網頁

搜尋此網誌

2011年2月7日星期一

公眾演講的藝術 - 張堅廷

溝通重不重要?  五倫八德, 父子夫妻上司下屬等等人際關系, 全繫於溝通, 你話溝通重不重要?  我認為如果要推廣和諧社會, 溝通技巧必不能少!

-------------------------------------------------------------------



公眾演講的藝術

http://www.hkej.com/template/features/html/emba/alfredcheung_content.jsp

首先謝謝邀請。待會我也要趕到上海上課,同是修讀EMBA。我本來不是去唸書的,是主持工作坊來賺錢的。誰料他們倒過來游說我修讀課程,結果我賺來的也不夠交學費。和你們見面,感覺既熟悉也陌生。不過,我的同學當中,超過80%都是內地的行政人員,我多少受到一點文化衝擊,其中之一是語言障礙 。香港人說普通話,只能達到資訊交流,無法做到感情交流。這是香港人融入13億人口的最大障礙。因此,我經常批評香港政府的語言教育政策。我們的母語教學,是廣東話教學。你要在內地工作,第一是要與人溝通。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流利說出帶有香港口音的普通話。但以這樣的普通話,如何跟內地的伙伴建立感情關係?在現今社會,感情關係是很重要的。因此,今天我會跟大家分享說話的藝術。

我本來不是很懂說話的人,我是為勢所逼的。我自19歲起寫故事混飯吃。不過到最近一兩年,我才知道說故事原來是十分重要的。

談到說話的藝術,首先要分享說話的技術。正如畢加索的抽象作品十分出色,但他先要有素描作品的基礎。有了基礎,多加練習,才會養成說話的藝術。



管理人的話劇訓練
我們一出生便說話,那說話的技術能學嗎?香港雖是一個成功的商業都市,但行政管理人員,極少數接受過表達能力訓練。歐美有幾家提供話劇訓練課程的公司,美國運通銀行的經理,便一定要修讀這樣的課程。

我們一出生便說話,那說話的技術能學嗎?依我看,社會裡某些相對成功的人,跟草根階層最大的分別在於表達能力,而那跟我們的家庭出身大有關係。你們當中,有誰上過話劇課?沒有?這是很大的悲劇。(眾笑)香港教育其中一個失敗之處,就是沒有訓練我們的表達能力。香港的中學教育是失敗的。我們中五和中七都要考試,但養成的能力只在考試的幾個小時有用。考試過後,學生便會忘記一切,去吃喝玩樂。此外,數十年來,香港教育都是以文理分科,可是根本不切合現今社會的需要,沒有著重訓練學生的溝通技巧和表達能力。還有一點很奇怪,香港的學校不教買賣股票,然而學生畢業後,大都會投資股票。我自1993年買股票,一直蝕到2000年。如果一開始有人教我,我便不至如此了,可見香港教育的不足。

我現在主持話劇訓練,第一個課程在2003年舉行,為稻香主持。我問稻香的老闆,你的同事有沒有接受角色扮演的訓練?他說沒有。說著說著,便約好搞這個課程。歐美有幾家提供這類課程的公司,其中一家叫Aerial Group,是由前話劇團成員組成的。美國運通銀行的經理,一定要修讀這樣的課程。這類課程現今為何流行起來?因為這是權威破產的年代,此源於互聯網興起,人人有知識。你們身為管理人員,管理的並不是農民工人之類,而是服務行業的從業員,以及知識工人。知識工人的特質是自我,他們自覺有點了不起,而且和你的知識距離不是很遠,你的權威再不管用,所以要有新思維。這不像管理工廠工人,只需要下命令。在權威破產的年代,你不能再以「你再這樣我便減你薪水」,「我有權不讓你升職」等語氣來和員工說話。現在我們要乞求他們:「可憐我,聽我說吧,我也很辛苦的。」管理人員一定要加強技術,接受說話和身體語言等訓練。你乞求他,也要似模似樣,樣子看起來真的值得同情。因此你要接受話劇訓練。

話劇有三個基本元素:對白(articulation),表情(facial expression)和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三個元素加起來,就成了一個人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先談對白。許多人以為說話的能力是天賦的,其實要後天學習。說話和發音靠喉嚨的肌肉,肌肉訓練得不好便會萎縮。我可以憑人的聲音知道他的學歷。例如為百貨公司訓練在前線工作的已婚婦女,聽她們發聲,便知道其學歷都在中三以下。因為她們唸書不多,所以經常吵嚷,錯誤運用肌肉,令聲帶肉撕裂,聲音便變得混濁粗啞。這是源於她們的家人沒有好好教養她們,我為她們授課時,心裡也難過。你們是中產階級,跟小孩子說話時會很溫柔。即使生氣,你們也不會大聲說:「死仔包!」你們會溫柔地說:「乖點好不好?」小孩子會學習你們的說話方式和面部表情,之後以同樣的語調和你們說話。因此,教育程度高的人,聲音的訓練便較好。為甚麼唸大學的人,聲音訓練得這樣好?是朋輩的影響。在不知不覺間,身體語言和遣詞用字都受影響。戲劇教育就有這個好處。你們記得趁子女還小,便讓他們接受戲劇訓練,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門課。

香港,有兩個經典的反面教材:董建華不善身體語言,葉劉淑儀不善說話技巧。但現在她捲土重來,有所改變:髮型變了,口紅不再血紅,會穿湖水藍的衣服。轉髮型很重要。拍近鏡時,頭部佔了電視畫面的50%。別人好心叫她轉變髮型,她卻說:「如果我不能捍衛自己的髮型,又怎樣捍衛香港人的自由?」但髮型和自由有甚麼關係?董建華的經典身體語言,是在立法會裡用老花眼看人,老花眼意味退化。此外,他的身體語言配合,很明顯是有問題的。例如他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可是身體語言卻毫不配合。種種失敗,令他民意低落。身體語言最好的中國人莫過於溫家寶,他很善於博取同情。第一個在鏡頭前流淚的中國總理就是他。他在礦難中流淚,但中國的災難頻生,次次都流淚也不是辦法,所以他開始懲治不法分子。但這幾顆眼淚,代表了總理關心人民,平服了很多人的不安情緒,這就是身體語言的重要之處。

前美國總統列根是運用身體語言的祖師爺。他本來是演員。有人笑他:「演員怎能當總統?」他回敬:「總統怎能不懂做戲?」克林頓也說,若沒接受表達能力訓練,後果真是難以想像。你們在公司常要和不同同事交談,一定要學會溝通的技術。約有5%的美國人有接受戲劇教育。這5%很重要,他們分佈在不同企業,別人和他們共事時,也會不知不覺學會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外國的孩子不害羞,做匯報時頭頭是道,正是因為他們有這5%,香港則連零點零幾也沒有。



管理人改變高高在上心態
現代管理講求「僕人領導」,即不要以卑躬屈膝為恥。口甜舌滑只能當個推銷員,只顧自說自話而沒理會對方。張堅庭曾以聖經故事,說服了某電訊公司的高級經理替下屬洗腳,只有當放低既有角色,才能以謙卑的心態去溝通。       

此外,也要有心態上的訓練,不要以卑躬屈膝為恥。現代的領導講求「僕人領導」。有一次,我為電訊公司提供訓練,以聖經故事說服了高級經理。聖經說,耶穌為門徒洗腳。門徒說:「夫子,你是神,怎能為我洗腳。」耶穌說:「是的,我為你們洗腳。我希望我離開後,你們也會互相洗腳。」我對那高級經理說:「你花多少錢請人來訓練管理人員,也不及你親自為同事洗腳。」起初他以為我說笑,後來被我說服了,便在工作坊裡身體力行。我先叫四個同事出來,再用一個盤子,盛著暖水,又叫他們脫掉鞋子,他們還以為要做腳底按摩。然後這位經理和幾位部門主管從幕後現身。這四人見上司來為他們洗腳,立刻四散。(眾笑)我即以導演的權威,命令他們坐好,讓上司為他們洗腳。但上司其實做得不太成功,他們顯得挺勉強的,無法真正享受為同事洗腳的經驗。他們只有謙卑的技術,沒有謙卑的心態。坐著洗腳的四位誠惶誠恐。因此,我覺得只是成功了一半,但對公司來說肯定是震撼,對企業文化大有衝擊。當胡錦濤去美國,和波音公司的人員擁抱時,其實姿態很生硬,擁抱很疏離。畢竟在中國這個權威社會,並不講求身體語言和接觸。

技術可以令人口甜舌滑。但技術好只能當個推銷員,他只顧不斷說不斷說,並沒理會對方,便自以為做得很好。有了技術以外,還要改變心態。以我自己為例,我怎樣改變自己的心態?電影行業的階級觀念很重,我24歲便當上導演,習慣在片場呼呼喝喝,用粗話罵人。四年前我開茶餐廳,有一晚我問自己,我做不做到打開門,彎身笑說「歡迎光臨」?那一晚,我想起虎度門的精神。在粵劇世界,一踏入虎度門,你便不再是你,而成為你扮演的角色。於是我立志做好顧客服務,放下驕傲的心態,笑說:「你好,歡迎光臨!」有個副導演來到,問我:「導演,你用不著如此笑臉迎人吧?」我說:「你只要來買雲吞麵,便是我的老闆。今天的我不是導演,而是提供服務的人。所以我要做好服務者的角色,忘記我導演的角色。」漸漸地,我享受服務人的過程。餐廳的投訴電話也是由我接的。客人一開口便說:「喂!叫你經理出來!」我說:「對不起,我是張堅庭,我可以怎樣幫你?」他說別說笑了。我說:「真的,我是張堅庭。」他知道了,便說:「你怎麼沒事幹?」(眾笑)我說我就是在做事啊。這樣一來,對方的怒氣已經消退了大半。有時客人的來電真的很不客氣,但我的心態轉變後,便很享受其中。才早幾天,有客人致電給我,要一客乾炒牛河。我跑馬地的分店關了,客人說:「怎麼搞的,竟然會倒閉。」我說:「是的,對不起,日後會再開店。香港仔送過來可以嗎?」他說會涼掉,不要了。但至少他知道有人接受他的投訴。



講故事是公開演說的殺手
每個人都要有4個口袋:在第一個口袋,放自己的成長故事;在第二個口袋,放親朋的故事;在第三個口袋,放雜誌的故事。有了這麼多故事,怎樣才能說得動聽?在第四個口袋,就要有文字的訓練。嘗試每天對著鏡子說10分鐘,扮演不同角色,以觀察自己的身體語言。

我以梁家傑的例子,談談怎樣訓練說話的技術和心態。有個記者對我說:「我跟了梁家傑七個月,從記不下他說甚麼。愁眉苦臉的,說話像黃飛鴻。」說話像黃飛鴻,即是沒有抑揚頓挫和標點符號:父親/死了/兩個兒子/很沒心機。沒人知究竟是父親死了還是兩個兒子死了。梁家傑來問我:「我要怎麼辦?」我問他:「你的最大困擾是甚麼?」他說:「我上台講話時,總放不下律師的身份。」其實他具備一切說話的技術。律師怎會不懂說話?他也說自己辯術一流。問題出自心態。等如一個CEO,能不能以同輩的心態來跟下屬說話?我對梁家傑說,要先放下律師的身份。他問我怎樣放下。我說,律師的身份是用來面對法官,說服法官的。但如今你面對群眾,沒有原告也沒有被告,你的角色是要感動群眾,你的邏輯訓練、律師形象等都不管用。我請他上台說話,他拿著稿紙,木無表情。我叫他放下稿紙,他說會忘記台詞。於是我叫他找兩個故事,讓演講以故事開始,以故事收結,因為故事最易打動人心。正如一味叫兒子別要謊他也充耳不聞,但說一遍《狼來了》的故事就收效了。於是梁家傑找來了兩個故事:一個是單親家庭給他300元,另一個是82歲老伯問他何時有直選。故事不能死背,不然一緊張便記不住。之後,我便教他和鏡頭作感情交流。一般人作公開演講時,最大的問題是眼神沒有焦點。要有焦點,便找四個點來望。我告訴梁家傑,要把攝影機看作一個人,這個人是有感情的。我說:「鏡頭背後,是數百萬人,當中有的正是你故事裡的主人公。你記著那個單親家庭,記著那個老伯,把他們的形象放在攝影機裡。你看著攝影機的時候,就是在和他們說話。」但這還是技術層面。最重要的一點是真正成為演員,完全代入角色。我問梁家傑:「你做不做到演員?」他說不知道。我說:「你在演講最後,一腳踢走講台。」他肯的話,就是肯聽導演指示,是一個演員了。這是成為演員的最快方法。幕後眾人猜他這樣木訥,不可能做到。最後,他沒有踢走講台,卻一手推開講台,離開鏡頭,大家都熱烈拍掌,因為終於看到他的轉變。我用了兩個半小時訓練他,大家都把我神化了,歸功於我,但其實他早有許多相關訓練。技術的事,余若薇和陳淑莊都教他了。我做的只是扭轉他的心態,塑造了他的角色。也許由導演來賦予他角色,他會比較容易接受吧。結果他的支持率,由一成多升至四成多,效果顯著。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經驗。

表達技巧的訓練班常側重說話,但聆聽也很重要,始終聆聽是溝通裡必不可少的部分。聆聽時也要有表情和身體語言,讓對方知道你在聽。他的故事悲慘,你便要同情;他的故事快樂,你便分享他的喜悅。如果他語無倫次,便給他示意,請他長話短說。聆聽也可以給你組織的空間。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每年都舉行大會,今年他們邀請我任主講嘉賓。我把命題定為「故事管理--企業史學觀」。史學就是把不同年代的事記錄。層次高如司馬遷,在記述資料之餘,還加上判斷和觀點。更厲害的是以故事的形式把歷史表達出來。因此,司馬遷仍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文化的累積其實就是故事的累積。企業史學觀是甚麼?一般企業都沒有累積故事的傳統。我曾經建議一家公司讓各職員,說各自在公司遇到的故事和喜怒哀樂,然後通通記錄在光碟裡。古時只能用文字記錄,如今可應用多媒體。這就是企業的史學觀。無論在人力資源訓練灑上多少金錢,都及不上這種分享。

總結來說,說故事是公開演說的殺手鐧。有一次,朱鎔基去加拿大,與總督林思顯見面。朱鎔基見他談笑風生,便問他秘訣。林思顯說:「把講稿扔掉,在台上說幾個故事便成。」後來朱鎔基說:「剛才我向林總督請教演說技巧。他叫我把講稿撕掉,所以我現在就把講稿撕掉。他叫我說故事,所以我現在要說故事了。」他這番表現,感動了加拿大的所有媒體

我們有四個口袋。在第一個口袋,我們要放下自己的成長故事。在第二個口袋,我們要放下親朋的故事。在第三個口袋,要放下雜誌的故事。你看雜誌,見到感動的,便把它們收藏起來。有了這麼多故事,怎樣才能說得動聽?因此在第四個口袋,就要放下文字的訓練。雖然許多人不認同陶傑的主張或文筆,但他是香港最善於運用比喻的人。說話的藝術,不只關乎(一)說話的技巧、(二)說話的心態、(三)多用故事,還包括(四)文字的修養。如何才能言簡意賅?這只有靠多加練習。

身為導演,我希望你們晚回家後,對著鏡子說話十分鐘。關上門,女士可以做個蕩婦的表情,男士可以扮壞人,可以扮瘋子。從中你便可以分別真正的我和鏡頭內的我。練習得多,上台時便更有信心。很少人會看鏡裡的自己,只有電影人和話劇人,才會從鏡裡觀察自己的身體語言。另一個練習途徑,是參考1968年馬丁路德金牧師的演講「我有一個夢」,他只花十多分鐘,便改變了國策,帶來了自由和民權,影響力甚至遍及全球。他是個好演員,你們可以學效。他的文章結構嚴謹,善用對比、比喻、寓言等。即使翻譯成中文,依然鏗鏘有力。另一個例子是Steve Jobs在史丹福大學畢業禮上的演講。只有三個故事,但十分有力,很值得參考。謝謝!(掌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