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搜尋此網誌

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金蘭觀氣功 20111127

-------------------------------------------------------------------


道從陰陽產一炁  真炁運行骨不枯

註:道從陰陽相合,而產先天一炁;人身真陰真陽聚結而生真元一炁。蓋人老腳先老,腳衰膝先衰,骨質疏失,漸而枯萎,唯有真元一炁運行於身,能抗止身體衰敗。

九宮 - 頭部橫切面

早動晚靜一時辰  陰陽匹配固金丹

靈性與身命是人身水火循環之整體,陰陽要配位得宜,始有流轉循環之動力。若然陰陽失位,則陰不為陰 如腎水不足,陽不能陽 如神火昏厥,則陰陽之循環失常,金丹性命亦不能鞏固矣。故 師尊訓示早動晚靜一時辰,是鞏固金丹的基本要求。 師尊傳下的【靈寶畢法】中有匹配陰陽,是在卯時鍛練吐納之法,金蘭觀現將其改編為採氣法。

1.        出指
2.        指化掌心, 從額頭往下洗面, 承漿, 十二重樓, 中黃, 下丹, 陰橋, 會陰, 足三里, 湧泉
3.        足三里 massage, 氣沉膝至湧泉
4.        到混元決, 氣聚丹田
5.        運轉河車, “兩手樣綿胎”, 注意以肘上肘落


恆心百日功夫顯  正氣存內邪不侵

恆心煉功百日,自然功夫顯現,成效漸見,正氣存內,邪不侵身。

赤龍常動玉露灌  取坎填離水火烹

道家有攪舌嚥津之養生功法,赤龍指舌頭,舌頭常攬動,津液徐徐生;津液即玉露也,將津液慢慢嚥下,灌溉五內,津化精,精化氣,氣化神,腎 中之陽補心 中之陰,心腎相交,水火烹煎,以抵禦後天水火之各走異端。

安爐立鼎腰正直  內觀肚臍力全身

修真靜坐時,安爐立鼎,腰背要正直,切勿彎腰垂頭。臍內丹田為陽氣之產所,內觀肚臍,加順呼吸至下丹田,猶如油壓泵加壓,使氣力 和水液 充滿 全身。

雙手擎高扳天柱  兀兀片時向前伸

天柱者頸骨也。雙手擎 音垰,舉也 高抱後頸,十指交义扳向前。同時頭頸後靠,頭頸與指掌之力互相抗衡,作用是將精氣神聚集,上注於後頸及玉枕。約數分鐘之後,當精氣神聚集於腦後玉枕,雙手緩緩向前伸,導引精氣神入百會穴。

煉聚神於玉枕: 幫助氣從背上, 通三關九竅

玉枕 --> 泥丸 --> 命宮 --> 山根  -->  年上 -->  承漿


百會泥丸元神府  男女老幼各不同

師尊指出元神府的部位,男女老幼各不同,唯修真者可聚精氣來尋穴,覺有熱丸如泥,藏於百會穴,乃元神之居所。

循經向前照命宮  眉開眼笑山根中

太陽循黃道運行一周而生四季 一年,人身經脈一日一循環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修真與四時合其序,一次一周,故循人身正中經脈向前觀照眉心命宮,再到兩眼正中的山根,寬容豫悅,自然而然。 到百會後,雙手已可垂下

年上壽域觀素髎  水溝承漿舐上顎

自然之德,往下觀照年上、壽上 在山根下的鼻樑位置 及素髎 音寥,骨空處也,素髎在鼻尖 諸穴,再往下則為水溝穴 即人中 及承漿穴 下唇下凹位,別忘了修真時要舌舐上顎。

金津玉液徐徐烹  十二重樓藏秘訣

精氣神至此,徐徐烹煉金津玉液,金津玉液 即金液玉液 與玉露不同,乃性命返本還元時的內景變化。當心性還元時,內景變得透明,紫霞凝透,仿如液中,故云玉液;當命寶還元時,精氣返先天,發出金華,定凝如液,故云金液。師尊黃鶴賦中有云:『玉液金液,一了性而一了命。』十二重樓即喉管十二節也。十二重樓藏有秘訣,作用非常。(待續)

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

太極拳基本要領表解

-------------------------------------------------------------------
http://www.cttaichi.org/about_taichi_taichi_2.php?nid=31


太極拳基本要領表解


太極拳基本要領表解 

1、虛靈頂勁
  
◎意義
頭容端正,神貫於頂謂之「頂勁」,須有虛靈自然之意,以懸領身軀,保持中正,故又名「頂頭懸」。

◎作用
頭正頸立,伸展拔高,虛向上頂,使身軀安舒鬆靈,神提意貫。

◎作法
下顎微收,頸項豎,頭自然上頂。合唇、抵舌、平視、丹息,達到清心淨念無我之境。

◎禁忌:注神、僵直、俯仰、傾斜。

~~~~~~~~~~~~~~~~~~~~~~~~~~~~~~~~~~~~~~~~~~~~~~
2、垂脊正直

◎意義
脊椎(含項椎、胸椎、腰椎、 椎、尾椎—即(尾閭)自然下垂保持身軀中正(老譜稱「尾閭中正」,係以局部概括全體,故用今名,使與實質相符)。

◎作用
使上下成垂線,意氣相貫,立身省力,運動靈活。

◎作法
身軀垂正,重心落於基盤中心與地心吸力方向一致,保持姿勢安舒,支撐八面。

◎禁忌:僵直、歪曲、俯仰、傾斜。

~~~~~~~~~~~~~~~~~~~~~~~~~~~~~~~~~~~~~~~~~~~~~~
3、含胸拔背

◎意義
肋骨內涵—不凸出,脊骨平背—不陷入,兩者互為因果。

◎作用
胸涵氣沉,背拔神聚,掩蔽要穴,保護內臟。

◎作法
肋骨內涵, 脊骨平背自然涵胸拔,氣向下沉。

◎禁忌:挺胸、駝背。

~~~~~~~~~~~~~~~~~~~~~~~~~~~~~~~~~~~~~~~~~~~~~~
4、沉肩垂肘

◎意義
肩鬆沉,肘下垂,兩者互有關聯。

◎作用
肩沉氣沉,肘垂勁合。

◎作法
肩隨其重量下沉,肘順其自然下垂,展腕伸指,氣行末梢。

◎禁忌:聳肩、抬肘。

~~~~~~~~~~~~~~~~~~~~~~~~~~~~~~~~~~~~~~~~~~~~~~
5、鬆腰坐胯

◎意義
腰放鬆,胯沉坐。

◎作用
腰鬆轉動輕靈,胯沉基盤穩定。

◎作法
上承「垂脊正身」,下接「足掌接地」,腰椎骨虛虛對準,胯微微沉坐。

◎禁忌:翹臀、凸腹。

~~~~~~~~~~~~~~~~~~~~~~~~~~~~~~~~~~~~~~~~~~~~~~
6、氣沉丹田

◎意義
氣沉丹田,氣和神定,為練功之要項。

◎作用
使上盤虛,下盤實,易於中定,及為發出內勁之源泉。

◎作法
做到涵胸拔背、沉肩垂肘、鬆腰坐胯。自能氣沉丹田。

◎ 禁忌:意亂、氣浮。

~~~~~~~~~~~~~~~~~~~~~~~~~~~~~~~~~~~~~~~~~~~~~~
7、圓襠曲膝

◎意義
胯下兩側為襠,應成圓狀,膝部微曲。

◎作用
襠圓生腿勁,膝曲生彈性。

◎作法
襠撐開成圓形,膝關節使微曲。

◎禁忌:夾襠、僵膝。

~~~~~~~~~~~~~~~~~~~~~~~~~~~~~~~~~~~~~~~~~~~~~~
8、足掌接地

◎意義
順體重自然之沉落方向,足掌接於地面,為拳勢之根。

◎作用
足掌為承受體重之基盤,保持中定變換虛實之關鍵,及發勁之基點。

◎作法
虛實分清,落實之足,掌心舒展,與地力相接,與虛靈頂勁、垂脊正身、鬆腰坐胯,構成身軀立如秤準之中軸。

◎禁忌:雙重、雙浮、釘死、填實。

~~~~~~~~~~~~~~~~~~~~~~~~~~~~~~~~~~~~~~~~~~~~~~
9、全身放鬆

◎意義
用意不用力,全身神經肌肉筋絡放長鬆開、心清、意淨、氣和、神爽。

◎作用
用意不用力,使脈絡順遂,感覺敏銳,身肢靈活,百體易於命。

◎作法
好虛靈頂勁、垂脊正身、涵胸拔背、沉肩垂肘、鬆腰坐胯、氣沉丹田、足掌接地、才能全身放鬆用意不用力。

◎ 禁忌:緊張、執著、逼氣、用力。

~~~~~~~~~~~~~~~~~~~~~~~~~~~~~~~~~~~~~~~~~~~~~~
10、週身一家

◎意義
週身節節貫串,百骸為整體,合為整勁。

◎作用
全身能放鬆,則百體應命,意之所向,調動自如。

◎作法
全身放鬆,才能做到週身一家。

◎禁忌:局部、片斷、脫節。

~~~~~~~~~~~~~~~~~~~~~~~~~~~~~~~~~~~~~~~~~~~~~~
11、一動全動

◎意義
協調、集中全身動能,同時發揮於一點。

◎作用
柔克剛弱勝強之太極鬆彈勁,由此發生功能作用。

◎作法
做好週身一家,才能做到一動全動,走化蓄發,運動自如。

◎禁忌:此動彼不動之零斷勁。

~~~~~~~~~~~~~~~~~~~~~~~~~~~~~~~~~~~~~~~~~~~~~~
12、執一馭萬「執一理以馭萬法」

◎意義
依太極陰陽、動靜、循環暨鬆柔、輕靈、沾聽之理,臨機因勢制勝千變萬化之招法。

◎作用
武術招數何止萬千,以招破招難期窮究,須以簡馭繁,執一馭萬乃能精練而致用。

◎作法
做到全身放鬆,週身一家,一動全動,依內勁及感應力之增強,捨己從人,因勢借力,化發得心應手而階及神明。

◎禁忌:事事顧慮,事事難顧,以招破招,難破千招。


…摘錄「太極拳圖解」--推廣全民運動手冊 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編纂
 

太極拳體用表解

-------------------------------------------------------------------

太極拳體用表解

原理

一、主旨
以心行氣--意到氣亦到、、、務令沉著久則內勁增長但非格外運氣。
以氣運身--氣動身亦動、、、氣要順遂則身能便利從心、、、。
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自能從心所欲毫無阻滯,俟後天之力化盡,先天之內勁自然增長,由習慣而成自然,則一切意想力自能支配生理作用故曰「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全不費工夫」又云「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心神宜內歛--不論在盤架子或推手時,心神必須專一,萬不可心神散亂否則氣必散漫,益處毫無,蓋因太極拳之要點全在一靜字故曰「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行氣宜鼓盪--此有不許硬壓丹田之意,氣之行走或沉丹田或貼脊背均當徐徐行之。 四寶按:氣沉丹田意為化勁,氣貼脊背意為發勁。 
氣以直養而無害--養先天之氣,養氣則順乎自然,故無有窮盡,非運後天之氣,運氣則流弊甚大是有窮盡。
週身宜輕靈--
輕:一切動作固宜純以心意為主,如舉手雖微微一動,便作一舉,如無意識續示,即不再進方謂之『真輕』、、、
初學練架子宜慢方能時時皆有意識導動作以俱進且慢則呼吸深長。
靈:如手由低處舉高,處處作無,數一舉想而時時有隨意變化之妙,方謂之『真靈』、、、氣沉丹田方不致有氣脈僨張之弊。
心為令--如由主帥發令。
 氣為旗--如表示其令之旗(又氣如車輪,圓轉無礙。)
 腰為纛--如大使旗中正不偏(又腰如軸,式式向心。)
腰 為一身樞紐,腰動則先天之氣如車輪旋轉,氣遍全身而不稍滯,蓋無處不隨腰運動圓轉。心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如手足開時心意與之 俱開,合時心意與之俱合,內外一氣渾然無間,則其動猶靜也(即能到虛靜境界) 動作之與呼吸--動作時當呼者呼,當吸者吸呼,呼時先天氣下沉,吸時先天氣 上升,故曰「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眼神注視--意之所至,眼神灌之,不然意東視西有何效用,
故曰「仰之則愈高,俯之則愈深」

二、姿勢
【總】
根於脚,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由 脚而腿而腰而手,宜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其貫串一氣,處處所謂「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一進退自然得機得勢。但用意不用力,始終綿綿不斷,週而復始,循環 無窮,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故太極拳亦稱長拳,若有一處不貫串則斷,斷當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際,最易為人所乘,故曰「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有一 不動則必致散亂,如手動而腰腿不動,則手愈有力身愈散亂,蓋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初學者,宜先求開展,使腰腿皆動,無微不至,然皆 是意,所謂「內外相合,上下相隨」又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如是則由肢體任何部分皆無偏重之虞。
【別】
手法--
分虛實:出手能分陰陽虛實,則收發均可奏效,人既不易制已,而已反易使人落空,故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又曰「陰陽相濟,方謂懂勁」。
含摺疊:即往復所變之虛實,外看雖似未動其中已有摺疊。
具圓形:手隨腰腿旋轉,須式式含有圓形不離太極原則。
步法--
分虛實:【虛步】以能隨意起落為度,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坐左亦然。
【實步】即腿彎曲而不伸直,如是方能轉換輕靈毫不費力,否則邁步重滯,自立不隱,又須作川字步,即當兩足前後立時,足尖俱宜向前。
有轉換:進退必須變換步法,故雖退仍是進。
驅幹--
含胸:胸略內含,使氣沉丹田,否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脚跟易浮。
拔背:使氣貼於背,有蓄機待發之勢。
中樞--
虛靈頂勁:頭容正直神貫於頂,謂之頂勁須有虛靈自然之意,不可用力,一名「頭頂懸」謂頭頂如懸空中,同時宜閉口舌抵上腭,忌咬牙怒目。
尾閭中正:尾閭宜中正,否則脊柱先受影嚮,精神亦難於上達。)
立身
中正:由於中樞姿勢之正確、、、)
安舒:由於週身鬆淨(詳後)、、、)
圓滿:由於精神飽滿內勁充足)
穩如泰山。
三、鬆淨
 兩臂鬆
沉肩:使兩肩鬆開下垂,以為沉氣之助,否則兩肩端起,氣亦隨上,全身皆不得力。
垂肘:使兩肘有往下鬆垂之意,否則肩不能沉,近於外家拳之斷勁,手指亦宜舒展,握拳須鬆,庶符全身悉任自然之旨,又手掌表示前推時,手心微有突意為引伸內勁之助,但勿用力、、、
坐腕:使內勁隱沉,不致浮飄。
伸指:使內勁發出舒暢,不致滯留。
 腰 鬆
腰鬆則氣自合,沉能使兩足有力,下盤穩固。上下肢之虛實變化有不得力處,全恃腰部轉動得宜,以資補救,且感覺靈敏,轉動便利,蹲身時注意垂臀忌外突、、、
 胯 鬆
補鬆腰之不足,有時腰雖鬆淨,轉動仍覺甚不合宜,則非同時復鬆胯以資補救不可、、、
 全身鬆
全身鬆開方能沉着,因是不致有分毫拙勁留滯,以自束縛,自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
週身無處不鬆淨,即在用意而不用力,意之所至氣即至焉,氣之所至身即動焉,如是則氣血流注全身,毫無停滯,所謂「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趣」且欲沉着,必須鬆淨,故曰「沉重不浮,靜如山岳,週流不息,動若山河」。

應用

一、 化勁

太極拳全尚外柔內堅之勁,具伸縮性,如鐵似綿,有時堅如鐵有時柔如綿,
其柔虛堅實之分,全視來勢而定,彼實則我虛,彼虛則我實,實者忽虛,
虛者忽實反復無端,彼不知我,我能知彼,使人莫測高深而氣散亂,
則吾發勁無不勝矣。欲探其妙須明瞭『化勁』之法,曰「黏」曰「走」,
走以化敵,黏以制敵,兩者交相為用焉。
黏勁:
即「不丟」不丟者,不離之謂,交手時須黏住彼勁,即在粘黏連隨處應付之
,不但兩手而全身各處,均能黏住彼勁,我之緩急,但隨彼之緩急而為緩急
自然黏連不斷,感覺彼勁而收我順人背之效,所謂「急則急應,緩則緩隨」
惟必須兩臂鬆淨,不使有絲毫拙力,方能巧合相隨,否則一遇彼勁,
便無復活之望,且有力喜自作主張難以處處捨己從人,初學者戒心急,
久之用勁自有似鬆非鬆,將展之意,便能隨意應付百無一失。
走勁:
即 「不頂」不頂者,不抵抗之謂,與彼黏手時不論左右手一覺有重意與彼黏處即變為虛,鬆一處而偏沉之,稍覺雙重即速偏沉,蓋彼之動作必有一方向,吾但隨其方向 而去,不稍抵抗使彼處處落空,毫不得力。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也,初學者非大勁不走是尚有抵抗之意,如相持不下則力大者勝,故曰「偏沉則隨,雙 重則滯」,技之精者感覺異常靈敏,稍觸即知「有一羽不能加,一蠅不能落」之妙。練不頂法,首在用腰,腰有不足時方可濟之以胯或以步。
「黏勁」與 「走勁」合而用之則曰「化勁」,走主退,黏主進,進退相濟不離,方為「入門」。進言之由黏而聽,由聽而懂,由懂而走,由走而化,蓋用走勁能使彼重心傾斜不 穩,用黏勁能使彼不穩而復歸於穩因,不丟不頂彼之重心穩定與否?皆由我主之,彼之弱點我皆能知之,終須以靜待動,隨彼之動而動,所謂「彼不動己不動,彼微 動己先動」是也若用純剛之勁,則逆而不順,不順則無由走,不走則無由化。

二、發勁

引勁:
由化勁,用逆來順受之法 引入殼中,然後從而制之,彼屈則我伸,彼伸則我屈,虛實應付毫厘不爽,忽隱忽現,變化不測,以勁之動俱作圓形,一圜之中即含有無數走黏,隨機應變純恃感 覺,其要不外一「順」字,我順彼背則彼雖有千斤之力亦無所用,故有「牽動四兩撥千斤」之句,能引後能拿能發故「引進落空合即出」之句。
拿勁:
引後能拿,則人身無主裁,而氣難行走,拿人須拿活節,如腕肘肩等處。拿
之樞紐全在腰腿,拿之主使全在意氣,欲能發人必先知拿人,不能拿人即不
能發,故拿較發為重要,能引能拿,遂後能發,發之不佳多由引之不合,或
拿之不準,故引拿與發有莫大關係,而發之機勢、方向、時間亦頗重要,若
機勢確當,方向不誤,時間適合,則發人猶如彈丸脫手,無往不利,其法掤
、履、擠、按、採、挒、肘、靠等式式能發人,其用掌、拳、肘、和腕、肩
、腰、胯、膝、脚處處能擊人,其勁開、合、提、沉、長、截、捲、鑽、冷
、斷、寸、分各勁,咸能攻人,總之隨曲就伸逆來順應,乘人之勢借人之力
,變化無窮其理則一,得一則萬事畢。

四寶按:
【一】可為理,可為道。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神。
一代之以道則解矣。

出處: 太極拳體用表解 - 道玄之門(四寶)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omhon/488273#ixzz1ejZ7PLL3

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

金蘭觀氣功 Class 2011112

-------------------------------------------------------------------




練精化氣 -- 練聚陽氣

-          把精變做真元一炁
-          練陽氣 = 修命
-          借假修真, 修性 = 練神人身乃天地之縮影, 有精氣
-          神在上丹田
-          陽氣: 多功能, 多層次, 多變化.  E.G , , , 等等有吸力和定聚力, 陽氣到者, 豁然而開, 或感魚躍騰飛, 兩腎湯煎, 訊到必驚
-          兩大法則有為無為, 無為而治

練氣化神 -- 匯氣合神

-          Bi directional, 神往下 meet , 或氣往上 meet

練神還虛 -- 心定神明

-          靈覺心神如如不動
-          必須無為

練虛合道 -- 歸中還元

-          居中還元, 元者 最初”, “無極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力勸舊同學參加 - 金蘭觀進階氣功 (大雁功三叉螺旋功) 報名

-------------------------------------------------------------------

陳同學,

香港秋冬風和日麗, 但感冒細菌肆虐.  多按摩以下的手和頭的穴位能幫助防治.  但不及氣功來得直接打通全身穴位有效.  金蘭觀教的大雁氣
功三叉螺旋功 (可以用 Google 找 video) 有效但不好看. 大雁功其實每式皆針對同時 (1) 放鬆 (2) 灌氣脊骨腰胯手腳經絡要穴.  

我阿爸或其他不明白者, 睇我打大雁功甚至到笑左出黎.  大 雁功祕訣是利用全身的螺旋動作, 好似扭毛巾咁, 全面扭動全身, 練習全身的協調和全身氣血運行.  中式道家運動重點是 "全身", 而非像西方做 gym 咁, 每個動作只針對某一組肌肉.   大雁功一個動作同時放鬆幾條經絡, 經常要同時扭動脊樑腰胯, 鬆開腰胯和環跳 (屁股).  所以有不明者會覺得好笑, 只因不明箇中要訣也.  手有手練, 腳有腳練, 則無法全身協調.  而不鬆腰胯環跳者, 無法打好太極中大量的單腳蹲身和單腳踢腿動作.     

另外, 人體如走路動作要靈活, 重點全在腰 (腎) , 胯 (環跳), 脊,  膝, 湧泉互相協調.  陳同學曾說走路應用脊發力, 但是以我們太極的角度, 用到脊去走路已經太費勁, 我自己用腳趾加踵成後坐力, 小腿, 加胯的協調, 我的丹田一日 24 小時都力求放鬆.   大雁功 (金蘭觀中班氣功) 明年一月份報名, 機會一年只一次, 陳同學請三思.  

http://www.kamlankoon.hk/2011/notice2011_m2.pdf


----------------------------------------------------------------------

醫療保健講義 —— 氣功防治感冒

  春為風令,風為六淫之 首,故春季最多人患上感冒。感冒乃為「百病之首」。有些人以為感冒是小事,只須吃些成藥,或者感冒特效藥(抗生素),就可以藥到病除。有些人又以為感冒根 本無需理會,自然會好。這話祗說對了一半,如果患者身體強壯,而且有充分休息,又無其它併發症的話,一般感冒是可以不藥而癒的。但是由於香港人工作繁忙, 生活緊張,即使患上感冒,他們寧可忍受頭昏腦脹之苦,而仍然堅持工作,直到體力不支才勉強求醫打針吃藥,以求速效,但如果碰上流行性感冒(中醫稱時行感 冒)而本身又有兼證,就會引致外感傳,而誘發其它宿疾,例如支氣管炎、哮喘、病毒性肺炎,以致高熱不退、神志不清、抽搐,甚或血壓下降而導致休克等危重 症候。現代醫學認為感冒病因主要與感染病毒有關:治療主要採用對症治標的方法。其實抗生素只對細菌起作用,對病毒,尤其是過濾性病毒而引起的流行感冒是無 濟於事的;流行感冒處理不當容易併發其它致命疾病是無可置疑的。

  傳統醫 學認為時行感冒與四時六氣失常有關:如風、寒、暑、濕、燥、火出現非其時而有其氣的反常情況,以致人體不能適應這種變化時,就引起感冒的發生。一般分為風 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虛人感冒等等。可見傳統醫學對感冒的認識是全面性的。治療是因時、因地、因人進行辨證論治、扶正祛邪、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的獨 特療效。當時行感冒盛行時,以下中藥:板藍根、貫眾、生甘草、水煎服。可達到預防流行性感冒的功效。如果家人染上流感時,室內可用米醋熏蒸,作空氣消毒。 以預防傳染,同時頻用淡鹽水嗽咽喉,都有助抵抗感冒的傳染:當然能夠堅持天天煉氣功已經是有效的預防方法,因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是顛撲不破的真 理。
感冒穴位氣功自療法處方:
少商  魚際  列缺  合谷  曲池  風池

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太極拳如何練形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15/19/394223_86745090.shtml

〔一〕頭

     l,頂:頂勁,要求頭頂百會穴輕輕上提。似頭頂上有繩索懸著,所渭〝頂頭懸〞,這是太極拳持別強凋的功夫。頭頂百會穴之前曰前頂,之後曰後頂。如果 前頂往上頂,  則頷部仰起:如果後頂往上頂則頷部內收,兩者都是病,只有百會穴虛虛往上頷起,下頷自然向內收。頭部自然垂直,不但可以防止前俯後仰,左 歪右斜,還可與〝氣貼脊背〞相結合,正與氣功療法的〝大椎廉泉微後縮〞太極拳所謂〝上下一條線〞者,便是指百會穴與會陰穴保持垂直的姿勢

    〔1〕頂頭懸,可以減輕對身體的壓力。

    〔2〕虛領頂勁,是要虛虛領起,若有若無,不可硬往上頂,如〝氣沉丹田〞不可硬往下壓同。

    〔3〕百會穴輕輕上提,對全身有提綱挈領作用,對人體平衡的控制可以高度的發揮。

      2,頭部正直可以牽動軀干的正直,或立或行頭上好像輕頂一物,自然平正,這跟防止衰老甚有關系

    〔1〕面容要正常,面部肌肉要自然放鬆。

    〔2〕眼要平視前方,並應隨手足的動作而移動。

    〔3〕耳要靜聽身後及左右

    〔4〕口要輕閉,齒要輕合,舌尖要輕抵上齶。

    〔5〕鼻要自然呼吸,慢慢地應與動作相脅調。

      3,項:頸項要端正鬆豎,不可強硬,亦不可軟塌。眼神向何處轉動,頸項也隨著向何處轉動。項後中的啞門穴與尾閭骨附近的長強穴上下呼。啞門就是頸椎的第一個回旋椎,負有平衡與調節的作用

〔二〕肩

    〝沉肩〞,是太極拳的重要法則之一,而必須在〝松肩〞的前提下才能達到要求。因為〝沉肩〞以及〝垂肘〞,可能幫助〝含胸撥背〞,並有利干〝氣沉丹田〞。肩要怎樣沉呢?

   〔1〕不要把膊貼緊在肘,腋下約可容留一拳。

   〔2〕兩臂松沉微向前合,肩與胯要成一垂直線。

   〔3〕兩肩平齊,不可一高一低。

   〔4〕兩肩骨節似有一線貫通,互相呼應。

   〔5〕以意識引導肩關節松開,經過長時期煉肩關節自然會逐漸鬆沉,手臂的伸縮纏繞自然如風吹楊柳活活潑,毫無滯機。

〔三〕肘

     不管在何種狀況下,肘關節總是微屈並且下垂之勁的。如果肘尖上抬即肘部遠離身軀外突,這與〝肘不離身〞的要求相反。不但影響沉肩沉氣而且兩肘暴露太 大,易受人制。例如白鶴亮翅,右手臂上舉雖然超過肩部其肘尖仍然是帶有下垂勁的。兩肘在前後、左右上下部都要互相呼應合住,而肘尖和膝關節也要上下相呼應 合住。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因為不〝垂肩〞即不能〝坐腕〞。

(四) 腕

    〝坐腕〞又稱〝塌腕〞指手臂在伸縮纏繞的過程中,腕部既不軟弱,也不強硬,是柔活而有韌性地運轉,是隨著身法的落胯、松腰、沉氣而有定向地沉著下塌,並使 手掌慢慢貫注內勁而言,如果忽視了坐腕,容易變成舞蹈式的揉弱,形像上雖然輕靈圓活,實質上則缺乏剛健的美。故坐腕不僅可以避免手掌在運轉中內勁的斷續或 丟失,且能控制對方的勁路。

(五) 手                                                         

      手為最靈巧變化最多。通常分為掌、拳與勾三種。而拳架內以掌法為主,拳擊次之、勾最少。

      l,掌:太極拳的掌法應以自然松舒為主,五指既不可用力並緊,亦不可用力張開,掌心亦不可做成窩形。並益逐漸有虛實的表示。而且掌的虛實應與腳、腿、腰整體動作的虛實變換相結合。掌既有虛掌實掌之分,其由虛掌變實時按出不可過膝,過膝則失重心。

      2,拳:太極拳的握拳,系四指並攏卷屈,大指肚貼於中指中段,握成拳形。拳心空鬆,總有團聚氣  勢的意念。出拳落點時,拳背與下臂成垂直,不內凹,亦 不外凸,腕部應鬆柔而有力。用拳的動作有:即搬攔捶、披身捶、肘底捶、栽捶與指擋捶。如依出拳的方向和形像言:則有平拳與立拳之分,前者拳心向下,後無虎 口在上也。

      3,勾:勾系由掌變來,系五指撮在一起,手指下垂的一種架勢。在技擊上是一種擒拿的手法!陳式、吳式稱勾手,揚式稱吊手。為練習腕力和指力方法之一,武式和孫式則無勾手架勢。

(六) 胸

      運動中的呼吸分為兩種,一為胸式呼吸,一為腹式呼吸,含胸是胸部平正,不凹不凸,在不增加呼吸頻率的情況下,加強呼吸的深度和強度,初學時只要把挺胸的 念頭完全打消,放松肩鎖關節,兩肩微向前合,兩肋微斂使胸腔上下徑放長,橫膈下降舒展,自然便形成腹式深呼吸。由於橫膈的張縮,使腹腔和肝髒受到時緊時松 的腹壓運動,不僅有助於血液輸送及肝髒機能活動之促進,且於技擊上起重要之作用。所渭〝含胸就是胸部的蓄勢〞,〝胸隨手轉〞,這都是先賢的經驗之談。

(七)背

    能〝含胸〞就能〝撥背〞。含胸有利於化勁,撥背有利於放勁,當胸略內含,背部肌肉下松,兩肩中間脊骨便鼓起上提,略牽往上方拉起,便是撥背。背為督脈,腧穴均在背部,故太極拳特別重視背脊的鍛煉。所謂〝力有脊發〞,〝要為第一主宰〞,誠非虛語。

(八)腹

    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腹如何實呢?應從腹部〝松靜〞著手。要求腹部〝鬆靜〞必須通過腹式深呼吸才能實現。所以太極拳特別要求〝鬆〞,要〝靜〞。有 人認為〝氣沉丹田〞容易練成實腹。其實太極拳的腹式深呼吸運動原有順、逆之分、一呼一吸,氣沉丹田〝與〞氣不沉丹田〞是交互進行的,要以〝鬆靜〞來調節 之。如果一味〝氣沉丹田〞,將是功夫越深,肚子越大,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多人以太極拳治病,探用自然呼吸,這最沒有流尚弊的。丹田就是腹部,經常上下、 左右的弧形動作,時鬆時緊,日久功深,腹部逐漸充實圓滿,好像打足氣的皮球,富有韌性與彈性。

(九)腰

    腰是一切動作的主宰,太極拳對腰部的要求是鬆、沉、直。初學者首先就要注意腰部的鬆、沉和正直,只有在放松的基礎上來注意沉和直,才能避免往下硬壓,往上 硬撥,腰部旋轉,自然靈活。《拳論》說:〝刻刻留心在腰間〞,〝命意源頭在腰隙〞。〝腰隙〞又稱〝腰眼〞,就是左右兩腎。兩腎管兩腿,右腎實,右腿也實; 左腎虛,左腿也虛,是知腰部在動作時,腰隙交替抽換來分虛實,但仍須注意〝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以免發生偏沉偏浮之病。《太極拳圖解》強調〝擰腰〞,太 極拳先賢常說:〝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腳,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腰在技擊上是何等重要。

(十)臀

    〝斂臀〞,是太極拳家容嚴格要求,人的臀部本來就是外突的,如果練拳時不斂臀,蹶起屁股,彎腰低頭,不但很不雅觀,而且失去技擊之效果。

     1.斂殿是腰部鬆沉充實和尾閭中正後的自然收進姿勢。

     2.斂殿能使腹部充實團聚,加強橫膈式呼吸運動的作用,使腹肌、大小腸、泌尿系統腎髒獲得規律後鍛煉。

     3.斂臀使後臀部易於保持中正。

     4.斂臀容易做好平衡動作,可使身體重心下降。

(十一) 襠                                                         

    襠要圓,又要虛。如何〝圓襠〞?胯根撐開,兩膝微向裡扣,襠自然指圓;如何〝虛襠〞?襠就是會陰部位,會陰處虛虛上提,不使這部位的皮膚下蕩,襠自然能 虛。有稱〝圓襠〞為〝調襠〞或〝吊襠〞者,太極拳以松圓為主,自以稱〝圓襠〞為宜。身體下蹲時,襠的高度不宜低於膝蓋,如果低於膝蓋,不僅降低運動量,且 會形成〝蕩襠〞,這與〝尖襠〞(夾住像人字形) 同樣虛實變換不靈。發勁時尤須〝扣襠〞〝擰腰〞、腰不塌,襠不扣,發動便會浮而無少,是要注意。                                                 

(十二)胯                                                               

   胯是腰腿的轉關之處,為下肢三大關節(胯、膝、踝) 之最重要者。稱〝鬆胯〞,系指松開胯關節言,如何鬆開胯關節?必須在〝圓襠〞之下為之。因為〝圓襠〞,可使恥骨聯合和坐骨結節上的關節隙縫擴大,這樣就靈 活了腿部的弧形運動,使內勁上升到腰脊,這就達到開胯的程度。惟開胯不可開得太過,亦不可開得太窄,太過則拉力鬆弛,太窄則不能靈活。由於胯關節的鬆開比 肩關節 (上肢三大關節為肩、肘、腕,首須鬆開肩關節) 的鬆開困難.所以我們要注意:                                    

  1.注意足尖在每勢轉動中和落點時的定向。因足尖的指向,同肢體動作互相制約、關聯。                                                                         

  2.足尖正對前方,手的指向也正對前方,目光視線也正對前方,這樣才可加強周身團聚的合力。                                                                     

  3.足跟的提起和下落,左旋和右轉,足尖的上翹和下垂,外撇和裡扣,目的在訓練踝關節的靈活,並可預防和矯正中老年人的扁平足。                                 

  4.足尖的上翹、下落、外撇、裡扣、前進、後退,都須由大拇指領勁。            

  5. 所謂以足領膝、以膝領股,其關鍵全在以足尖輕輕領足運行,不可犯硬,犯硬就不輕靈了。                                                                      

  6. 邁步要輕靈,落點要穩健。進退轉換,虛實分明。要知太極拳步法的虛實轉換,是漸變的,不是突變的。輪流以一條腿支持全身的重量。在分清虛實時,還要知道 〝虛非全然無力(即虛中有實) ,實非全然站煞〞(即實中有虛) 的道理,比如向前退後,足跟還是足尖先落地,原是極自然而又極規律的。前進時,必須提前進的足,蓄勁於膝,帶起足跟,足尖斜向下,由屈而伸緩緩踏出,足尖 向下垂漸變為上翹,足跟先落地,然後足掌和足尖落地,全面落實。後退時必須先提後腿的足,蓄勁於膝帶動足跟,足尖斜向下垂,緩緩後伸足尖先落地,然後足掌 和足跟全面落實。因此,前進時之後足跟先離地,後足尖後離地才能有彈力,才能快慢自如,如果前進時後足不提起,那是死步。後退時之前足尖先離地,前足跟後 離地才會穩重,才能輕靈活潑。如果後退時前足尖不上翹,亦屬死步。                   

7. 跟步或墊步,後足雖向前進而不邁越前足,都是先落足尖的,前後足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如屬前進的弓箭步或後退的丁八步,因為步伐較大,前後足便不應站在一 條直線上。                                                                           

8. 前足沉實踏地,大趾著力;後足沉實踏地,小趾著力。兩足的虛實變換,全在隨勢由腰襠的變換來移動兩足的虛實比例,並非一成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