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搜尋此網誌

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

禪定的三步境界

-------------------------------------------------------------------

http://www.poming.org/article/

禪定的三步境界
禪定的境界,在修行的過程中是逐漸改變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或三種境界:
禪定為克治人類心識(思想)六大病態的一種方法,現更進一步向各位簡單 介紹禪定的境界及重要的修法。

一、煩惱特盛,心不能安
修定的人,如果精進的話,不需好久,就會覺得在修定的時候,妄念特別多 ,比平常不修定的時候,還要多許多。同時煩惱特盛,心不能安。這是一般人要 遭遇到和第一步境界。這種現象是好的,是進步不是退步。要曉得普通人的妄念 ,正如瀑流一樣,從不減少,不過在未修定時,自己不察覺罷了。
妄念的瀑流,是一個非常可怕,非常頑固,非常不易調伏的東西。妄念流只 有在修定有了相當進步時,才能覺到,才能覺察出每個妄念的起滅(一個完整的 思潮的生滅相)。據說定力較好的修行者能覺察到:在持一遍觀世音心咒(即嗡 嘛呢叭咪哞)時有十個以上的妄念生滅,可見妄念的存在,正像瀑流一樣,《解 深密經》上說:

阿賴耶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足證在我們的潛伏心識中,一切妄念種子的持續不斷,是像瀑流一樣的洶湧 澎湃!

二、「虛幻境界」
禪定之第二步境界,茲姑且名之為「虛幻境界」。這種虛幻境界,在有些人 易顯,有些人卻不易顯。由於生理及心理上此時已皆有變更,所以產生了一般所 謂的「幻相」或「幻境」,有些人在定中看見光明,看見夜色,看見佛相、人相 、山河大地、以及種種的境界色相。如果此時心生執著,如貪戀某一種景色或感 覺,就會出毛病,也就是普通所謂「著魔」。讓我來給各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一位修行很有成就的西藏喇嘛親口講他所經歷的一段事實

有一天,他在定中看見一隻蜘蛛,起初很小,後來越來越大,每坐(禪定打 坐)必見。起初這蜘蛛離他有四五尺遠,後來越來越近,靠近了他的面孔。最後 他看見這隻蜘蛛張大了口要咬他。他非常恐怖,於是就念咒,想用咒力去降伏它 ,但是毫無結果。於是他就又作慈悲觀,發願以菩提心,來超度這個孽畜,可是 這個蜘蛛,還是不走!他困惱恐怖,不能再繼續修下去,只得將一切經過,一五 一十地,全都告訴了師父。

師父問他道:「你現在準備怎麼辦呢?」

他說:「我準備明天它再出現時,用刀把它殺死!」

師父說:「你先不要忙。等明天蜘蛛出現時,你用筆在他肚子上畫一個十 字,後天再殺死它也不遲」。

他於是遵照師父的話,在蜘蛛出現時,用筆在蜘蛛肚上,畫了一個十字。

當他回報師父,說已經照辦了時,師父對他說:「把你的褲帶鬆了,看看你 肚子上,有什麼東西?」

他脫下衣服一看,原來在肚皮上,有一個自己畫的十字!

總之,修定的人所經驗到的種種境界,形形色色,一言難盡。這各種因心 理、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幻相,倘能以般若慧觀照,知其實不存在,就會冰消瓦解 ;但若執著幻境,以為真實,就會出毛病!

三、入正定的境界
禪定之第三步境界;修禪定的人,如不怕妄念煩惱的干擾,不執著幻境的真實 ,繼續努力,把身心調勻後,定力自然漸次增長,進入第三境界 - 入正定的境 界。

此時妄念不生,心注一境,氣息微細或停止,次第產生「樂」、「明」、 「無念」的境界來。心理、生理都已經有了根本的變化,已經與凡人不同了。得 定以後,人們原有的六種心識病態,漸次消除,那時輕安自在,智慧自然生長; 修行人憑藉定力願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般若慧觀,趨入充分別智,則圓 滿佛性,將豁然顯露。

禪定之實際修法
以上概括地,將禪定的三步境界,講了一下。現略述禪定之實際修法。一般 人每每將打坐和禪定連在一起,其實盤膝打坐,僅不過是禪定修法中的一種而已 。禪定的修法,種類極多,現在只就較重要的六種禪定修法,簡單地介紹一下, 作為一個引子。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依此引子,作進一步之研究及實踐。

哪六種禪定修法呢?

第一、依專注修禪定
專注修禪定,就是以心專緣一處而修定。這專緣的一處,可以是外境的某一 點,也可以是內身的某一點。例如道教通常之習定方法,在專守身上之某一竅。 大致說來,心緣外境,如緣鼻前十六指處一點,或觀面前的木、石等,出毛病的 機會較少,但得定亦較緩。專注自己身內某一點,得定較快,增長覺受亦快,但 比較容易出毛病。

第二、依觀想修禪定 例如觀無量壽經裏所講的十六觀,和密宗的壇城觀、本尊觀,都是屬於這種 觀想修定法的。

前面所講的專注修定,是一種較硬性的觀法,專集中於一點,很 多人不能夠辦到;因為把一個習慣於流放奔馳的心流,硬繫於一點不動,是一件 非常困難的事。觀想則比較放開一些。

觀想是要主宰地去訓練這個心,叫心的動 、靜都操之在我。這句話,有許多人恐怕不會同意,也不瞭解,他們一定懷疑: 「心是我自己的,我們要想什麼就想什麼。要它動就動,要它靜就靜,何必還要 訓練呢?」其實這些沒有習過禪定的人,根本就不瞭解制伏此心的困難!這就是 實驗的重要了。你非自己親身經歷體會,別人是無法使你瞭解的。總之,人頂多 只能部份地操縱自己的心,要全部的操縱自己的心,則非下一番死功夫,是決辦 不到的。

在觀想的修定法中,西藏密宗裏面,有觀身內脈輪和壇城的修法,尤能迅速 調順心氣,速疾入定。普通人從來用意識連續不斷的「觀想」,或用意識繪畫一 物,這種繼續不斷的觀想作用,如能持續,則極易趨入禪定。

第三、依調息而入定
佛法中基本之修定方法為數息觀。亦即是依調氣而入定的修法。密宗除數息 觀外,還有金剛誦,寶瓶氣等修法。道教中也有許多很特別和殊勝的調息修法。 柔和的調息法,實為最穩妥之修定方法,亦為佛陀親所倡導之修法。

第四、依念誦修禪定
一心專持一佛號,或一明咒,亦能入定,這也是一個穩妥的法門。同時因一 心專持佛名,會和佛的願力相應,得到佛力的加持。這個法門,對於分別心重, 妄念熾盛的人,也許稍難有快的感應,但一般說來,仍不失為很殊勝,很穩妥的 修禪定方法。

第五、依運動修禪定
定不是死板板的坐著不動。行、住、坐、臥都能入定。因此對某些根器的人 講,依運動而入定,也許較打坐還要來得快些。中國道教的太極拳,我認為是一 個很好的修定方法。道教裏面還有所謂「一字訣」的,是一種很特別的運動手指 而入定的方法。佛典中似乎多有主張依運動而遣除定障的方法,如達摩易筋經及 密宗中的拳法,但很少主張依運動而入定的。一般說來,依運動而入定,也許不 是一個能普遍利益多數人的修法。其得定的深度,恐怕也比較有限。

第六、依心性修禪定
一切修禪定的方便中,這是最高、最深、最難,同時也是最容易的法門了!

人如能明瞭:本性之外,別無他物,當下一念,如實知自心,則於一切時中 ,一舉一動中,都能觀心習定。這個定是定慧不二的定,是動靜不二的定,是妄 念與菩提,等同一味的定,是無取無捨、不修不整、無處不是、通體活潑的定。

這個定雖是殊勝,但其深淺境界與次第,則頗不相同,真是過了一重山,又 是一重山!佛性當下現成,可是圓滿證得此廣大不可思議的佛性,還要繼續不斷 的努力和精進!


以上將禪定的幾種修法,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佛教修持的法門,因眾生根器 不同,種類極多,不過在任何修法中,禪定和慧觀卻是最主要的。慧觀是一個極 深廣的大學問,必需專題討論;現在只就禪定的一般通性,略加解說。

講到此處,各位對於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同,對於怎樣是佛,為什麼我們人 類不能顯露本來具有的佛性,達到佛的境界的理由,已大體有了一個概念。對於 禪定,還只能說涉及皮毛。在座的各位中,一定有很多對佛法是已經極有研究的 ,平時修持已深,會覺得我今天所講的,太膚淺,太簡單及不夠深入。對於這多 位學佛的,我很希望有機緣與各位能繼續於今後深入研究各種廣深的旨法。但是 在座的各位中,一定也有很多的聽了我今天所講的,有要修成佛,真是大大不易 的感慨,有的人在想:我連靜幾分鐘,都覺得不容易,怎能想達到禪定智慧及大 智大悲呢,豈非夢想!有的想:要這樣修,實在太難了!我連家裏的事情都忙不 過來,那兒來這許多時間修持呢!有的在想:佛經深奧,我連聽講也聽不懂,還 談什麼修定呢!

對於這些聽眾,我想再說幾句話。

各位中如果有這種自怯,消極及畏縮的想法,不但是錯誤,而且大可不必, 為什麼呢?

讓我先舉兩個例子:
有甲、乙兩人,他們的事業、家庭、經濟情形都約略相仿。在周末的時候, 甲常常同著家裏人及若干朋友,聚在一處或同遊郊外,談談說說,討論些做人的 道理、哲學、藝術、宗教;或者做幫忙各種慈善團體的義務工作。夫妻二個,神 情老是安閒愉快,身體也很健康,六十開外了,望之還如四十許人。有人問他們 :喂!你們夫婦,為什麼幾十年了,老是不會見老?他們總是笑笑說:我們晚上 睡得很好!

乙的嗜好不同。他在周末的時候,總是歡喜在外面找朋友打橋牌 (Bridge),常 常卻因對座 (Partner)出牌不滿他決而吵嘴。又喜歡找朋友打牌、打撲克。卻又 每因輸了錢,弄得不高興;喝了幾悶杯酒回家,總是牢騷滿肚,怨天尤人。有時 太太說他為什麼老是不陪家裏人在一起玩玩,他總責備太太不瞭解他 — 一星期 在外做事這樣辛苦 — 而不讓他周末稍為鬆動一下。後來在跳舞場上鬧上了一個 女朋友,更是弄得神魂顛倒。人還沒有到五十歲,看上去已顯得憔悴,而且神經 老是緊張,有時候暴躁,有時候又頹傷得像整個世界都是在和他作對!

各位,同是周末的幾個鐘點,可是甲、乙運用不同,而其結果可以有這麼大 的差別!

現在再看第二個例子。

也有甲、乙兩人,他們都有很足夠的收入,過著豐裕的生活。甲有一個嗜好 。就是喜歡收買古玩。凡是他看中了的,就千方百計,出高價,甚至於有時候不 擇手段,總要將它取得,方才愜意。這樣積年累月,收藏愈來愈豐富,可是甲也 愈來愈提心吊膽:怕朋友看時一不小心打碎(他曾有一次為此和一位朋友翻臉打 官司,也為此有幾個星期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怕火燒、怕被竊,晚年更不得 了,常常愁眉苦臉,心事重重。人家問他何故,他總避諱不言,其實大家看得很 明白:他就是怕一口氣接不上來,兩腳一頓,這一生來寶貴的收藏,卻一件也帶 不去!

乙的錢化得不同。乙歡喜幫助青年人:青年人有因為求學、家中清寒而需錢 ,有因病痛困難而需要接濟,有來至異地生疏而望有照應,凡是向他要求的,他 總是慷慨解囊。不僅如是。他還出錢請了若干專家,青年人有各式各樣的疑問難 題時,可以找這些專家,請求顧問,一切免費。這些專家的確幫了青年人不少的 忙,特別是青年人在彷徨於戀愛及選擇職業的時候。他又出錢設立機構,幫助青 年人解決職業問題。捐錢辦學校,捐錢研究有關青年人的疾病種種,都是他頂樂 於參與的工作。當然,這位先生不僅是捐錢而已,但我在此地僅指金錢一項來講 ,可以和前面所講的古玩大王做個比較。乙這樣地幾十年如一日,生活中充滿著 豐富的安慰和愉快。經常地有許多年輕的夫婦經過他所住的城市時去看望他。不 一定都是直接受過他的幫忙的,慕名而去討教致意的,也不在少數。他那種慈祥 的態度,內心的安靜和快樂,見到他的人,沒有不稱讚羡慕的。

各位,同樣是這許多錢,可是甲、乙的運用不同而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區別!

上面這兩個例子,好像講得過份一些,目的是做一個顯明的比較吧了。第一 個例子的甲,決不是看見橋戲就嫉惡如仇似的碰也不去碰它,他有時候也會應朋 友之邀而來一、二次的。第二個例子裏的乙,也不是說將他所有的錢都用來幫助 青年人,而自己過貧窮的生活。總之,各位都明白這兩個例子的用意,我是在說 明:一個人的財物,運用得得當與否,是有很大差別的,而一個人的時間,如 果糊裏糊塗的浪費了,不能好好運用,則更是可惜!

我想再進一步講一個人時間的寶貴,誰都知道,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即 使活到一百歲,還有多少年也是想像得出的,又何況人一上了年紀,眼睛、耳朵 、牙齒,樣樣都大打折扣。一天的時間只不過相當於年輕時的半天,也許還不到 。所以人的有用的時間,實在有限得很,時間一去,又是不能重再叫它回來;而 運用得得當與否,又影響這麼的大。既然時間是這樣的寶貴,我們怎麼可以輕易 浪費呢?所以怎樣方可以將我們這寶貴的時間,利用得有價值些,有意義些,是 一個有思想、志氣的人,所應該常常自己想到,常常自己警惕的。


因為這個緣故,我雖然十分同意你為了生活、事業、家庭、兒孫、你忙不過 來,靜不下來,我還是想提出幾個辦法,從另一個方面再來研究什麼是佛法,要 想使各位明白,佛法修持並不一定要有清靜的環境,佛法並不全是高深不可及, 艱苦難學的法門;佛法實在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煩惱很重的情況下,都有辦法, 可以修行,而且這所謂修行,還不就是平常的生活方式,人生活動,一些沒有什 麼特別了不起,只不過將你一部份的時間,運用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一些,這 種生活,不但對你的未來,即是對你現在的精神、健康、都有很大裨益。

隨時隨地可修行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幾種隨時隨地可行的辦法,每個人因為環境不同,興趣不 同,有人歡喜這一種辦法,有人卻以那一種較為適宜,所以我提出的辦法,只是 供各位參考而已,各位舉一反三,一定可以自己想出更多更好更適合的方法,來 做這種有意義的修行實驗。

那幾種方法呢?

第一、利用各種機會安定你的心境
各位中如果有過晚上睡不著的經驗的,一定能夠瞭解安靜的心境是何等的重 要。安定心境的好處,不僅是修佛法的正道,而且對於你的身體的健康,心理的 健全都有莫大的關係。定心並不是叫你不要有思想,而是叫你的心不要散亂。佛 法中有兩種辦法,可以幫助你將心安定下來,不會胡思亂想的散亂:第一種是「 鬆」字訣。隨時隨地記著這個「鬆」字。肉體要儘可能放鬆,精神也要儘量放鬆 。心裏一緊張起來,肌肉緊張了,要馬上放鬆。聲音提高起來了,心情暴躁起來 了,要馬上放鬆。總之,緊張是散亂的主因,而鬆能助你安定。所以「鬆」是第一 個妙方,隨時隨地,都可記得。佛法中的第二個安定心境的方法,是集中思想。 佛法是講因果的,所以非常重視願力,諸佛菩薩都有救度世人的宏願,如果人的 心境,和佛菩薩的願力相應,正像收音機轉到某一波長,能夠收音一樣,會得願 力的感應,助你定心。所以佛法中頂簡單也頂普遍的教人集中思想、安定心境的 方法,是默念或誦佛號。譬如一心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都是頂有效的好 辦法。

我這裏要著重的是我人如何才能隨時隨地利用機會。一般人總覺得自己太忙 ,沒有時間做這種對身心有益的事。可是如果你真能仔細檢討一下,則你會發覺 ,一天之中,實在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利用。

讓我舉一個實在的例子:有一位太太,神經常常緊張,很怕坐汽車。每次 坐別人開的車子,總是拳頭握得緊緊的,眼睛盯著前面,好像隨時準備碰車出毛 病的樣子,車坐不了多久,人就感覺很疲累,有一天,她忽然想起,為什麼不在 坐車子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呢?自此以後,她每次坐汽車時,總是閉上眼睛念觀 世音菩薩。起初,心還是定不下來,車子稍微一頓,馬上睜開眼睛來看個究竟; 車外稍有一些特殊的響聲,馬上東張西望,唯恐已經碰了車。漸漸地,念觀世音 菩薩念上了勁,不但一上車就會自然而然的念觀世音,現在而且已經用不著閉眼 睛,車外的境物聲響,對她似乎已不大關心,只是一心專注的念觀世音菩薩。她 現在不僅是坐汽車時的神經緊張已完全消除,而且平時的神經質態度,說來奇怪 ,竟也不知好了多少。

因為每個人的環境及生活狀態不同,利用機會一定要每個人自己去找。我有 一個朋友,他坐上飛機火車任何的交通工具,總是看佛經或念佛誦咒。有的人利 用辦公時間的中午,有的人利用走路的時候,洗澡的時候,甚至於做頭髮,理髮 的時候;有功夫深的,竟可以陪人去看戲,看電影,而他竟能在戲院中念佛念經 。總之,機會很多,全看我們自己是否能夠利用。
更進而言之:你如果能細心體味一下,你在一天之內,說多少不必說的話, 做多少不必做的事,這些時間,是否可以利用呢?

第二、遇事試作進一步觀
進一步觀也就是透過一層想一想。拿那位怕坐汽車的神經緊張的太太來做 例。我們很容易推想,她之所以坐汽車時,神經緊張,握拳凸目,是因為她懼怕 撞車,傷害她自身,或同車中的她所心愛的人,但她如果能作進一步想:這種神 經緊張及握拳張眼,究竟對行車之安全有什麼幫助呢?這輛車會因為她的神經緊 張而更安全些嗎?透過眼前的一層,進一步想一想,就可能啞然失笑,知道這種 神經緊張原毫無用處!

這類庸人自擾,以幻想為真實,弄得坐立不安,睡眠不穩的例子,真是舉不 勝舉。對這類事,若能夠透過表面作進一步的觀察,則自會煙消雲散。

神經緊張,疑神疑鬼。屬於情感;進一步觀,透過一層去想,是理智的作用 。隨時隨地能夠作進一步觀,即是訓練理智與情感並起。這種修法,可以減少許 多的無謂煩惱,使生活愉快輕鬆而有趣味。

第三、將你自己比作佛
上面我們講過,佛是大智大悲的人格,是理智和情感同時達到最圓滿的境界的 人格。是至善至美至真的人格,同時提到,人人原本具有和佛一樣的本性,只是 受了分別思維和幻覺的影響,以致埋沒了本性。

這第三個修法是常常提醒自己,應向「開顯本具佛性」的方向去努力。例如 ,在要發怒時,應立提正念:「這樣是不是順乎佛性之道呢?」「如果佛陀處於 這樣的境況,他會不會像我一樣的發怒呢?」我們雖不能和佛陀一樣,但我們既 以「仿效佛陀的言行,以開顯本具之佛性」為我們的人生觀,則我們的一切努力 ,也應照這方向去發展,對此當前之境,就不致於像平常人的容易放肆發怒。如 果我們能常將「仿效佛陀」四個字記在心裏,一切言行,自會與本性相應,與佛 法相應了。

習慣此點之後,更進一步,就要放棄比較和仿效,而將自己直接想作佛。「 我是佛,我遇到這種情況;將如何處置?」佛說人人本具佛性,你把自己想作佛 ,並沒過份。切切不要自己畏懼,不敢自比作佛,放棄一個極好的修行方法。

第四、時時要想到因果
相信因果:是佛法中一個頂基本的理論。人在沒有成佛之前,是沒法跳出因 果圈子的。有這樣的因,一定會產生這樣的果,絲毫不能勉強。有的人做了壞事 ,硬說不相信因果,這種人只是自己騙自己,其實他心裏毫無把握,只是口硬心 裏慌,一旦惡果成熟,亦無人能替他代受!

為什麼許多人都不相信有因果呢?因為人類的知識,只能及到今生此世;過 去世是怎樣的?未來世又是怎樣?都是我們知識領域以外的事。可是據佛法言, 今世的因,並不一定在今世成熟,這要看這種因的性質及輕重而定,有的因可能 要來世或幾世之後,方才成熟。今世的果,更不一定是因於今生所種的因,而可 能是前世或幾多世前所種的因。強烈的因果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如即在今世) 生果的,但這只是指非常強的大善事或大惡業而言,方能在今世見到現果。

還有,一個人的種因,並不一定全是善因或者全是惡因,往往是多種善惡的 因都有;有的果也可能由於緣的不足而消沉,因此單看某個人某件作業(因), 就很難說他一定會得如何的果。
明白了上面所講的道理之後,看到世界上往往有許多害人利己的人,終身享 樂;而不少忍讓樂善的人,卻常常吃虧,就不會有因果無憑的感慨,更不必恨人 生無是非,無果報,而生悲觀彷徨的斷見。

佛法說任何因,不論大小,一定會產生它應有的果。《法華經》上明明講,任何 微小的功德,如向佛像低頭稍稍致敬,如小聲唱念一、二句經句或佛號,這種小 因,都會漸漸成熟,最後得成佛道。所以我們倘若能隨時隨地想到因果,就自然 而然的會種下多種善因,無論其大小;至少也可以少種點惡因。此種隨時隨地想 著因果的習慣,一旦養成,力量是很大的。各位不妨從今天起,就試試看,在做 任何事時,都想想此事的可能因果如何,即是一種極有力量的修法。

第五、發菩提心
我今天所要講的最後一個人人可修的方法,是隨時隨地發菩提心。

菩提心是佛學裏的一個專門名詞,需要解釋一下。簡單的說來,就是你觀所 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樣,要盡你的可能來解脫一切眾生的痛苦,使一切眾生都能有 佛的知見和成就。

隨時隨地發菩提心,就是隨時隨地連想起這種普救眾生的決心。普救眾生, 也可以說是大乘佛法的基本悲願,我們在做任何事,遇到任何人,都能時時想到 將這了脫生死,解脫苦痛的佛法,介紹給人,即已經在佛法修持上,奠定了一個 很好的基礎。

我這裏要想著重指出的是我們應時時提醒自己,檢討是否時時在興起這普救眾生 的悲願。倘若在做任何事時,能提醒檢討:這件事究竟對解除人類痛苦或眾生沈 迷有何幫助?這樣你的菩提心已經不小,用佛法的術語來說,你已經具有菩薩心 腸了。

菩提心並不是一下子就會發起,普通人只好慢慢的增進。第一步不要存心害 人。第二步常常自己提醒,我做這件事,與別人有益沒有。第三步進一步想是否 能夠幫他脫離種種人生的痛苦。開始時的物件,每每是很狹窄的,也許只及到你 的至親好友,慢慢及到你認識的一小群人,但倘若對這一小群人,你能時時興起 這種助人救人的念頭及行動,你的菩提心,可已經就不算小了。

漸漸的你會將這種慈悲解救人類的心推廣開去,超越地域國家的界限,普及 一般的大眾,不受民族宗教人為的限制。這時你的菩提心已經相當偉大廣闊。久 而久之,你這種慈悲救度的心情,就會超越人類的界限,而普及一切眾生,再久 而久之,您就可以不受今世的限制而普及過去未來,到這種境界,空間時間的領 域,都已擴大。隨時隨地,做任何事,起任何念,都念念不忘於普度無數無量無 邊的眾生,救度一個眾生,即救度無數無量的眾生;救度無數無量的眾生,還同 於救度一個眾生;因為諸佛、眾生及我,本是一體無別的。虛空無盡,本性無際 ,到此境界,你的理智和情感已平等一味了!

2011年1月27日星期四

吳家太極拳講義【轉載】

-------------------------------------------------------------------

http://tw.myblog.yahoo.com/trance-trance/article?mid=350&prev=386&next=237

吳公藻 (1903--1983)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太極拳創於何時?眾說紛紜。據明史「方伎傳」所載:「洪武(1368--1398)十七年太祖詔求三丰不赴。二十五年乃遯入雲南。建文元年完璞子訪 三丰於武當,適從平越歸來,相得甚歡。永樂四年侍讀士胡廣奏曰︰三丰深通道法,拳技絕倫。 ......」此說大致可信,是則太極拳傳於世已六百年。清同治(1862--1874)年間吳家太極拳第一代宗師全佑受業於楊露蟬楊班侯父子,受露蟬之 命拜於班侯門下,於今已傳世五世,亦百有餘年。 

一種學術能流傳於久遠而不替,且世世代代發揚光大,戰後更發展至南洋、美加各地,定有其必傳之價值,茲綜其要而言之︰
  • 一、以盤架為體,在強健筋骨,調和氣血,合乎現代生理學與病理學之理,能防疾病於未發,亦能療之於已發,却病延年,為後天養生之術;
  • 二、以推手為用,循太極動靜之理為法,採虛實變化之妙為用,合乎心理學和力學之理,以柔克剛,以剛濟柔,可以得技擊實用之效;
  • 三、應敵時隨屈就伸,黏連不脫,能因人之勢,借人之力而致敵於敗,非力敵,而係智取;
  • 四、太極拳為道家之行功,注意武德修養,每一姿勢無不中正安適,每一動作無不輕靈圓活,決無剛猛激烈致敵死地之意,此為仁;
  • 五、以養氣蓄勁,柔中有剛,精神內斂,意存丹田,則愈練愈精,愈練愈微,由微入妙,由妙入神,而至形神合一,達到大勇無畏境界。
太極拳一不用氣,用氣則滯;二不用力,用力則斷;三不用法,有法即有盡(唯初學者則不能無法,須知先有規矩而後成方圓;先 有法而後無法,則臻最高境界)。 而係以棉、柔、巧為行功要旨。其動也,則全身無不動;其靜也,則全身無不靜, 動中寓靜,靜中寓動,動靜互變,無笨重遲滯之弊。男女老幼皆可習練,動作純任自然,物來順應,學之毫無困難,苟能精勤研究,歷久不懈,獲益非淺。

第二章 太極原理

孔子(551 -- 479 B.C.)贊易,始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宋周頤撰「太極圖」推道體之本原曰︰無極而太極。如吾心寂然無思,萬善未發,是無極也。然此心未發,自有昭然不昧之本體,是太極也。

太極乃宇宙生化之原,雖是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然一切形象,聲色皆有太極生化而出。是以拳經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由此可知太極者,動靜而已;陰陽者,太極而已。 


在靜極而動,動極而靜之中,太極永處變動開合之狀態。舉凡天地萬物,一往一來,無時不刻盡在變動之中,此即太極之微旨。

在拳而言太極者,因其原理由太極之動靜、陰陽、開合之變化而來。其基本在動中求靜,靜中求動。而其動作則主要研究虛實,虛實即是陰陽。是以學者首先應知陰陽動靜之理,然後循序漸進。 

第三章 陰陽動靜
陰陽者,天地之道。為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凡一切立於對等地位之事物,皆曰陰陽。

以太極拳而言,動者為陽,靜者為陰;剛者為陽,柔者為陰;攻者為陽,守者為陰;動者為陽,靜者為陰;進者為陽,退者為陰;實者為陽,虛者為陰。此乃雙方立於對等地位而運用其變化者也。 

運用變化中,無論在動在靜,必須保持中定,否則即有過或不及。過者,過其量也,在勢、在力、在勁均超過其本能之謂。不及者,不足也,不足則本能無從發揮。

在易理而言,陽盛則陰消,陰盛則陽消。火盛制水,水盛制火,彼此循環不息。在拳理而言,盛是將過其體力與氣力合用之極,一過限謂之偏盛、失中,此乃陽極陰生,陰極陽生之理。 

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陰陽消長與物極必反之理;尤須知道滿招損謙受益之道,悟陰陽互妙而達中和之本,則規矩方圓得其要矣。

第四章 入門基礎
太極拳以盤架為體,推手為用。初學盤架時,姿勢務求中正安適;動作必須輕靈圓活。
茲將八大要點列述如下︰
  • 一、︰心氣中和,神清氣沉,立點在腳,重心緊於腰脊,精神含斂於內,乃能中定沉靜。
  • 二、︰每一姿勢,務求端正,最忌偏斜。雖或俯或仰,或伸或曲姿勢繁多,其重心必須穩定。重心穩定則開合靈活自如,進退有序;重心不立則開合失其關鍵,虛實不清。
  • 三、︰安然之意,切忌牽強。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適,動作均勻,呼吸和平,神氣鎮靜乃無氣滯之病。
  • 四、︰舒展之意。姿勢動作務求開展,使全身關節節節舒展,然非用力伸張,而係自然徐徐鬆展,自能得到鬆活沉著之趣。
  • 五、︰輕靈之意,然忌漂浮。動作輕靈緩和,往來自由自在,久之能生鬆沉之勁,進而生粘黏之勁,故輕字是練拳下手之處,入門之徑也。
  • 六、︰靈敏之謂。由輕靈而鬆沉,由鬆沉而粘黏,能粘黏即能連隨,能連隨而後能靈敏,則可悟及不丟頂。
  • 七、︰圓滿之意。每一動作務求圓滿而無缺陷,則能渾成一氣而免凹凸斷續之病,推手用勁,非圓不靈,處處能圓則活矣。
  • 八、︰靈活而無笨重遲滯之意。上述各節融會貫通後,則屈伸開合,進退俯仰皆能自由。
第五章 身法要義
人身可分三部九節。三部即脊椎,兩臂與兩腿。
  • 屬於脊椎者︰(1) 頭頂,(2) 胸背,(3) 腰腹;此三節為人體之主幹。
  • 屬於兩臂者︰(1) 兩手,(2) 兩肘,(3) 兩肩;此三節為人體之上肢。
  • 屬於兩腿者︰(1) 兩胯,(2) 兩膝,(3) 兩足;此三節為人體之下肢。
身法分上中下三盤。胸背以上為上盤,腰胯為中盤,膝腿以下為下盤。

三盤功夫非每人能兼而有之,因人體之長短,體力大小而不同。所以矮者多取高者之中下盤,高者專打矮者之中上盤。身小靈活者善走,身高體重者善守。力大者多攻勢,力小者多守勢。 

初學盤架應走低勢,動作開展,進退之間注意虛實轉換,緩步而進、緩步而退。如此則肌肉日漸堅實,筋絡增強力量,關節曲伸持久,日久自能產生彈力,此種彈力即柔中寓剛之力。

腰胯為全身之樞紐,為武功身法主要部分,進退顧盼之時,必須立身中正,四末自然就序。太極拳用腿之時甚多,如單雙擺蓮、分腳、蹬腳、金雞獨立、胯下 勢、進步摟膝、退步倒攆猴等等皆是。而用腿之時必須腰胯鬆沉,上下四平八穩,以兩膝兩胯圓轉之法而出之,所以要涵胸、拔背、鬆肩、垂肘、裹襠、護臀、鬆胯 及尾閭中正。


太極拳身法是由上而下,所以上盤功夫最為重要。每一動作全是圓形,運用連續不斷。點有點之轉法,線有線之轉法,面有面之轉法。軸心與車輪之面積雖有大小,而圓周一定是三百六十度,轉法分寸全靠自己掌握。 

人體雖有三部九節,身法亦分上中下三盤,然應用之時則須完整一氣,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節節貫穿,自能得心應手。

第六章 推手法則
太極推手是甲乙雙方處於對等地位,進行互攻互守,目的雖在戰勝對方,然非敵我鬥爭,而是同門之間互作技術研究,冀理論實踐相結合,用以鍛鍊手法、身法與腿法。也即是鍛鍊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一升一降、一浮一沉、一屈一伸、一開一合與勁走圓圈之功夫。

推手有主動與被動之分。主動謂之「問」,被動謂之「答」。彼有所問,我必「聽」而後「答」,主動採用各種方法進攻,背動者亦採用取各種方法以繫重 心,一攻一守、一問一答,時而反守為攻,反答為問。以意探之,以勁問之,矣其答覆,再聽虛實,若問而不答,則可進而擊之,若有所答,則須聽其動靜之緩急及 進退之方向,始能辨其虛實。 

互作攻守之時,平面進退狀如波浪,有起有伏;立體升降則如螺旋轉動,旋上旋下作彈性伸縮;圓圈方位分橫圈、縱圈與平圈三種,橫圈是上下旋轉,縱圈是前後旋轉,平圈是左右旋轉,再加一種斜圈旋轉,用之於周身,就如一顆九曲球,令對方感到針插不進,水潑不入。 

太極拳講陰陽,說對待,論動靜。何謂陰陽、對待與動靜?則由推手實踐之中體會得來。當其雙方對立而未有任何動作是謂靜態,陰陽未分。俟一方擬有所動 而在將展未展之際,謂之動機。靜態象徵太極,一動則陰陽已分。由無而有,互相對待,一理二氣,四象八卦種種變化隨之而生。動者為陽,靜者為陰;陽主攻,陰 主守;陽以進為長,陰以退為消;陽以變為開,陰以化為合。進退伸屈,盼顧旋轉盡在變化之中矣。 

太極推手有不動步推手、進退步推手、大 步步法與九宮步步法等多種。不動步推手謂之四正,進退步推手謂之四隅,大 步步法又名八門五步。八門者,四正方四斜方;五步者,上三步退兩步。九宮步步法所走方位與兒童學習書法之九宮格同,甲乙雙方各進退四步,二人互踏中央戊己土。太極拳步法均按五行、八卦、九宮步法變化,其他如川字步、丁字步、八字步、弓腿、坐腿、騎馬勢全在其中。

第七章 致學十要
  • 一、中定︰伸屈與開合之未發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心氣清和,精神貫頂,不偏不倚,是為中定之氣,道之本也。
    何以守中?無過不及。何以能定?不為氣使,不為利誘。伸屈開合,進退顧盼,互爭者中也。中者,以腳為立點,以勢為重心,以動作為樞機,故曰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此雖技之一端,實為全體之綱領。
  • 二、虛領頂勁︰頂勁即頂頭懸。頭頂正直,腹內鬆淨,氣沉丹田,精神貫頂,如不倒翁上輕下沉,又如水中浮標漂浮不沒。
    歌曰︰神清氣沉任自然,漂漂蕩蕩浪裡攢; 任你風浪來推打,上輕下沉不倒顛。
  • 三、感覺︰身有所感,心有所覺。有感必有應,所應復為感,感應互生,人於精微。推手互相問勁、找勁,即是鍛鍊感覺與反應,感覺靈敏,變化無窮。
  • 四、聽勁︰聽者權也,即權衡輕重,推手時偵察敵情謂之聽。聽之於心,凝之於耳,行之於氣,運之於掌,即以心行意,以意運氣,以氣運身,聽而後發。聽勁要準確靈敏,隨其伸就其屈,乃能進退自如。
  • 五、量敵︰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整軍行旅之初,當先審己而量敵,以計勝負也。拳雖小道,其理亦然,以己之短當人之長,謂之失策;以己之長當人之短,謂之得計。
    量敵應問勁,問其動靜,聽其來勁方向與重心所在。彼此未進入攻守之時,應以靜待動,以逸待勞,不存主見。彼未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當彼此相互承變之間,即知其虛實而應付之。
  • 六、知機︰推手分三個功夫階段,由不知不覺而後知後覺,由後知後覺而先知先覺。當陰 陽未分,動靜未明,姿勢未成,虛實未知,似有朕兆時謂之機,此唯高手能知之。能知機則能造勢,所謂無中生有,乘機而動,低手則反之。高手心氣沉靜,姿態雍 容,逆來順受,運用自如,低手則進無門,退無路,攻之不可,守之乏術,此即知機與不知機之分。
  • 七、雙重︰無虛實謂之雙重。雙重之病有雙方及雙手雙腳之分。拳經曰︰「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又曰︰「有數年純功而不能運化者,率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是故雙重之病最難自知自覺,非知虛實之理,不易避免。能解此病則聽勁、感覺、虛實、問答皆融會貫通。
    推手時若對方用力推我,而我用力抗之,相持不下謂之滯,此即雙方之雙重。若彼此各順來勢,不以力抗而順其來勁之方向引之前進,使其落空,此即偏沉所致。若以雙手按對方之上盤,而對方力氣極大,攻之不克,則採用虛實之法,以雙手撫其肩,左手由彼之右肩下 ,右手擊其左肩,此時我方雙手作交叉十字勢,同主一方,而發勁成一圓圈,則彼必側斜而倒地,此即發勁偏沉所致也。
  • 八、捨己從人︰捨棄自己主見,依從對方動作,隨其所適,因而取之,順而成之,合而解之,由被動轉為主動。主動能造機造勢,而後得機得勢,處處隨曲就伸,則無往而不利。
  • 九、鼓盪︰氣沉、腰鬆、腹淨、含胸、拔背、鬆肩、垂肘,節節舒展,動之靜之,虛之實之,開之合之,剛之柔之,此種混合之勁謂之鼓盪。以心行意,以意運氣,以氣運身,鼓盪之勁乃生。由於心氣貫串,陰陽變化頃刻而來,猶如狂風暴雨,驚濤駭浪。
    在同門之中運用鼓盪勁,多是高手指導低手,使對方腰腿生長彈性抵抗力,增強感覺敏銳,久之則感應靈活。在應敵之時則用來摧毀對方之守勢,牽引對方之重心,使其立點不穩,擾亂對方步驟,疲勞對方精神。
    太極拳最高境界尚有名曰採浪花者,全以鼓盪之勁震撼對方,使其如航海遇風,出入波浪之中,暈眩無主,傾斜顛簸,自身重心難以捉摸,即是鼓蕩之作用。
  • 十、重心︰研究太極拳勁之平衡作用,即是研究各種姿勢與動態之穩定而求其重心。無論站立或俯仰,各有其重心存在,推手原理即在各種動態中研究力之平衡關係。如為穩定則重心升高,如為不穩定則重心降低,如為中立則不升不降。更應知穩定平衡之時,重心必須在最低處。
第八章 應用四則
太極拳應用方法有四︰發、拿、打、化。用之於周身,無處不可發,無處不可拿,無處不可打,亦無處不可化也。
  • 一、發勁︰發即是發出之謂,或使其跌仆以制止對方進攻,無論主動被動,均可以勁發之。
    發勁之應用猶如打彈子,持桿者要計算檯球之位置和角度,而後決定用高桿或低桿或平桿,或左或右以及用力之大小,既不能快亦不能慢,要恰到好處時發之。
  • 二、拿勁︰拿即截止對方進攻,拿住對方手臂,避開對方之重點,或拿住對方關節,以牽制對方活動,或拿對方重心,使其失中。然此法並非用力抓拿,而是用粘與黏拿之。
    太極拳拿法與外家擒拿手法不同。擒拿手法係抓關節,拿經絡,制穴道,使對方不堪痛楚而就範。太極拳則以勁拿勁,拿對方關節,使其屈伸不得自由;拿對方腰胯,使其進退失據;拿對方重心,使其失中而全身無法控制。
  • 三、打勁︰打即是打擊對方,或打出,或打倒,目的在於制敵致勝,使其無反擊能力。
    打勁有打勢與打意之分。打勢是打對方攻勢,一拳一掌可以打人,肩、肘、胯、膝也可以打人。打意是刺激對方精神,或指上打下,使對方感覺本在上部而勁已打到下部,或先重而後輕,或先輕而後重,或聲東而擊西,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使對方難以捉摸。
  • 四、化勁︰化即是化解對方進攻。以柔化之為主。所謂以柔剋剛,有若無、實若虛,因其所適,順而成之謂之化。並非不抵抗,而是大化小,小化無之意,以期制止對方賡續前進,此即實則洩之,虛則補之,迎而奪之,承變而擊之也。

第九章 十三勢解說
十三勢者,按五行八卦之數,言推手有十三種勁與勢也。
五行可分為內外兩解。
  • 行於外者為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
  • 蘊於內者為粘、連、黏、隨、不丟頂。

八卦亦分內外兩解。
  • 行於外者為四正、四隅;
  • 蘊於內者為掤、 、擠、按、採、挒、肘、靠。

行於外者為勢,即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與四正、四隅。
蘊於內者為勁,即粘、連、黏、隨、不丟頂與掤、 、擠、按、採、挒、肘、靠。

第十章 五行要義
  • 一、粘勁︰粘者,如兩物互交,粘之使起,太極拳中謂之勁。此勁非直接粘起,實間接而生,含有 勁意相兼兩義。如對方實力強大,體質堅實,氣力充沛,椿步穩固,似難使其掀動或移其重心,然用粘勁即可使其自動失中。其法係以意探之,使其氣騰,全神上 注,則其上重而下輕,其根自斷。此係對方之反動力所致,我只是順其反應以不丟頂之勁引其懸空。其勁似鬆非鬆,不即不離,主動吸引對方,是為粘勁。
    粘勁如掌之與球,一撫一提之間,運用純熟則球不離手,球隨手轉,粘之即起,所謂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之謂也。
  • 二、連勁︰連者,貫也。不中斷、不脫離,繼續連綿,無停無止,無息無休,是為連勁。此勁屬被動,其意即在接觸之中始終跟進跟退,不自停息。
  • 三、黏勁︰黏者,黏貼之意。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浮我升,彼沉我鬆,使對方感覺丟之不開,投之不脫,如黏如貼,難解難分。在我是不丟不頂,不即不離,有機則乘,無機則俟。其進也引而困之,其退也截而擊之,於被動中爭取主動。
  • 四、隨勁︰隨者,從也。緩急相隨,進退相依,不先不後,捨己從人是謂隨。拳經曰︰「因敵變化示神奇,須在隨字下功夫」。要在對方得意處使其失敗,此即被動中取勝之道。
  • 五、不丟頂︰丟者,開也;頂者,抵也。不脫離,不抵抗,不搶先,不落後。五行之源,輕靈為本,是為不丟不頂勁。
雙方互作攻守時,心要平,氣要靜。心之所使,意之所達,氣之所行,進退變化,攻擊防守,粘連黏隨,體無不備,用之不賅。 


第十一章 八法之力學原理
凡物變換位置,謂之運動。運動之原因則由於力,故論運動之原因者曰力學。

古代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博物學家阿基米得 (ARCHIMEDES, 287-212 B.C.) 說︰「如能使我於太空中得一立足之支點,則我能使龐大之地球移動」。阿基米得是槓桿與浮力原理之發現者,深信利用槓桿,加下力於其上,而能起大力之作用, 無論體質與重量如何巨大之物體,亦能使之移動。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原理與力學槓桿原理不謀而合,同是以小力起大力作用。技擊所憑藉者,一身與四肢耳。以手擊人或以腳踢人,無論為手為腳必須進行一種 運動,此種運動必有一支點和力點。支點被移,用力點之作用即可改變之。故太極拳之應敵,不接觸對方之重點,而係移動其支點,使其自己失中,或引導對方之力 量,使其落空;或藉對方之攻勢,使其作方向之轉移。凡此種種,皆力學也。 

推手八法之掤、 、擠、採、挒、肘、靠,茲以機械轉動之原理解說如下︰
  • 一、掤勁︰此乃輪軸之上旋作用。對方大力壓下,其進攻位置當在上部,則順其來勢與方向,加以向上旋轉動作,對方之力必懸空。上旋作用等如於輪帶之下加一從動輪軸,可起轉移牽引之效,使對方之力落空。減輕重量之滑輪或軸心中之彈丸,以及氣之膨脹或浪潮之向上作用均屬掤勁。
  • 二、︰此乃輪軸之左右旋轉作用。左旋謂之左 ,右旋謂之右 ,斜上旋謂之掤 ,斜下旋謂之採 。若以手掌運用 勁,不必旋轉,只是以掌心或手指加以粘黏牽引即可。輕重快慢,全以對方之動向為轉移,自己只須不丟不頂,隨其所之而之。
  • 三、擠勁︰此乃兩個輪軸並行而異向之旋轉作用。如壓麵機之滾軸,同時向內旋轉,則麵片在兩重並旋之中逼擠而出。推手時一方以肘勁或靠勁進攻,另一方則以採 之勁順而入反出。此勁須用剛勁,即口訣曰︰「如錢之投鼓,如球之撞壁」也。
  • 四、按勁︰此乃輪帶之挫動作用。輪帶處於發動機與大車輪之間,其動態如水之流洩,能起帶動 牽引作用。輪帶表面屬掤勁,裡面與車輪接觸部分屬按勁。大車輪本身是被動,受輪帶之挫力而旋轉者也。又如製爆竹之挫紙機,半月形車輪下置半月形挫床,將紙 筒置挫床上,車輪推過,紙筒即被挫緊,此亦屬按勁。然按勁並非全力下按,太極拳諸勁全是旋轉,是活動力而非死力。
  • 五、採勁︰此乃輪軸之下旋作用。對方用力進攻,我則在其長臂上加一輪軸,有牽引其前進之作 用,所「謂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之意。此勁在平衡對方之力時則起槓桿作用,即如秤桿與秤鉈,不問物體輕重,僅將極小之秤鉈加 以牽引轉動而已。凡對方之力向前向上時均可以採勁牽引之,其根自斷,其身自浮。
  • 六、挒勁︰此乃輪盤之旋轉作用。平面旋轉或離心旋轉均屬挒勁,如投物於旋轉中之輪盤,必被摔出也。對方一受挒勁非但無法站立,無法維持重心,更有被拋離之感覺。列勁包含掤、 、擠、按、採等功能,兼有一股內在之力,形成一渾圓之旋轉體,其性極剛而烈。
  • 七、肘勁︰此乃將掤、 、擠、按、採、挒等六種勁混合運用於肘臂之上。運用之法完全聽隨對方之動作而動作之,如搬欄捶等,皆是肘勁之運用。向上之謂掤肘,向下之謂採肘,向左右轉動則為肘 或肘靠。無論內圈外圈,或上下左右翻轉,肘裡捶,肘開花之勁,均由此處。拳經曰︰「含胸拔背,鬆肩垂肘」,便是運用肘勁要領,要鬆軟柔化也。
  • 八、靠勁︰分為肩靠與背靠兩法。肩靠多屬乘虛而入,或順勢而取。利用肩打,如杵之與臼、擊 而搗之。背靠多用於兩人相互抱持或轉變方向時,由腰而背扭轉旋動之。背靠雖用背打,但與肩靠有連帶關係,善用肩打也必連帶用背。靠勁不在於姿勢,而在於氣 之膨脹作用,宛如突然爆炸,使對方感受到強烈震撼也。
第十二章 順勢借力
太極拳不尚用力而尚借力,即借用對方之反應力也。借用之理猶如泅水,諳水性者知水有浮力、壓力與阻力;有向上作用、浪潮作用、急流動力與旋轉動力 等。推手法則亦與泅水相似,在任何攻擊下,處處皆以對方為水,而保持自己浮於水面為目的。對方之鼓盪猶如水之膨脹,一浮一沉,沖擊回洩,應以踩水之法維持 自己重心。橫過河流必逆上而順下,始能到達彼岸。嘗見沿河赴市者,上行徒步而去,下行則泅水而返,一泅數十里,不用力,不用氣,物置於頂而不濕,借水浮力 而為己用也。 

推手道理亦復如此,高手能順勢借力,周旋自如;低手則枉用力氣,處處受制,且愈動愈沉,非但不能前進,甚至有滅頂之虞。推手之借力亦如行舟,應知行 舟之際,無論以槳以櫓以螺旋槳,其理皆一,飛機螺旋槳與輪船螺旋槳情形相似,借他力為己用也。習太極拳者,能知水之阻力與空氣壓力,庶幾近道矣。所謂借風 駛帆,順水推舟,順之則浮,逆之則沉,設遇險灘急流,如知撐擎支持,一槁之力可以轉危為安,槁之不順,殆矣。 


第十三章 纏絲勁要旨
纏絲者,猶絲之互纏。用之於推手,即彼此互相聽勁、互相問勁、互相拿勁、互相化勁、互相爭取主動、互相進行包圍運動戰術也。 

纏絲勁有裡纏、外纏、上纏、下纏、進纏與退纏等六法。用之於臂,用之於腿,更用之於腰胯,以至周身連綿運用,如環之無端,連環用之如絲之纏也。 

纏之為用即是圈轉之法,有前後、左右、上下、進退等方向。包含粘、連、黏、隨、不丟頂之通變,以及掤、履、擠、按、採、列、肘、靠八法中之勁。 


懂纏絲勁者感覺敏銳,聽勁準確,能隨屈就伸,運用自如,易爭取主動,不懂者出手多是直出直入,橫進橫退而欠圓活,且多稜角,多缺陷或多凹凸之處,易受制於人。
運用纏絲勁並非死纏不放或互相糾纏不清,而純係柔軟圓活之運用。在情勢變化之中,運用發、拿、打、化之時,尤須注意順逆、呼吸、收放、吞吐︰
  • ︰從動為順,是因敵所適之意;
  • ︰背馳為逆,是逆轉對方動作;
  • ︰膨氣為呼,是膨腹而應之意;
  • ︰收氣為吸,是收腹而引之意;
  • ︰取之於敵,是順勢而取之意;
  • ︰適可而發,是準備放射之意;
  • ︰待敵自投,是設網而伺之意;
  • ︰擒而復縱,不厭詐以觀其變。
以上四種相對動作,主要在於精神而非氣力,是以心意為主,以氣力為輔,正如拳經曰︰「若問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位骨肉臣」也。 

第十四章 生剋制化論
推手運動中,雙方互相對待,全是相生相剋,互制互化。如能掌握生、剋、制、化,則穩勝卷.。茲分述如下︰
  • ︰助我為生。助我以力或助我以勢,則我有力可借,有勢可乘。
  • ︰背我者剋。柔極剋剛,剛極剋柔,遇剛則以柔剋之,遇柔則以剛剋之。
  • ︰約我為制。靜能制動,是以出靜以待,以逸待勞。正能制邪,中能制偏,是以在勢在勁,必須得其中正。圓能制方,是以必須圓活,切忌方滯。
  • ︰順我為化。勢大化小,勢小化無。合而解之,消於無形。
第十五章 授受關係
練習太極拳,每因學者性情之不同,而功夫造詣各異,雖同一師承,而對拳理之領悟,盤架之姿勢及應用之法則各有不同。所以教者應因人而教,學者更應自知個性之優缺點而學之。
性情大約可分剛柔兩類。剛者急而烈,剛之上者為強,剛之下者為暴。柔者溫而順,柔之上者心氣中和而篤敬,柔之下者則意志簿弱無進取心。

剛之上者喜爭強鬥勝,不屈人下,學習多務於剛,剛之下者暴燥而魯莽,學者多務於猛。柔之上者性喜和平,學者多務於柔,柔之下者心意不堅,不求甚解。太極拳講剛柔相濟,必須鍛煉到剛而不過,柔而不弱,如此乃能進德修業。 

性情柔之上者學習太極拳,容易增長功夫。性情剛之下者每每誤解慢與不用力為懶散懦弱之意。其實慢與不用力正是鍛煉功夫之要旨。猶如鍊鋼,由生鐵而熟鐵,由熟鐵而成精鋼,非長期火候不為功。 

所以必須由慢而成及不尚氣力而尚用意者,因用力則笨,用氣則滯,是以沉氣鬆勁,純任自然。以靜制動,以柔剋剛;有若無、虛若實;逆來順受,無中生有;不丟不頂全由慢與不用力鍛煉而得之。 

慢所以能靜,靜所以能守,守之謂定,此即心氣之中定也。心氣中定而後神安,神安而後氣沉,氣沉而後精神團聚,一氣貫通。

快則心粗,心粗則氣浮,氣浮則心無所守,散亂之病生,虛實更無由求。

中國人的智慧 : 太極對練習者身體的鬆柔的要求

-------------------------------------------------------------------

http://tw.myblog.yahoo.com/trance-trance/article?mid=386&prev=393&next=350

 表面上是太極的要求, 其實以下所有點子適用於 (以我所知) : 氣功, 八段錦, 拉筋, 甚至日常生活等等!

(一) 虛領頂勁 ( 頂頭懸 ):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練太極拳時要求頭部正直,下頜稍向內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則僵硬,頸部要靈活,但不能晃動。這三項要領構成“虛領頂勁”。無論身如何轉動,這個姿勢不能變動。

(二) 涵胸拔背:涵是向內收斂之意。練習太極拳時尤忌挺胸,挺胸易於導致軀幹僵直,影響氣的上升,壓胸易使閉 氣,此二者皆不合太極拳的練氣方法。涵胸是胸微微沉下,肺則向下開張,肺活量自然加大,氣則沉丹田矣。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頭將背微微提起,有了虛 領頂勁,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則中樞神經安定,所以,涵胸與拔背是相連的。作好虛領勁和涵胸拔背。則滿身輕利矣。

(三) 沉肩墜肘:沉肩垂肘與涵胸拔背都是互相關聯的。肩不沉,則胸廓以上皆受束縛。墜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墜肘則動作遲滯,力不能長,兩脅失去保護。

(四) 鬆腰垂臀:練太極拳腰部是重要的,故有「命意源頭在腰隙」之說。鬆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輕鬆,使身體動作運轉輕靈。因為太極拳的運動變化皆系於腰。腰鬆關系著身體的下部著力,不致有頭重腳輕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會造成鬆腰的障礙。

(五) 裹襠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襠是大腿肌肉由外面向裡面包裹,臀部不翹,肛門自然向上提,稱為含腚。

(六) 尾閭中正:是頂頭懸的延續動作,只要頂頭懸做好了,脊柱自然會正直。做到了虛領頂勁與尾合中正,就能使全身處一種興奮狀態。

(七) 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就是使橫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飽滿,精神振奮,有利於動作順遂。

好 blog 分享: 十三操

-------------------------------------------------------------------


http://site601.blogspot.com/search/label/13%20steps%2F%E5%8D%81%E4%B8%89%E6%93%8D


非常好的 stretching 訓練, 但基本要求不變, 需明白人體基本結構要求:  虛領頂勁, 沉肘墜肩, 涵胸拔背, 鬆腰垂臀, 裹襠含腚, 尾閭中正.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20110123 氣功班

-------------------------------------------------------------------

20110123 氣功班

道德經的祕密 (per 金蘭觀): 是要教化人如何返回先天

道德Definition: "" 的意義, 是如何獲得 "先天一氣",保護收藏先天一氣,以返回無極狀態

先天一氣需 "道德"以保存

先天一氣者, 充斥宇宙之氣.  人生練精氣神之氣, 則是陽氣.  練靜功的目的就是要以身體的陽氣, 招攝先天一氣

練靜功久,會感到顫動,見到光,有氣感等, 但靜功再練得久,感覺又變無了

人一出生, 是先天一氣化後天之陽氣 (精氣神), 後天的陰氣 (欲念, 貪嗔痴) 則慢慢把陽氣消耗, 最後死亡

所以練靜功, 目的是招攝先天一氣

有理 (Theory) 和法 (Methodology)

: 練氣 (精氣神) 聚集於下丹田(開竅)

中丹田: 通心 - (, 屬火)
下丹田: 通腎 - (, 屬水)

靜坐4大方法要點:籍著 手(按丹田),呼吸,意 (觀丹田),時間(子時)

積:精氣神聚丹田,真液聚丹田,男修下丹田,女修中丹田。

真氣積聚,以至同氣相求,以身體之真氣,吸引宇宙間之先天一氣,

丹田真氣相聚時,氣會互相吸引,到某一點時(三年?),氣感會突然變得澎湃強大,招引了先天一氣,(到時不用驚慌)

該種感覺,每人需自我領悟

先天之氣,是無極之氣,所以不要故意要有感覺,一有感覺即非先天

先天之氣必是無為,有為有意者則不能練先天之氣

練丹:
   1. 練性,即是做人道理,貪嗔癡, 業力
   2. 養氣 (methodology) :"伏食",即練功,動功靜功。伏食即是練功,精氣神聚集,將來被靈性所用
   3. 御政 (management):心靈,靈性,業力,姿勢不正確,self discipline,  恆心等等。多寬恕別人,就是開解和放生自己

練氣功的 3 部曲:
   1. 練津化精 - 津液 (口水) 化成身體的精
   2. 練精化氣 - 以動工練氣
   3. 練氣化神 - 以靜功練氣化神

道德經云: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既要無為觀空, 又要有為意沉丹田, 乃最困難之部分.  "取捨" 之大道

2011年1月20日星期四

"大雁功" 中的 "三叉螺旋功".

-------------------------------------------------------------------

金蘭觀中二氣功學 昆侖派的 "大雁功" 中的 "三叉螺旋功". 

頭兩堂
頭三式, 我一聽動作已經拍案叫絕.  

這套三叉螺旋功和太極, 道家, 易學, 中醫等等 (還有我所不知道的學問) 互通, 非常有趣!!  以我的皮毛學問, 明白了和太極, 中醫之相互關系後, 尤其驚歎!!!

這三式以巧妙動作, 練習環跳穴, 及大腿外側, 同時練氣, 以助通氣往下沉, 同時練足少陽瞻經.   由環跳, 下至風市穴.  

膝後之委中和以下小腿, 現階段則仍是用五行步拉鬆. 

金蘭觀教授者 (我還不知其名) 明顯是高人,  真不枉每星期日, 六點起身去金蘭觀!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2814.html?fromTaglist


-------------------



大雁功三叉螺旋功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2814.html?fromTaglist

預備式  身體自然站立,兩腳平行與肩同寬,兩臂稍內屈,雙手自然垂於體側,手心向裡,口微閉,舌舔上齶,眼平視前方。
1.      一叉肩  右腳上前一步,腳掌前外側著地,身體向右轉45度,雙臂微向身體兩側張開,手勢不變,眼平視前方。
2.      二叉圓  左腳上前一步,腳掌前外側著地,重心在右腳,身體向左轉45度,體朝正前方。同時,兩手上提,指尖相對,約一尺,臂微屈,成抱球狀置於胸前,距胸1.5尺左右,與膻中穴同高。眼向前視。重心前 4 6
3.      三叉旋  右腳上前一步,兩腳平行與肩同寬,雙手下放,手心朝上從帶脈向後劃弧轉向前,成圓置於小腹前,兩手虎口張圓,相對,掌心朝裡。眼平視前方。
4.      三裡到內關  左腳上前一步,左手抬起與肩同高,劃弧撈氣,同時身體下屈,左手從小腿足三裡處向上撈起,身體隨之上抬,轉向右側45度,左手手心置於右手腕之上,眼視左手。然後經右手腕上抹經內關至肘內側曲澤部,右手向上翻轉,左手沿手陽經外關轉向右手背,身體向右轉45度,右手再從左手背外側向上抹,經外關到肘,左手臂外翻成手心向上,右手再從左臂內側經內關至手心,兩手相對約三寸,成抱球狀,身體再轉向右。兩手抱球時,注意左右轉腰。
5.      劍指到湧泉  雙手隨身體一起轉向左側45度,兩手仍抱球,手心翻到右手在上,向前右方出右腳,雙手再翻轉成左手在上,成一揉球動作待雙手轉至左側以後,右手成劍指,指向右足湧泉,體轉正,左手放於體側左帶脈處,手心向上。
6.      三裡向上貫  左腳上前一步,兩腳平行,屈身45度;兩手手心朝上,從腿外側足三裡處捧氣經腹前,向上過印堂。
7.      一定到螺旋  ( 3 ) 兩手從帶脈向後下劃弧至胸前,兩臂前伸,雙臂彎曲。雙手收至胸前,手背相貼,再手指向下順腹部下插,再翻掌劃弧,重復上述動作共做三次。
8.      螺旋至百會  兩手撈氣, 從腹前上舉過頭,手指相對,掌心過頭頂後翻向下,距百會23寸。
9.      百會到風池  兩手從百會 à 腦後下行  à  移至風池 (左右後枕) 稍停。
10.  風池向下貫  兩手繼續從腦後枕 à 移繞過肩頭 à 胸腹部, 自然向下垂於兩側。
11.  雙手沉脾關  左腳上前一步,腳掌前外側著地,兩手捧氣,然後翻掌手心向下,雙手重疊,左手在右手外,相距23寸,在脾關 (注意從髖往下) 前逆時針旋轉三次,後兩手合掌上舉,擊左肩一次,拍打一次,然後合掌下落、撞擊、拍打左大腿各一次。接著出右腳,動作同上,唯左右相反。
12.  環跳旋  左腳上前一步,兩腳平行,雙手分別置於臀部兩側,勞宮對環跳,逆時轉9次。
13.  命門走關元  身形不變,左手置於小腹前,手心向下,合谷對下丹田,右手置於命門後,手心向上,合谷對命門。左手下壓,右手上托各三次,而後右手置於小腹前,手心向下,合谷對下丹田,左手置於命門外,手心向上,合谷對命門,下壓上托各三次。
14.  舒肺腑四方轉  身形不變,雙手手心朝裡,在小腹部向上提至胸前,然後抬頭後仰,兩手向兩側分展,手心朝上。隨之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外旋45度,右手從胸前直臂劃大弧與左手合掌,順左臂內側拉抹經胸部並向右伸展,眼看右手。然後重心移至左腳,右腳外旋45度,左手直臂劃大弧與右手合掌,順右手內側拉抹經胸部並向左伸展,眼看左手。沿手臂拉抹至胸部時頭和身體後仰。之後,身體轉向左側,左腳轉45度,右腳跟上一步,兩腳平行,手心向裡,落於小腹前, 提腳一下。重復上述動作,然後再轉向後側,右側,重回到前側,每次轉90度。重做前述動作,第四次轉回原方向,雙手回收到小腹前。
15.  轉身回頭心裡寬  退右腳,向右後轉身180度。同時,右手從左肘下雲手,隨著轉身而上提至頭右前方與額同高,左手降至左腎俞,合谷朝裡,然後右手變為劍指,身體向右後轉體70度,右手亦外旋劃弧,並下落至腎俞,合谷朝裡。然後出左腳,手變劍指,做前述同樣動作一遍,這樣連續左右共走七步,動作同前。
16.  雙手貫氣胃()、脾(),肝()  上右腳,兩腳平行,雙手回收到小腹前,然後翻掌捧氣至胃,再手心朝裡,雙手從胃移至牌區,並經小腹移至肝區。再吸一下氣, 再按肝, 再下散氣去湧泉, 先後共做三次。
17.  空中撈氣走一圈  出左腳至左前方外旋,身形隨著左轉,走簡易八卦步,同時,左手上提,手形呈荷花形,手心向下撈氣旋落至腎俞;再出右腳,腳掌內扣,身形隨之再向左轉,手勢同前。先後共走七步,第七步落至左腳,身形回到原位。
18.  十指相對虎口圓  右腳向前與左腳平行,雙手在小腹前相抱,虎口張圓,兩手指尖相對,手心朝裡。
19.  七竅三叉神經開  二十、七窍三叉神经开:
a.       身形不變,雙手上舉,兩勞宮對耳尖上率穀穴向後旋轉三次,兩勞宮始終對準率穀穴,同時雙膝微曲,作三次小幅度的下蹲。
b.      上左腳,雙手下落到腹前,掌心相對,開合三次。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搓掌,左手迅速上提至耳尖上,手心對率穀穴,右手同時下砍落至環跳穴,手心朝裏。同時身體前移成左弓步。
c.       然後上右腳,與左腳平行,同肩寬,雙手上提,對耳尖上率穀穴向後旋轉三次,並同時作三次微蹲動作。
d.      上右腳,雙手下落至腹前,掌心相對,開合三次。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搓掌,右手迅速上提至耳尖上,手心對率穀穴,左手同時下砍落至環跳,手心向裏,同時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步。
20.  劍指雙風貫耳塞  右腳後撤一步,身體右後轉180度,右手從左肘下向右體側展開,身體下屈,(1) 小鳥飛七次, 腿成歇步。左腳跟提起,雙手成劍指,指尖相對。在 (2) 小腹前開合三次。然後 (3) 迅速提手上旋,劍指指向耳塞,身體起立出左腳,動作前。
21.  周身經絡旋又旋  身體站立,右腳向前成雙腳平行,雙手在小腹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而後右手內旋向外成螺旋狀上轉至頭頂,再下旋至小腹,身體隨之轉動,手心始終向上,共旋轉三次。而後左手作與右手相同旋轉動作,唯方向相反,共做三次。然後,雙手同時向右後旋轉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成螺旋向上向.前再回到原單位共轉三次。而後,雙手同時向左後旋轉,左手在前,右手在後成螺旋向上向後,而後向前轉至原位,共轉三次。
22.  百會湧泉大循環  雙手臂向體側平舉,手心向下,垂肩墜肘,提肘上飄搧動共七次,身體隨之輕微升降,雙手在身體前方下按至地,身體前屈,而後,雙手在腿後提起,手朝裡至臀部,雙手分開上舉至頭頂百會穴,十指相對,勞宮對百會,而後,雙手再隨身體前屈下擦至地,重復上述動作三次。
23.  收氣到丹田  身體直立,雙手捧氣,從身體兩側上舉至頭前抱氣,沉氣至丹田。

2011年1月18日星期二

20110116 氣功班

-------------------------------------------------------------------

忘物抱一 ;乃久靜坐祕決

天地橐籥;指天地開合

氣聚丹田,招攝先天一氣目的,是給身體吸收

每次氣聚丹田都應該能令丹田發熱

放鬆,意念習中,神
呼吸,氣
下丹,精

神有火特性 : 向上
精有水特性:向下



所以要引火下沉, 引水上升, 才能陰陽既濟








利用天地陰陽,推身體陰陽:用子時十一點,丹田最敏感練氣,

陰極陽生練丹田

以水坎之陽,補火離之陰


驅體的陽氣漸減


取坎填離


如有心念,是陰

如沒心念,是陽,是靜,無思無慮

所以要學會下沉,心要下沉


陽氣不要用意念去導,用自然氣就會自己引導,無須人工


陽氣不等於先天一氣!練陽,然後以無為招先天一氣

20110109 氣功班

-------------------------------------------------------------------


"橐籥 ":普遍指呼吸,更重要是指開合.  是氣靜功的主題,  用開合方法就能通百穴. 


精:聚集一點
神:去到一點,運,覺照


先天之氣:真一之氣,一氣化三清:三清者精氣神


練功需氣, 動功練精化氣, 靜功練氣化神


習中精氣神在一點丹田, 順著呼吸, 意用勞宮穴之開合, 橐籥 (開合) 在丹田,以生真一之氣,腦又要靜


靜坐氣功的 ultimate goal 是要招練真一之氣,真空招攝

氣通:肉跳
气不通:感到痛楚
如有跳,痛等,是自然現象, 不要理會


道之於天下,猶川谷之於海


站功:動作 清靜站立 微屈膝


意沉氣沉,用身的力量助意沉湧泉

身漂浮即氣上升,但是不對的,練靜是不該動的

用採氣法的 "採混元氣" 方法,氣聚膻中

吸氣時氣聚膻中, 慢慢下沉至下丹田


吸時聚,呼時意不離, "有入無出", 最終聚氣於丹田


靜坐時身體自然動:靈性,業力會令你動,不讓你靜,
所以必須修陰德,以至靜


用腹式呼吸

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

天地人的真正含義 - 中國人的智慧

-------------------------------------------------------------------

天:  天之道, 日月星晨, 四季自然等等自然規律
地:  地之道, 大地, 其實指五行萬物及 mass
人:  人依據天道, 用智慧去改變大地五行 (mass)

天地人: 人

-------------------------------------------------------------------

http://roselo7777.pixnet.net/blog/post/4297957
三、人:
本義:(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會意)
段注: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禽獸、草木皆天地所生,得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為極貴,
天地之心謂之人能與天地合德果實之心,
亦謂之人能復生草木而成果實皆至微而具全體也。
注釋:1.為人萬物之靈。(書,秦誓上)
2.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
3.凡人,小人也。(列子,仲尼)人之游也。
(注)人謂人小人也。人不過地上所產生的千千萬萬動植礦物種之一而已;
只是各存在形象的方式不同吧了!並不比草木蟲魚之如何優越也,
故人更應該學習謙卑感激之心,萬不可自比為萬物之靈,而超乎他物類之上者。
按:「人」,說文:「陰陽之交。」除另義外,在字形上,
亦可釋為:在上之左撇第一筆為陽,下右捺為陰;
其陰陽合在一起,方為人也。

天地人: 地

-------------------------------------------------------------------

http://roselo7777.pixnet.net/blog/post/4297736
地:本義:
(說文: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
段注:元者始也,陰陽大論曰:黃帝問於岐伯曰:地之為下否乎?
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大虛之中者也。
黃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按,地之重濁而包舉乎輕清之氣中,是以不墜。
地以土生物,故從土。也聲,坤道成女,元牝之門,為天地根,故其從也。
注釋:1.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廣雅,釋地)
2.地,陰也。(呂氏春秋,有始)
天氣始下,地氣始上,陰陽錯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3.坤為地。(易,坎,地險山川陵丘也,虞注)
4.地神也。(禮記、樂記)祀天祭地。
5.國土也。(史記,春申君傳)
6.生之母。大地為生命之母。土能生萬物,地可產黃金。
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地為萬物寄生所

天、地、人:天

-------------------------------------------------------------------

天、地、人:
一、天:(會意、指事)本義:顛也。至高无上一大。
1.段注:顛者,人之頂也。以為凡高之稱。至高无上,是其大无二也。故從一大。
2.天,積氣也。(論衡、談天。)
3.天體,又天之運行。(史記、太史公自序)
4.天、太陽也。天謂日也。(禮記王制、柴而望祀山川、疏)
5.宇宙之主宰者,造化之神也(爾雅、釋天、釋文)
6.諸星羅列之空間也。地球亦為諸星之一,人在地球視之,見為天體所包圍。(中文大辭典)
7.乾為天。(周易,說卦傳)。天,在周易中使用最多的概念。約一九0多次。
8.自然的天。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
9.「順天則存(昌),逆天者亡。」(孟子,離婁上)
10.「天者,天神之君也。」(春秋繁露,郊義)
11.「凡所仰賴者皆曰天。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漢書酈食其傳)
12.「夫者,妻之天也。」(儀禮,喪服傳)
13.「樂天知命,故不憂。」(列子,仲尼)
14.「天,坦也。」(釋名,釋天)
據以上所舉,知天之至高、至大、致遠而又至近,一抬頭一眨眼就在你眼前,
親近、親切;又何等的高深、遙遠與不可測,使渺小的人類我們,既敬又畏,
所以遠古的我們先祖,各族民部落,就各心智的想像,以最誠敬的態度,
如以木雕或石刻之圖騰偶像而感恩,感謝的崇拜之、祈禱之,他們心中的天神。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以天為至高无上的神,天即神,天是主宰一切出生之神,而沒有宗教,   沒有神,沒有什麼能高過天、超過天的主宰者。天就是神,是真正的主宰。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照天行事;明天理、盡人事,樂天知命而不憂不懼,快樂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與我何有哉!靠天吃飯,自由自在,   誰也將我怎麼不了!天,即是他們的宗教,他們感恩的神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神,
幼時在鄉,春節新年見所敬奉的是「天地三界十方萬靈主宰」。
所以「天易同一,天易同理,天易同德矣。」

爻位.奇偶當位、失位中正

-------------------------------------------------------------------

http://roselo7777.pixnet.net/blog/post/4279942

.爻位:每卦各有六爻分處六級高低不同的等次,
或象徵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處的或上或下、
或貴或賤的地位條件身份等。爻位的排列由下而上,
依次遞進表明事物的生長變化規律。「初」為事物發端,
「二」嶄露頭角,「三」功業小成,「四」新進高層,
「五」圓滿成功,「六」為發展終極。

奇偶當位、失位:
奇位:初、三、五。亦稱陽位。
偶位:二、四、上亦稱陰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凡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稱為「當位」,
亦稱「得正」「得位」,凡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稱為「不當位」
,亦稱「失正」「失位」。
中正:六爻所居位次,第二爻在下卦三爻的中位,
第五爻在上卦三爻的中位,這二者象徵事物的守持中道,行為不偏,
「易例」稱「中」。陽爻居中位,象徵剛中之德,陰爻居中位,
象徵柔中之德。如陰爻處二位,陽爻處五位,那就是既中又正了

易學 - 承乘比應

-------------------------------------------------------------------

http://roselo7777.pixnet.net/blog/post/4279987
承乘比應:下爻緊靠上爻叫承。下卦三爻與上卦三爻兩兩交感對應較應爻。
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應。應必須一陰一陽。合此原則叫相應,
不合此原則叫不相應。上爻高凌下爻叫乘。六爻之間逐爻相連叫比。
卦主:六十四卦的每卦六爻中,有為主之爻叫卦主。
卦主有兩種類型:一是成卦之主,如夬卦之上二是主卦之主,
即該卦最完美的主卦,此類卦主必是爻德至善至美,得位得時者當之。
故名各卦第五爻多為主卦之主。
爻位稱初稱上之體認:有始有終∣爻稱初上,亦萬物之有始終,而不重複。
終始循環∣易理 之變 通不窮,即因其終而復始。
陽爻稱九,陰爻稱六:朱熹:九者陽爻之名,
陽數九為老、七為少,老變少不變,故稱陽爻為九。
六者陰爻之名,陰數六老八少,故稱陰爻為六也。程頤:九,陽數之盛,故以為陽爻,
六陰之盛也,八則陽生矣,非陰盛也。孔穎達:陽爻稱九,陰爻稱六,
其說有二:一者乾體有三畫,坤體有六畫,陽得兼陰,故其數為九,陰不得兼陽,故其數為六。
老變少不變:指變通之變,變了才能通,不變則不能通達。劉思白有謂:氣血如陰陽,
平衡則身壯,偏廢則衰病,老陽九以三陽數合成(一、三、五),無一陰數,
老陰六以二、四合成,無一陽數,陽無陰佐,陰無陽輔,都毫無生機,
必將衰病致死,物至將死,為一大變化,為求轉亡為存,必須變化。
窮則變、變則通。七以二、二、三合成,八以三、三、二合成,
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壯健不須變 

易學 - 應

-------------------------------------------------------------------

初爻, 四爻相應
二爻, 五爻相應
三爻, 六爻相應

1.  相方有共同條件
2.  同性相斥, 異性相吸.  如初爻是陽, 四爻是陰就是相應

周易全解 - 金景芳 呂紹綱

-------------------------------------------------------------------


周易全解 - 金景芳 呂紹綱


這本易經書在內地非常熱門暢銷, 但內容有點深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explorer&chrome=true&srcid=0B2U8Xfkvk5vJZjU5NGM3YWQtNGEyMC00YmQwLWI4MTMtZjZlNjVkODNlZjVi&hl=en&authkey=CMjhlLIN

2011年1月10日星期一

金蘭觀免費氣功班

-------------------------------------------------------------------

感謝金蘭觀 (www.kamlankoon.org) 無私免費開班教氣功.金蘭觀位於新界元朗, 平時都是一所以導人向善為主的道觀.  金蘭觀十分重視 "扶乩", 增添神秘色彩, 除此之外, 以其刋物和平日作為看之, 金蘭觀極力推廣五倫八德, 德育, 效法古人之德行.   雖然有其他師兄批評金蘭觀 "食古不化" 和 "愚孝", 其實我由十分抗拒, 到小心親身驗證成效. 

除去宗教色彩, 以健身運動看之, 這氣功班實在很好.  我上的氣功班在灣仔港灣運動場上課, 一共三期, 每期三至五個月, 以我所知共有數百人上課. 

第一期學習 "採氣法", 練了只有三個月我身體及精神都明顯轉好, 上班更容易習中精神:  


八段錦教學

-------------------------------------------------------------------

前星期在網上找到祖國很好的八段錦解說.  在片當中, 太極拳的精要 : "川字步 虚领顶劲 含胸拔背 松肩沉肘 鬆腰垂臀 屈膝圆裆"  智慧全面能融入八段錦中!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3MDMyNjQ=.html

軟化血管或降血壓的食物

-------------------------------------------------------------------

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06-08/10/content_4942587.htm

軟化血管或降血壓的食物 
2006年08月10日 07:28:32  來源:金羊網 

    ★葡萄干、土豆、紅棗、山楂、桃、橘等控制血壓。多吃富含礦物質的食物,少吃油脂,玉米油、葵花子或葵花子油。海帶、紫菜等均有降膽固醇作用。麥片有助減肥,降低血壓及膽固醇。 


    ★黑木耳加冰糖能降血壓和防止血管硬化。和蒜、蔥一起食用,可緩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香菇。紅棗含有相當豐富的維C和維P。核桃。蜂蜜含豐富維生素,可防止血管硬化。芹菜葉降血壓效果相當明顯,用水燙一下,剁碎,拌上蒜泥,幾乎相當於服一片降壓藥。每百克芹菜中含鈣160毫克,一半可為人體吸收。

    ★茄子:含維P,增強毛細血管彈性,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及腦卒有較好作用,可明顯減少老年斑,降低腦血管栓塞的發生率。

    ★南瓜:潤肺益氣、化痰、排膿、驅蟲解毒、止喘利尿、美容等功能。可預防和治療前列腺肥大、動脈硬化、胃粘膜潰瘍等作用。

    ★生姜:抗腫瘤、防止血小板聚合,(血小板聚合導致血竣、導致心髒病發作或中風)。減輕偏頭痛、有消炎效用。(王西)

 

什麼食物可以降血壓和膽固醇?

-------------------------------------------------------------------


http://www.wretch.cc/blog/yoyo5788123/8970182

什麼東西可以降血壓?


第一大項:降低血壓的食物


1常吃菌類食物,如:黑木耳、銀耳、蘑菇、香菇等,這些菌類含有豐富的硒,經常服用可降血壓、降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加體內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興奮骨髓造血功能及滑腸、潔血、解毒、增智等。


2、另外降血脂、降血壓、防止血管硬化常見的食物還有紫菜、山楂、木耳、芥菜、荷葉、蓮蕊、芹菜等。


3、研究發現可以用來降血壓、增強血管功能,茶葉中含茶單寧、維生素AB2C以及磷和鞣質,能恢復和保持血管抵抗力,與降血壓食物及中藥配製飲用, 可治療高血壓、預防腦溢血。尤以綠茶為佳。茶葉中的芳香油能溶解脂肪、化濁去膩,其中所含的咖啡因又能促進胃液分泌,對治療高血脂症十分有效。


4巧克力也能用來幫助降血壓。《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報告說,黑巧克力中富含一種名為類黃酮的抗氧化劑,類黃酮可中和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一種會損害細胞的副產品。多項研究也表明類黃酮有益於心臟和血液循環,減輕血液凝結。


5芹菜:有良好的降血壓作用,尤以芹菜根煎服爲佳。


6荸薺、海蜇頭:各一至二兩,洗去鹽份,煮湯飲,名雪羹湯,有良好的降血壓作用。


7菠菜:含有蛋白質、纖維素、蔗糖、葡萄糖、果糖和維生素BCDKP,可作爲治療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藥用食物。


8綠豆:適量裝入豬的苦膽內,陰乾研粉,每次一錢半至二錢,一日2次,有降血壓的作用,適用於頭暈,頭痛、高血壓。


第二大項:降低膽固醇的食物


1燕麥︰燕麥是五穀裡食物中含有水溶性纖維最多的食物,研究指出,它能有效帶走身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而且脂肪含量極低,能預防心血 管疾病,適合高膽固醇人士食用。


2桃駁梨︰除了桃駁梨之外,其實很多水果都含有豐富的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纖維,例如橙、香蕉及西柚等,都是上佳降低膽固醇的食物。


3紅蘿蔔︰紅蘿蔔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而且甘甜爽口,又含有相當高的維他命A,用來作沙律或伴菜就最適合不過。另外,不少蔬菜都 含有水溶性纖維,例如椰菜,其營養價值與紅蘿蔔也不遑多讓。


4眉豆︰眉豆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其他「近親」的乾豆類,所含的水溶性纖維也不少,例如紅豆、綠豆、黑豆等,用來煲湯或炮製糖水 都健康有益。


5豆漿︰與豆腐一樣,含有豐富的黃豆蛋白,能降低壞膽固醇。根據美國藥物管理局建議,每天進食25克的黃豆蛋白,以及配合低脂肪及 低膽固醇的飲食,就能有效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


6果仁︰其他如開心果、杏仁及花生等,脂肪含量雖然頗高,但果仁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能有效降低膽固醇,只要吃適量就會對身體 有益。


7奧米加3脂肪酸︰諸如深魚類的三文魚、吞拿魚、沙甸魚,就含有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能降低三脂甘油酸,令血液的黏稠度下降,有 助減低血栓形成的機會。


8金菇︰不只金菇,其實很多菇菌類的食都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能幫助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心臟病,而且菇菌類的食物烹調方法簡易,味 道又可口,吃多點也無妨呢!

9橄欖油︰與芥花籽油一樣,橄欖油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日常應以健康食油來代替動物食油,而且味道清香,用來炒菜或製作沙律都很健康。


10、海藻類︰即海帶及紫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用來製作沙律、入饌及煲湯,都能吸收其纖維成分。→→有甲狀腺亢進的朋友就不適用,因為海帶類的還有鉀,吃太多會有不適的狀況。


高血壓患者注意事項:
  一、定期做血壓的檢查。
  二、注意自己的體重,使其維持在理想體重範圍內。
  三、食用限鈉、低油的飲食,並增加鉀的攝取量。
  四、不要吸菸、喝酒。
  五、經常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發生。
  六、不用太冷、太熱的水洗澡或浸泡過久。
  七、做適度的運動。
  八、充份的睡眠與休息,不要焦燥激動。



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你是熱底 or 寒底體質 ??

-------------------------------------------------------------------

http://club.org.tw/viewthread.php?tid=4752
享受美食可是有許多禁忌的,體質冷熱之別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還不了解你身體是屬於那一種體質,趕快依照以下的冷熱體質檢驗表檢測一番,可不要已經是冷體質,還拚命喝冰飲,小心變成急凍人。
 
◆A組 得分
1.早上起床眼有眼屎 (1)
2.早上起床覺得嘴巴很苦 (1)
3.經常生痱子 (1)
4.有便秘困擾 (1)
5.胸口經常鬱悶 (1)
6.經常喉嚨痛 (1)
7.有口臭 (1)
8. 容易發脾氣 (1)
9.經常頭痛 (2)
10眼睛常有血絲( 2)
11 容易長痘痘 (2)
12經常流鼻血 (2)
13有痔瘡 (2)
14是肝炎帶原者( 3)
15指甲變黑或 容 易折斷 (4)
        ※ 得分總計( )

◆B組 得分
1.經常有黑眼圈 (1)
2.經常喉嚨沙啞 (1)
3.經常口乾舌燥 (1)
4.記憶力很差 (1)
5.經常心慌意亂 (1)
6.冬天手腳會冰冷 (1)
7.鼻子會過敏 (1)
8. 容易鼻塞 (1)
9.頭髮稀疏或 容 易掉頭髮 (2)
10小便頻密或夜間會起來上廁所 (2)
11會耳鳴 (2)
12經常頭暈 (2)
13經常腰酸背痛 (2)
14經常失眠 (3)
15經常手腳腫大 (4)
        ※ 得分總計( )
 
◆A組

1.〉低於3分身體好像鐵打的,有機會成為人瑞。
2.〉4~ 14分身體常會覺得燥熱,多洗點冷水澡降溫吧。
3.〉15 ~ 25分身體狀況響起警訊,很可能患有肝硬化等病, 最好去醫院做個健康檢查。

◆B組
1.〉低於3分有良好飲食習慣,要生病也是別人先,不太會輪到你。
2.〉4~ 14分身體虛弱,不補一補 容 易衰老。
3.〉15 ~ 25分身體太虛弱, 容 易患有腎臟、內分泌之類的毛病,趕快去徹檢查。

A組分數高過B組者,體質屬燥熱,即俗稱的熱底。 
忌辣淑、煙酒、咖啡,要多吃水果。 
像蘆薈、檸檬這類清涼退火的食物多吃可以消消火氣。

B組分數高過A組,體質虛弱,即俗稱的寒底。

忌喝冰涼的冷飲,太寒的東西都不要多吃, 最好多吃南棗、四物、紅豆、薑汁這種補氣血的食品

金蘭觀陰陽五行步教學

-------------------------------------------------------------------


引身體之火 (熱力) 向下, 至膝蓋甚至湧泉穴, 對身體健康非常之好!  在下親自試過, 對冬天手腳冷, 有很大幫助! 


同時也啟發了我, 拉筋也要注意膝蓋, 從而歸納出腰腿拉筋如下: 先做小腿(後側肌肉), 然後做鬆膝 (陰陽五行步), 再做大腿 (大腿前後外內, 共 4 個方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8xONOspJrY


開始靜坐時氣機的反應 - 南懷瑾

-------------------------------------------------------------------

開始靜坐時氣機的反應
 
  現在必須詳細說明靜坐與氣機的關係和作用,但是首先必須先要瞭解一個觀念,這是指一般已經成年以後,以及已經有過男女性生活以後,乃至包括老年入的情況而言,至於未經成年的童身,那又須另作別論了。

  第一反應--腿部的麻脹。在開始練習靜坐時,如果沒有以上所說的那些先入為主觀念的存在,或者能夠泯除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他所感覺最大的困擾,便是心理的不能平靜和生理反應的各種奇異的感受。關於心理的平靜與散亂問題,留待將來討論靜坐與心理關係時再加說明。現在所要討論的,只是偏重在生理內部氣機的反應。關於這個問題,根據通常開始練習靜坐的統計資料,十之八、九,便是靜坐時,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以後,首先引起感受上的壓力的,便是兩腿發麻或發脹。於是促使渾身酸疼或不安,甚至,連帶引起心理的不寧靜。如果從一般生理衛生常識來講,大多都認為那是兩腿的血管被壓迫的關係,等於一個通常不練習靜坐的人把兩腿交叉疊起,如不隨時變更交換只是保持一個姿勢經過一段的時間,便有腿麻的感覺,於是就認為它是很不好的現象。

  倘使從靜坐的經驗來講,這種現象,並非完全是血管被壓制的關係,實在是氣機開始發生了反應的作用。因為氣機在筋脈血管肌肉之間,不能暢通流行,所以有了脹痛麻木的反應感覺。換言之,這便證明了在生理上的陰[足喬]、陽[足喬]的氣脈上,已經有了後天的障礙。反過來講,當腿麻到不能過分忍受時,只須輕鬆的放開兩腿,慢慢地讓它自然舒暢之後,便會感覺到由於經過這一段短暫時間的壓迫,而換得新奇的舒服和快感。事實上,當靜坐工夫到達某種適當的階段時,無論盤腿或不盤腿,這種新奇而舒服的快感,是長期永恆地存在。此時,雖然長期盤腿而坐,不但沒有妨礙,這種舒服和快感,反而愈來愈盛。

   第二反應一一生殖機能的勃興和其他。有關靜坐對於生殖機能的反應,為了講解的方便。必須把它分為(一)腎臟機能(二)生殖機能兩部分來講,因為在成年人練習靜坐時,最初有反應的大多數是從腎臟部分(包括腰部)開始。日久工深,生殖器部分才發生反應,如果是少年人習坐,很多都是由生殖器部分先發生反應。

  (一)腎臟部分的反應:即是說靜坐的時候,或在靜坐過後,腰背會發生脹、痛、酸、麻等情況。倘使因腎虧而患有陽萎、早洩、遺精病的人,可能因靜坐的關係,反而更有遺精或早洩的現象。如果不得其法或不知對治,甚之有至於白日遺精,大小便隨時遺精,與靜坐時遺精的嚴重症候。關於這些現象的來源,中醫認為是腎虧的關係;西醫認為是與腎臟或腎上腺、性腺和腦下垂腺,以及神經衰弱等因素有關。若是女性練習靜坐,素來患有腎虧等症,不但腰部疼痛不堪,甚至會有白帶等現象發生。其實這不是因為靜坐的關係而產生這種不良的後果與副作用。實在是因為靜坐的關係,發動身體內部氣機的潛能,在將要通過而尚未通過腎臟與腰部的階段,由於這些部位的神經與腺路有了宿疾的障礙,所以引起這些症狀的併發。如果知道了這個原理,再得明師指導而知道對治的方法,只要過此一關,則一切有關這一部分的宿疾頓消,恢復健康壯盛,自然不成問題。倘使沒有明師的指導,不知對治的方法,最好是暫時停止靜坐,等恢復健康時,再來靜坐,如果又因靜坐而重發時,就不妨再停。如此持之有恆,再病再停,再停再坐。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完全恢復健康。因為對治的方法大多,而且要因人而施,因病而治,或者運用身體運動的各種不同姿態,再配合醫藥的調整,相當繁複,故只能說到如此而已。但在此階段,最要緊的守則,必須要絕對斷絕男女的性行為,倘使能做到不但沒有性的行為,而且無性的欲念,那便是真正無上的大藥,決定可以及早恢復健康。至於健康恢復中的變化反應,則因男女性別、年齡老少、體能強弱而有不同,恕難-一評說,實非因為守密而不言也。

  (二)生殖機能的反應:即在靜坐時,或剛剛下坐後,生殖器突然勃起,甚至久堅不下,猶如亢陽的狀態,同時引起睾九部分微細神經的跳動,以及攝護腺、會陰部分輕微的震動。在女性而言,有子宮震動或收縮以及兩乳房膨脹的現象。如依道家某些修煉丹道派的觀念,便認為它是一陽來複之機,正好采藥歸爐,用意引動呼吸作為搬運“河車”等的基礎,這種觀念是否正確,以後自有專論,在此暫略。但在靜坐的過程中,有了這種現象之後,如果不配合心理上的性欲衝動,那確是很好的情況。這是腦下垂腺、腎上腺與性腺等活動與興旺的證明,對於身體的健康,是絕對有益的現象。但是無論年齡老少、男女性別。一有這種現象發生,十個有九個半都會引發性欲的衝動。有了性欲的衝動,就會引發頭昏腦脹的感受。甚至,還有胸臆煩悶或發生情緒煩躁的感覺,非常難以排遣。如果因此而有了性行為之後,不但前功盡棄,而且還有過於性行為或手淫的損害,倘使不加上這些心理行為與性行為的破壞,那便有如老子所說嬰兒的狀況,“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它便會引發生命潛能而開始生機成長的作用。然而一般練習靜坐的人,大都到此止步,極難過此一關,而且不知調整對治的方法,即使勉強壓制,久久亦成為病態,與忍精之害有同樣的毛病。如果練習靜坐,做到絕對沒有這種現象發生,那麼,又等於生機斷絕,久而久之,便使身心枯寂無情,等於一潭死水。

  三十多年前,我有兩個練習靜坐的朋友,有一位是中年人,他對我說:當他晚上和夫人一起對面靜坐時,碰到這種現象發生,睜眼一看夫人,比平時容貌更美,於是便順理成章,“只羨鴛鴦不羨仙”,進入凡夫的境界去了。另有一位是老年人,已經有六十多歲,有一次同在山中練習靜坐,碰到這種現象,變成“亢陽不悔”的情況,想盡辦法,總難收拾,甚至利用冷水沐浴,也依然蛙怒如故。最後他只好下山回家,尋找“老妻畫紙為棋局”去了。朱熹說的:“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其然乎!其不然乎!此二公的靜坐經歷,給予我後來的啟示,與專心一致尋求其中的癥結所在,實有多者。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話對於同參的道友而言,仍然具有聖人名言的無上權威。

  關於靜坐中生殖機能反應的調整與對治的方法,也很繁複而一言難盡。如果真要專心致力於靜坐修道的人,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飲食。甚至,可以短時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過午不食為戒律的基本,並非完全屬於信仰的作用。諺雲:“飽暖思淫欲,饑寒發盜心。”實在不是無因的。不過減食與不食煙火,也並不是簡單易行的事,如果不明其理而不知運用之妙,因此而害了胃病,則得不償失,不關我之言不在先也。
 
 
南懷瑾全集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俠客中國 南懷瑾全集     張載制書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背部的反應
 
  為了講解的方便,現在先把靜坐過程中的種種反應,做分段的敘說,因此分解為一、二、三……的次序。這種序次的分解,並不是說修習靜坐時的反應現象,一定會循著這個程式而逐步發生;在有些人而言,這種反應會循著一定的規律,逐步的發生。對有些人而言,他會不依次序而突發的,這完全看修習靜坐者的生理健康狀況。以及心理和思想的關係。而且我們雖然把它先做逐段分解的講述,也是只舉其粗枝大葉的概要來說,並未極盡精細地評說它的變化內容。等以後講到得坐稍有成就,它在生理的變化中,必然循著一定的規律而產生變化的反應時,再做進一步的討論。現在銜接前期一、二以後繼續說明。

  第三反應-一背部與肩胛的反應。在靜坐的過程中,感覺背部或肩胛部分有了脹痛,或者有神經緊縮等現象?它的原因雖然很多,歸納起來,可以用兩個原因包括它的要點:一是氣機循督脈--“脊髓”中樞神經上升的必然現象;一是生理病態的反應。再為分別說明如次:

  (一)病態的反應:這是指一般體弱有病或年老的人,他們在修習靜坐時的現象。所謂體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臟、心臟等等內臟的病症,或者病根隱而未發。如果是有這些病症的人,當他練習靜坐到達某一階段時,就會感覺到背部脹痛猶如重壓,腰軟乏力或有疼痛等感覺。甚至還有背部神經抽搐痙攣等的現象;或者感覺在肩凝--兩邊肩膀連帶後腦的背部,有強硬難受的感受;或者脹痛得汗流浹背,或冷、或熱。

  如果有了上述這些情形,首先必須瞭解這不是靜坐出了毛病,因為靜坐只是休息的方式之一,一個人和動物,絕不會因休息而產生毛病的。這是證明自己生理上已經有了潛伏性的疾病之反應,是值得慶倖的事。因為不經靜坐的測驗,你還不知道自己身體已經有病。而且自己能夠感覺到有病痛,正是體能發出自我治療的功效,並非是病入膏肓,達到無藥可救的地步,例如一個人受了傷,而不感覺傷處的疼痛,那就是傷勢嚴量的信號。如果傷勢稍好,便會感覺到疼痛。又如患了感冒的人,當感冒病菌尚潛伏在內時,還無感冒的徵兆,如果發出感冒的現象來了,這便是感冒已較減輕了。因此在靜坐的過程中,有了這些現象,便須注重醫藥的治療,以配合靜坐,只要具有堅定的信念,度過了這些難關,便自然而然的漸入佳境了。

  (二)氣機的反應:如果是正常健康的身體,經過了以前所講的第一反應、第二反應之後,便自然而然會到達背部和肩胛部分發生脹剌的感覺。甚至好像有一樣東西或一股力量在活動,只是很難向上沖舉。而且自己的意識也會產生潛在的企圖,好像覺得必須要衝過去才會輕鬆愉快,這種現象在丹道的觀念裡便叫它為“河車”轉到“夾脊”的一關,是打通督脈的過程現象。實際上,這是陽氣開始到達“還陽穴”的階段,如果不能把心念放鬆,不能做到渾然“忘身“的意境,它就愈來愈有壓力,換言之,每逢這種情形,你的注意力愈會向背部集中,自然而然想用意識假想的力量幫助它向上推進,因為注意力的愈加 集中,反而使腦神經、胃神經愈加緊張。甚至過分用力,會使心臟收縮、更會增加背部脹痛的感受,有些學習道家某些丹法的人,用意去“導引”它過關,或者“以意馭氣”,觀想“河車”的運轉,配合深長微細的呼吸,以六六三十六次的深呼吸,或以九九之數的呼吸頻數,當做配合大小周天的觀念,或者配合內功運動,或用瑜伽體功等方法引導它過頭雖然也可收到一時的效果,好像儼然有物通過”夾脊”而上沖“玉枕”,但是畢竟都非究竟,而只是屬於心理的力量,改變了生理感覺的作用,並非真是氣機通過“夾脊”的真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