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dgf.com/html/201102/5901/
護膝體會
本人習練太極拳二十多年,開始膝蓋也疼痛過;後來,疼痛減輕了,又經常打軟,但現在這些現象都消失了。膝蓋沒有任何不適感覺,轉動靈活自如,甚至有時把拳勢壓低一些,膝蓋也承受得住。下勢、獨立、提腿都不覺費力。現在我把我的做法和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第一,多活動與鍛煉膝蓋,不斷增強膝蓋的力量。
一、 應當經常通過負重、轉動、按摩等方法進行鍛煉。首先是站樁。拳諺:“百練不如一站。”站樁時,兩腿彎曲.在增強腿部力量的同時,也增強膝蓋的力量。
二、 是多做轉膝運動,如上下屈蹲、開合旋轉、左右旋轉、深度下蹲等.以增強膝蓋的活力。
三、是多揉膝、按摩。起床後.睡覺前.以及壓腿時都可以按摩、滾動膝蓋。無論轉動或按摩都要輕柔緩慢.順其自然,不要太快或用力,以免造成損傷,經常這樣做.就能使膝蓋保持良好狀態.不發生病變。
第二在練拳時,注意合理,妥善的轉動膝蓋,這是主要的。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注意:
一、把握好練拳高度。拳架有高、中、低之分,要根據自己年齡、體質及健康狀況,選擇適當高度.以膝蓋不覺太吃力為准。絕不要盲目模仿,追求低姿勢。初學者更不宜屈腿過深,一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逐步下降。一般腿的彎屈在20。~30。為宜。
二、掌握好膝蓋彎屈的方向。打太極拳時前進、後轉、左顧、右盼,總要不斷地改變方向,要在轉換中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協調一致.立體旋轉,而且保持同一方向,如同建築用的旋轉吊車。做為身體一部分的膝蓋自然也要與全身協調,隨腰腿的轉動而轉動,而膝蓋彎曲的方向總要保持與腳尖的方向一致.才能順遂。這就要不斷地、及時地擺腳、扣腳、碾腳.進行調整。而我們常見的情形卻不是這樣。膝蓋向正前方弓出,腳卻斜向左右:腰腿已經扭轉了方向,腳卻依然不動。腳與膝蓋南轅北轍,背道而馳.膝蓋就會扭曲變形.時間長了,定生病變。
三、在打拳過程中,膝蓋要不停地轉動,並在虛實變化中減輕壓力。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腰的帶動下全身每個部位,每個關節都在不停地旋繞、纏裹.”一動無有不動”.像上了軸承一樣:又如行雲流水川流不息,一切都在動中。膝蓋也應如此。特別是在慢練時,相對靜止的時間比較長,如果真靜止不動,把膝蓋死死壓住,不但會加大膝蓋壓力,而且也不符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打拳要求。因此,不論快練慢練,都要保持膝蓋的動態,而在不停的轉動中,就會緩解壓力,減輕負擔。太極拳的另一個特點是虛實分明.隨著重心的不斷轉換.膝蓋所受的壓力也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即由松到緊.由緊到松不停地變化。當實腿受力時,虛腿就要充分放鬆,讓膝蓋得到休息,反之亦然。這樣膝蓋在輪換休息中,既受到了鍛煉又不會負擔過重,造成損傷。隨著膝蓋力量的不斷增強,功能不斷改善,也就不會再有疼痛的現象了。
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式。打太極拳時要求渾身上下、內外做到一動無有不動,顯然練太極拳對平時鍛煉不充分或不很平衡的各個關節和肌肉群均有很好的鍛煉。但是打太極拳時腿是半蹲彎曲的,這對膝蓋等下肢各個關節的壓力就比平時要大的多。特別是鍛煉初期,有些人有時會出現膝蓋疼痛的現象。
膝部疼痛原因很多,一是上面提到的原因,還有膝部本身過去可能受過傷,突然加大運動量後不適應,一遇陰天下雨也可能犯病,另外,鍛煉前未做好熱身準備活動、架式(長時間)太低膝部長時間經受較大的扭力,跳躍和震腳不當等也是誘因。
解決的辦法是:
1、走架之前充分做好各個關節的準備活動。
2、練拳之後對各個部位進行放鬆恢復。
3、注意腳尖和膝蓋的方向儘量保持一致。動作應符合人體關節的運動規率。
4、初期腿部力量較弱,架式不要過低,其實架式太低對呼吸、渾身血脈氣流通暢並不利。
5、震腳時不要機械的用力跺腳。跳躍落地時要腳尖先著地有一個緩衝動作。
6、鍛煉強度要循序漸進,初期不要長時間大運動量鍛煉。
7、已經受傷或出現膝部不適情況的,應根據具體情況注意休息,鍛煉時可採用高架、原地、甚至坐姿練拳。必要時暫停練拳及時就醫。
8、太極拳鍛煉最好在“明師”指導下,規範的練習。
太極拳鍛煉需要有正確鍛煉方式。相信多數拳友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強度和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能夠消除或大大緩解膝部疼痛的現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