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運動養生法之練功十三式 2011年07月13日
來源:中國中醫
http://zy.china.com.cn/anhui/a/zyys/ydys/44236.html
“練功十三式”是采自各種“保健功”裏的十三個姿勢,是動靜結合、內外兼練的方法。可以坐著練,也可以站著練,每次可以把十三式全練,也可根據身體的不同情況選練一兩式或幾式。選練時,要增加反復操練次數,一般可練5~10分鐘。長期堅持可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1、寧神降氣(起式)
姿勢:自然站立,左腳向左橫開半步,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兩膝微屈,身體正直,腰脊放鬆,兩臂自然下垂,沉肩墜肘,兩臂稍向外撐,掌心向下,手指微曲伸向前方,兩目半開 平視,或注視前下方。坐式練功時,可採用自然盤膝坐式。以下各式皆同。
呼吸:自然呼吸,將氣以意引至中丹田或腳心處的湧泉穴,也可配合呼氣放鬆。
意守:意守中丹田或湧泉穴(也可根據身體的不同情況意守其他內容,以下皆同)。也可配合默念“松靜”二字,誘導肢體的放鬆和大腦的入靜。
作用:收攝心神,誘導入靜。
2、齒攪舌(包括鼓漱咽津)
姿勢:仍如前式,將牙齒輕輕叩動二三十次,隨後將舌頭在口腔內左右攪動各十數次,再作鼓漱動作十數次。待唾液增多時,即分次咽下,並以意送至中丹田。
呼吸:自然呼吸,氣沉中丹田。
意守:意守中丹田,並若有若無地注意叩齒攪舌的動作。
作用:固齒,健脾胃,助消化。
3、搓手擦面
姿勢:接前式,兩手心相合於小腹前面,約與臍平高,輕搓掌心二三十下,待兩手產生熱感後,輕閉二目,將兩手貼於面部,像洗臉那樣從眼部向外下方緩緩擦撫十數次。隨後,睜開兩眼接作下式。
呼吸:自然呼吸,氣沉中丹田。
意守:意守中丹田或湧泉穴。搓手時,要將注意力放在掌心即勞宮穴和十個指頭即十宣穴上,但在擦面時則不必過於注意手的動作。
作用:調達心肺二經氣脈,令面色潤澤。
4、叩擊玉枕
姿勢:接前式,順勢用兩手心掩住兩耳,肘與肩平,中指相對貼按在“玉枕穴”處,將食指搭於中指背上,然後以食指滑下緩緩地叩擊“玉枕穴”十數下使耳內咚咚作響,如聞鼓之聲。
呼吸:自然,氣沉中丹田或湧泉穴。
意守:意守中丹田或湧泉穴。
作用:調達膀胱經氣脈(“玉枕”為膀胱經的穴位)令人耳目聰明,頭腦清醒。
5、導引風池
姿勢:接前式,順勢二、三、四指前端的指腹部(俗語叫“手指肚”,)自“玉枕穴”處向下外方導引“風池穴”。反復作十數次。
呼吸:自然呼吸,氣沉中丹田。
意守:意守中丹田,意念活動與導引動作合一。
作用:調達膽經氣脈(“風池”為膽經的穴位),健腦安眠,令耳目聰明。
6、推按腎俞
姿勢:接前式,將兩手自肩前引向腰部的腎俞穴,以掌心自腎俞穴向下推按十數次(勁在手掌的腕跟部),一直可推到骶骨部。隨後,放下兩手還原為起式。
呼吸:自然呼吸,或腹式深呼吸。
意守:意守腎俞或命門(即後丹田)或中丹田。
作用:強壯腎氣,健腰腳,扶肝腎,安心神,益腦髓。
7、彎腰攀足
姿勢:接前式,將左腳收回,右腳向右側橫半步,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如練坐式即將兩腿平伸),兩手自前方緩緩上舉,手心向上,指尖向後,隨即彎腰(以腰為軸),兩手伸向足背
(腿要伸直),稍停即將腰直起,仍還原為起式。如此,反復練十數次。
呼吸:自然呼吸。
意守:意守中丹田或湧泉穴。
作用:強壯腰腎,固精舒筋。
8、順劃雙環(雙搖轆轤)
姿勢:接前式,將右腳收回,左腳向左橫開半步(如練坐式則將平伸的兩腳收回,仍為盤膝坐式)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掌心向下,兩手自側胸部緩緩上提,至與耳平高時,再向前方劃弧緩緩下落,猶如搖轉轆轤那樣,順劃兩個圓圈,故稱“順劃雙環”或“雙搖轆轤”。兩手下落時,兩腿亦隨之微屈,身體稍向下降;兩手上提時兩腿亦隨之直起。如此,反復練十數次。
呼吸:自然呼吸或呼吸與動作配合。呼吸與動作配合時,是在兩手下降時配合呼氣將“氣”引至湧泉穴;兩手上起時配合吸氣,將“氣”自湧泉穴經尾閭、命門向上引回至中丹田。
意守:意守中丹田或配合呼吸進行意守。配合呼吸進行意守時,是呼氣意守湧泉穴,吸氣意守中丹田,同時意氣與動作合一,精神貫注在“順劃雙環”的動作上。
作用:調達氣息的升降。
9、平劃雙環
姿勢:接前式,將左腳收回,右腿向右側橫開半步,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掌心向下,兩手上提到與臍平高時(高不過乳,低不過臍),順勢將兩手自中間向前外劃弧,再向中間合 攏,回於起點,兩手的動作猶如描劃兩個水準位的雙環那樣,故名“平劃雙環”。兩手上起時,兩腿微屈,身體順勢稍向下降。如此,反復練十數次,隨後恢復自然站式。
呼吸:自然呼吸或呼吸與動作配合時,是在兩手向前外劃弧時(兩手外開的過程)配合呼氣,“氣”自中丹田向外擴展,身體有氣息充盈的感覺;兩手向中間合攏時(兩手內合的過程)配合吸氣,自覺有氣息向中丹田內集的感覺。
意守:意守中丹田。或配合呼吸意想中丹田“一開一合”(呼氣時意想“氣”自中丹田外開,吸氣時意想“氣”向中丹田內合)。同時意氣與動作合一,精神貫注在“平劃雙環”的動作上。
作用:調達氣息的開合。
10、橫劃雙環
姿勢:接前式,將右腳收回,左腳向左側橫開半步,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掌心向下,向中間劃弧會攏,約與小腹的“氣海穴”平高,兩手順勢自胸前上提,至與頭平高時,再經兩側劃弧緩緩下落。猶如用兩手描劃兩個橫立的雙環那樣,故名“橫劃雙環”。兩手上提時,兩腿亦隨之直起,兩手下落時,兩腿隨之微屈,身體順勢下降。如此反復練十數次。此一式寓有“升降開合”四種作用,與八、九兩式配合起來,即可組成各種變化的環形運動。 (按:第八式為“順環”,第九式為“橫環”,三環套在一起,猶如渾圓一球,加上各種方位和各種高度的變化,可作各種柔緩而連綿不斷的環形運動。)
呼吸:自然呼吸,或呼吸與動作配合。呼吸與動作配合時,是在兩手外開和下落時配合呼氣,兩手內合與上提時配合吸氣。
意守:意守中丹田,精神貫注在姿勢的升降開合上。
作用:調達氣息的升降開合。
11、左右開弓
姿勢:接前式,將左腳收回,右腳向側橫開一步,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下,肘臂稍向外撐,兩手劃弧移向小腹之前,約與“氣海穴”平高,再將兩手自胸前緩緩上提,至與乳平高時,兩手順勢變為虛拳。左手像握弓背那樣向左側伸出,肘腕微曲,拳與肩平;順勢轉頭向左,目視左拳。同時右手像拉弓弦那樣,將右拳拉至右乳之前,拳與乳相距約半尺許;順勢身形下降,變為“騎馬式”。稍作停頓後,兩手從上劃弧,同時鬆開兩拳。自左右兩側緩緩下落,順勢將兩腿直起。此為左弓式。隨後,再按上法將右臂伸向右側,練右弓式,如此,反復練十數次。
呼吸:自然呼吸,或呼吸與動作配合。呼吸與動作配合時,是在兩手上提時配合吸氣,開弓時配合呼氣,呼氣時如默讀“噓”字音;兩手向上劃弧時配合吸氣,兩手下落時配合呼氣,呼氣時如默讀“嗨”字音。
意守:意守中丹田,精神貫注在左右開弓的動作上,意氣與動作合一。
作用:舒展胸廓,調達肺氣,增加臂力。
12、白鶴亮翅
姿勢:接前式,將右腳收回,左腳向左側橫開半步,兩臂自然下垂,兩手相交于小腹“關元穴”之前,隨即將兩臂自左右側緩緩提起,手與肩或頭平高,肘腕手指微作屈曲,呈一波浪形之曲線,形如白鶴之亮翅。稍停後,再將兩臂自兩側緩緩下落,交於小腹的“關元穴”之前,同時將左腳收回,重心移到右腳,兩腳微屈。隨後,再將左腳向左側橫開半步,按前法反復練十數次。
呼吸:自然呼吸,或呼吸與動作配合。呼吸與動作配合,是在兩臂上提時配合吸氣,兩臂下落時配合呼氣。
意守:意守中丹田或湧泉穴。配合呼吸進行意守時,是在呼氣時意守湧泉穴,吸氣時意守中丹田。意氣與動作合一,精神貫注在手臂的起落上。
作用:調達氣息的升降。
13、氣息歸元(收式)
姿勢:與第一式相同。在練完上式之後,將兩手合起,輕搓十數下。隨後,將左手貼在肚臍部,右手掌心貼在左手背上(可以隔在衣服外面),兩手同時自臍中向左(順時針方向), 由內向外,由小圈到大圈,推轉二三十圈,停穩於心窩部,最大一圈上不過心窩,下不過趾骨。稍停之後,再向相反的方向,即自心窩向右(逆時針方向),由外向內,由大圈到小圈, 再推轉相同的圈數,停穩於肚臍處。隨後將兩手緩緩放下,還原為自然站立式。
呼吸:自然呼吸,氣沉中丹田。
意守:意守中丹田,意氣與手的動作合一,默數推轉的圈數,精神由練功的入靜狀態逐步過渡到平時狀態。
作用:健脾胃,壯元氣,使氣息歸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