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搜尋此網誌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太極 - 蹲 (廣東話讀 "痞")

-------------------------------------------------------------------

蹲低
  • , , , , , , 臀的姿勢建基於站樁, 只是由站轉蹲.  , 背部垂直和平水. 兩腳掌垂直
  • 因為由站轉坐, 須十分注意腰背以至下身的鬆.  即是說, 如果站樁做不到做不到, 蹲也很難很難做到
  • 蹲低關鍵必先鬆腰, , , 大腿外筋, 內筋, 後筋, 小腿後筋, 否則力量很容易錯誤地放於大腿或膝. 
  • 蹲低的重點是 摺胯 : 最終胯摺到坐凳的高度,.
  • 切勿傷膝!  屈膝時膝不能過腳指, 屁股不能凸出竅起 免得全身力向膝墜, 切記!
  • 鬆膝, 膝蓋盡力向外 (到臨陣時腳能轉彎角度愈大愈有利, 對敵時方能拗起對方重心)
  • 腰鬆, 小肚不用力, 力平衡發於全腿, 是故更顯拉筋的重要. 








保持全身體溫以保健康, 尤其是腳

-------------------------------------------------------------------

道家常道 "引火向下, 引水向上",  火是指身體熱力, 能量和氣.  水是指汗.  又指 "人老腳先老", 也要防範 "地氣隔絕".      

中醫 "傷寒論" 則多次提出身體保暖的重要. 

太極則極其重視膝蓋的鬆, 和力下達至湧泉.  

西方覺度則指身體熱力產生在肝, 心, 腦, 肌肉.  


所以, 將所有資料合一, 結論如下:


  1. 拉筋要重視小腿, 膝, 大腿
  2. 練陰陽五行步, 簡單直接引火向下, 引水向上
  3. 要做太極 "蹲" 的練習, 辛苦但回報極大
  4. 著薄底鞋, 尤其波鞋
  5. 保溫, 除衣物外, 注意保暖在腦蓋, 頸項, 胸口, 膝蓋




第十四期 "人體奧祕" 週刋 excerpt

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少林武學

少林禪武術博大精深, 簡介如下

-------------------------------------------------------------------

http://www.chanwuyi.org/showroom/model/T0137/templateCustomWebPage.do?customWebPageId=1234982133163&webId=1233929329351&editCurrentLanguage=1233929329352

靜坐要領

-------------------------------------------------------------------

靜坐其實很簡單, 心念需靜, 坐得舒適, 重點是甚麼都不想, 習中精神要不想, 骨髓液自然加快運轉, 坐完更精神!

太極 - 站樁要領

-------------------------------------------------------------------
重點身體放鬆, 身體如不鬆無法久站 (1.5 小時或更長)



站樁 1.5小時
a)      意守丹田, 心神無念
b)      呼吸任自然.  (如久站頭暈可加深呼吸) 不飽不餓,
c)      川字步, 兩腳距離平肩
d)      虛靈頂勁: 頂頭懸: 像布偶有繩拉住後頸往上拉, 同時收下顎
e)      舌抵上顎,下巴內收
f)        涵胸拔背, 沉肩墜肘: 沉肩鬆肩, 手肘向下, 但注意鎖骨拉直,  背部盡量放松下垂.  涵胸自然拔背,
g)      橫隔膜以上頂頭懸, 橫隔膜以下全鬆, “收尾閭的含義又引申為泛指臀部不可向後撅起,
h)      中指輕碰大腿側面中風市穴”, 五指放鬆. 
i)        不要提肛 (即不要收縮肛門)
j)        全身力平均放兩腳湧泉穴, 鬆腳板和腳趾
k)      意在把全身力放鬆沉向下地板, 釘在地上之感.  腳板感應地面的感覺.
l)        眼皮放鬆, 如不能習中精神則合眼.  
m)    由頭到腳上下不停 scan, 找到緊或收縮的部位, 就放鬆.
n)      完成後收式養氣

黃漢立 - 氣功築基法

-------------------------------------------------------------------

9629502593m.jpg

上次志健兄講呢本係好書, 當時不甚了了, 因為書中內容不明不白, 懷疑是否收起重點唔教, 也覺得八段錦是"低水平", 公園阿伯等初學者玩的.

後來上完金蘭觀氣功初班後, 明白練採氣法於春夏, 靜功打坐於秋冬.  練靜生動的大道理, 有別於我過去所學的西方理論.  加上太極師傅, 和李醫師的指導, 漸多明白隨練氣功外, 外功(太極), 和心肺功能 (緩跑) 的相互關系, 全部互通,


終於開始明白黃漢立的 "氣功築基法".  以前睇極都唔明, 但係現在明白, 原來黃老師實在無私教導.   八段錦內含中國千多年智慧, 歷久不衰.  表面上是拉筋, 其實內含深厚太極和氣功道理. 

練功: 一日不練十日空 十日不練一場空

-------------------------------------------------------------------

這是幾年前的乩文的話.  我看後留很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不論拉筋, 太極, 氣功還是靜坐, 都可適用.
 
當知恆心是最重要.  但如何能培養恆心?  以在下經驗, 必先培養自己對身體的感覺.  培養自己每一天了解自己做與不做的分別.  偷懶一天,  覺得筋緊了, 走路不輕鬆, 太極打得緊了, 沒那麼柔軟.  氣血不順, 周身不舒服.  自然要下去再做運動.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拉筋 - 腿部以下

-------------------------------------------------------------------

(1) 輕鬆自然.  鬼佬有云 "做運動, 由下而上" , 所以 propose 由先做小腿, 膝, 再做大腿, 但亦可次序換下, 以舒服為主, 心情開朗.   

(2) 小腿: 用中式太極弓腿: 前膝帶動身體傾前, 頭背臀踭連成一直線, 不要凸 Pat Pat, 後腿踭一定踮地, 頭眼與身成 90 度, 望前下方.  雙手可以按牆以保持平衡.  拉到小腿後有拉緊的感覺.


Pat Pat 和膝出力, 身體成一直線






(3) 膝: 用金蘭觀的 "陰陽5行步", 引熱力向下, 膝保暖.  冬天可保腳不冷.  

http://www.kamlankoon.org/2008/Medit2008/Z200808.htm

金蘭觀氣功班, 雖然係免費但真係 work! 


(4) 大腿:  大腿分: 前腿, 後腿, 內腿, 外腿等, 最少 4 個方向.  以下大腿前: 




(5) 大腿後



 (6) 大腿外側:  (a)  動作1: 兩肩貼地, 接大腿如下:





6 b: 勳作 2: 直背坐, 頭頸 90 度, 蹻腳扭腰壓大腿外側



(7) 大腿後側及大腿內側

7a: 壓大腿, 頭背傾前


7b  把一隻腳 long 在上, 兩腳要直, 頭胸腰往前壓.  做完大腿後面之後做大腿內側面. 

初學者可用較矮高度, 慢慢加高

拉大腿內側, 好勁!

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太極 - 十三勢行功心解

-------------------------------------------------------------------

原文: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沈著鬆淨,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氣遍身軀之謂〉。
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補鼠之貓,靜如山岳,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 放,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 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沈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 武禹襄先生


<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 楊澄甫注釋

以心行氣,務令沈氣,乃能收斂入骨
註: 心以精神意氣之總稱,乃指走架時一拳一動以精神為主動,驅使其氣,即每一開合之,開時必須直行之,則自然沈著而有纏勁,其氣就自然而收斂入骨髓矣。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註: 用功既久,氣能隨意而運動,則身之運動,為意之運行,其根乃在心(精神意氣)因以心行其氣也,所有屈伸起落,務須曲線緩和,毋使身用內發生稜角之病,是之為順遂,如此則身可從氣,而氣可從心矣。

精神能提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註: 使目平視,兩頭略拔,則謂虛靈頂勁,精神自然而連帶提起矣,亦即頭頂上有掤勁之謂也。頭頂上有掤勁,則可減去身之重量,其轉動自然輕靈,而無遲重之虞矣。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動虛實也。
註: 每一動作其身手均有主賓之,如能隨機換意互為主賓,意之所至氣即隨之,是之謂靈,意左則左為實,意右則右為實,能如意而倒換之,意氣不滯住某一點,是為活,內中順遂,是之謂圓,能保順遂以倒換,亦即虛實之變化也。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註: 頭頂懸起為調整身之中正法,中正者,必須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有偏傾,只能支撐他之一方有掤勁,失去其餘之七方矣,故氣向下沉,則意不浮躁,而身體安定舒展,自然中正不偏,能得中正何方來何方即可支撐之,故無論如何變化之動作,而身體均須中正內行之。

發勁沉著鬆淨,專主一方。
註: 此言凡發勁時其身平均須在掤勁中沉著行之,尤須不准發絲毫努責作用,如無努責為之”鬆”,體會空洞謂之”淨”,如斯鬆淨沈著之勁,而具彈性,方有發之可能 也,發時雙手本係相對而相異,以求保持身體之平衡,然雙手雖由相對相異之方向而發,然發時之雙手仍應有虛實之,須一手為主,一手為賓,即一手輕,一手重之 謂也。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註: 人身之九曲,如拳節、腕節、腰節、胯節、脛節是也,行氣如九曲節者,乃所有之關節均須順遂圓滑如珠,行氣九節之中,即所謂節節貫串之功也,決無微料稜角玫不便之處,是為至要也。


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
註: 百煉之鋼,成繞指之柔鋼。「柔」非棉花之柔,可以之柔中帶鋼,外柔而內剛也,內剛柔由掤勁而產生,掤勁生於筋直之氣功,凡人運動能煉到百煉之鋼如繞指柔時,則身內之堅块不化之處,莫不摧去無遺矣。

形如捕兔之鵠,神如捕如之貓。
註: 運動時其形狀如高空捕兔的鵠,盤旋無定,此指精神之活潑,且活潑之中而有集注,並蓄勢待發,有似伏地捕鼠之貓,運機即發之精神也。

靜如山岳,動如江河。
註: 靜如山岳,言其形沈著不浮,一靜無有不靜,如山岳屹立,所謂神宜內斂是也,動如江河,言其動作之波動不停起伏相間,如江河之滔滔不絕,所謂意氣宜鼓盪也。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註: 曲中求直者,乃求直其性,非伸直手足之謂也,蓄而後發者,乃發由蓄生,有蓄而後有發,蓄得足而發得脆也。

力由脊發,步隨身轉。
註: 含胸拔背,以成蓄勁之勢,脫扣發勁,先沉其肩,勁則方可由脊背發出,此勁乃中正之勁,且為全身之勁也,步隨身轉則為功,身隨步轉則為病,凡運動之身有移動,步亦隨之,而移動為左顧右盼之步,不然成為外擺之步。

收即是收,放即是放,斷而復連,連而復斷。
註:收,為放收,放,為收放,兩者互為表裡,如環之無端,此運動滔滔不絕之功也。蓄發勁,其發出之勁反斷,則勁方可越出身外,所謂後連者乃係按勁,即摺疊之之功用,先求能己之斷勁,而後可以連接他人之勁也。

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
註: 運動至終點時,若再按之,非往即復,其往復中間必摺,而往疊之,而復所謂意上寓下之謂也,進退之有轉換,乃足之摺疊,故摺疊在步轉換,在步轉換者,顧盼之步,即所謂步之進退須先顧盼二步為摺疊而後再進退。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註: 外愈柔而內愈剛者,因內有掤勁之故也,有掤勁外而極柔軟,則裡面極剛矣,有如彈簧乃最柔之物,然其質剛為最堅剛也,呼吸急促則意志不清,必之氣滯矣,若呼吸深長,謂之能呼吸,則心神安寧,而轉換摺疊自然靈活矣。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註: 養氣須直養,筋直則靈活鬆淨而易貫串,苦曲壓則滯住而動,致成努責,易病害矣,勁須曲蓄,則彈性足,蓄之無餘,太過為偏,是有缺陷之曲蓄,所以謂之病矣。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脊為旃
註: 心為主帥以發令,氣為傳旗如聽命,而後行腰為大纛,魏然挺立不偏,無昧可倒,腰以下至尾閭,脊如旗屈,收以拔骨,使脊骨有偏長之能也。

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鎮密矣。
註: 初步練習時,須大開大展,須全身鬆開氣達梢,功夫愈進,則求緊湊,其大圈漸進於小圈,由外顯之圈,成為內隱之圈,是可成為鎮密無向之運動,方會放之則進,卷之則退,藏於慎密之義也。

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淨,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
註: 凡走架子以心意為本,身體為末,即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之謂也,身體鬆開,而腹腰存想為空洞無物,則一切方可由腰脊而動,即不亂動是之謂靜也,此運動時不一二選擇,應時時刻刻銘於心也。

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
註: 即以背為中心,乃運用離心力本也,如覺每一動作,背上之反應會繃緊,則失去此義也,統能以此行之,為養氣斂入骨髓之法也。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註: 內固精神,則神注易得內剛之功,外示安逸,則神怡易得外在之效,邁步如貓行,乃指所有邁步須如捕鼠時的貓下伏鏟地而邁步也,運勁如抽絲之旋轉,如來福線之螺轉也。掤出為順抽絲,採入為逆抽絲,有如公母二螺絲也。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在神則活。
註: 雖然以心行氣在意不在氣,若注意在氣,則意為氣所擊而生滯也,蓋神速而氣慢,欲練氣合神,必須意而神不在氣之本身,然後神能導引其氣變為神,則氣隨之功可得矣。

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註: 有氣者無力,無氣者能柔,有力者無氣,無氣者純剛,故專柔專剛均屬非太極拳,必須剛柔相濟,若力氣隱於,則柔於外,則剛欲求柔於外而剛於內,是之為勁,故 須去力以求勁得後乃活氣,方可得氣之用,使生彈性,欲得氣活,須氣貫串遍於身軀如輪之旋轉之不休,欲得輪之旋轉,須有輪之中心有軸,故有左右上下旋轉均以 腰脊為主宰也。


http://www.drag-on-arts.com/phpbb/viewtopic.php?p=3851&sid=20306da045c2e15065297e038d81b726

化解壓力 20招

-----------------------------------

我個人會加上 "打坐" 一項.  靜止思想, 甚麼都不想, 只感受頭腦, 你會感受到腦內腦汁停止 "搞拌",  很是奇妙!



早起15分鐘讓自己有更充裕的時間面對早晨的壓力。
改善外表使自己看起來更美,心情也會更開朗。
把家裡或工作的環境整理一番如此才能免去找不到東西的困擾。
家電、器具損壞馬上修理或換新不要任由一些生活不便之處破壞您的情緒。
和樂天派的人做朋友杞人憂天型的人物,讓您養成擔憂的習慣。
凡事事先計劃別等到用完最後一滴油才趕著去加油。
做事一件一件來尚未完成眼前的工作時,別去想下一個任務。
討厭的工作儘早做完免得令你心煩。
要懂得變通有些事情不值得力求完美;有些事情必須妥協、折衷。
把問 題說出來和朋友討論別悶在心裡。
每天做一、兩件你最喜歡的事情娛悅心情。
每天留給自己片刻寧靜一方面休息,一方面整理思緒。
不能依賴「記憶」重要的約會、工作應該用筆記下來,才不會耽誤。
當你感到愈來愈緊張時試著放鬆肌肉,做幾個深呼吸。
懂得拒絕學會對你沒時間或沒興趣參與的工作或活動說「不」。
碰到必須大排長龍的情形,不要感到不耐煩。因為這就是人生,何不一笑置之, 安之泰如。如果預期必須等候一段時間,應該帶本雜誌去打發時間。
避開吵雜感到四周聲音過於嘈雜時,可戴上耳塞。
洗個熱水澡鬆弛情緒夏季可改採冷水浴。
就寢前,先將第二天的生活做一計劃包括進餐、衣著。
睡眠要充足缺乏睡眠會使人變得焦慮、易怒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與傷寒打仗

-------------------------------------------------------------------

  1. 保持鼻子後面肌肉濕潤, -  飲 "沙棘顆粒" (華潤堂有售, $50)  , 多吃清灼菜 (不要太老), 少油炸,
  2. 保護膝, 做陰陽五行步 - (1) 身上熱力往下沉, (2) 鬆膝腿 
  3. 保護喉免受寒
  4. 身體保暖

冬天的運動及拉筋

-------------------------------------------------------------------

秋冬天乃 "秋收冬藏" 季節 (反之春天乃發展的季節). 以道家養生思想, 運動也應以保養, 保護為原則. 

弓步練小腿後側
  1. 每天以早上時間進行最好, 符合早動晚靜.  
  2. 早上醒來, 如做夢至頭痛頭暈者, 先打坐幾分鐘以清除心煩意燥
  3. 正坐, 放鬆肌肉及心情 
  4. 拉筋由身體下至上,
  5. 小腿後 - 弓步拉後小腿, 順便鬆腳趾.  (注意膝不過腳趾. 用大腿弓前, 拉直背和後腳, 成一直線
  6. 膝  -  金蘭觀的陰陽五行步乃護膝, 引火下降, 引水上升的好運動 - http://www.kamlankoon.org/2008/Medit2008/Z200808.htm.  
  7. 大腿 - 前,後,左,右,內側
  8. 臀 -
  9. 胯 - 後背命門 Lower Back -
  10. 胸脅 -
  11. 頸肩 - 頸的肌肉引至肩膀

少女時代 vs 松田聖子: 身體鬆柔的重要

-------------------------------------------------------------------


偶爾看到 SNSD MV, 不禁以太極覺度看其舞姿...  以她們的高度, 加上短褲高蹭鞋 (動作的 limitation), 能做到如此腰腿柔軟動作, 真不簡單肩不歪, 肚不緊, 中軸正, 腰放鬆, 所以能單腳站立另外一腳 fick , 蹺屁股轉腰而重心不變 (腳後蹭 "出貓" 修正了一下, 但可以原諒再加上身動作, Wonder Girls 鬆得多平時訓練者似是高人也

沙灘
背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3cV0Ew9edM

T shirt 見到肚的肌肉動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rlO0yhEFlg

白色海軍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y4pp-rSU80&feature=related


------------------------------

相比
SNSD, 松田聖子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From Youtube , 當年松田聖子還是 少女的時代的 “Rock'n Rouge” 片段, 1:22 時松田聖子也做了單腳動作, 但屁股明顯要往後靠以保持平衡即是腰, , 腿跟都不鬆!!  跳起舞來比 SNSD 差很多!   再加駝背, 背脊中軸就散了.  

松田聖子
1985  Rock'n Roug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U3YWbun1Y

事隔 25 年後, 今年再看松田聖子變了C9, 結果是 -- 寒背的更加寒背, 肩膀更堅硬, 肩膀硬到不得了 @_@ :

松田聖子 2010年的 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NH2ab965aY&feature=related

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

從醫學角度看靜坐的優點


http://bbs.qintai.net/thread-32878-1-1.html


---------------------------------------------------------

 虛靈頂勁尾閭中正——張桂森醫師

  前言

  自從沉迷於太極拳以來,經常沉思太極拳與醫學的關係,為何拳經拳論要求要如此做,是甚麼道理?

  如果不依照這樣做,又是怎樣?

  許多許多的問題一直縈繞在腦海中,每每在練拳之際,或閒暇之時均試圖去銓釋,雖參考坊間書籍,多為如何練拳,抑或以經驗解說拳經拳論,少有以醫學觀點來解釋太極拳之文章,雖花費多時埋首於有關書籍,但獲益有限。

  在今日一切講求以科學為證據的時代,試圖以科學的方法來詮釋拳經拳論,和一些前輩大師所論及的一些要領和經驗之說,以期使自古被視為神秘面紗的祕笈得以揭曉,也昭示後學者了解個中原因,調整自己練習時能多所體會,以合乎這完全科學的珍貴拳術。

  晚輩雖習醫但習拳時短,又忙於私事,加以未能經常得老師矯正,本身拳術仍須改進之處尚多,但希望以醫學觀點試圖銓釋一些太極拳要領,這種想法心存已久,最近在一次偶然機會中與台中養生會蕭松瑞教授論及此想法,得到共識,又受到鞠鴻賓老師的鼓勵,要晚輩寫出,以供參考,乃以如履薄冰之心,斗膽試之,其中有許多臆測及錯誤之處,仍需前輩師兄師姐們指導斧正。

  此篇試圖以生理學、解剖學的角度去詮釋,是一種新的嘗試,也猶如以管窺天,雖然其中仍有許多疑點,仍未能有滿意的詮釋,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有賴諸位前輩以更多不同的觀點與角度來詮釋太極拳,使這珍貴的拳術得以更發揚光大。

  太極拳是一種全身的運動,各個要領要同時表現於全身,打起拳來,才能體現太極拳特有的優美氣質。今為說明起見,須拆解開來,分別逐項解說,使練拳者先了解每一項原理,才能知道如何修正自已,逐一體會,最後整體表現出來,使自己的太極拳更有拳味。

  虛靈頂勁尾閭中正

  先談「虛靈頂勁與尾閭中正」兩大要點,在上是虛靈頂勁,即頂頭懸,猶如在頭頂有繩懸樑,就是把頸椎、胸椎儘量向上拉直;在下則是收尾閭,使尾閭中正,也就是將薦骨尾端向前上方收。

  這是要使脊椎拉直(註一),則腦脊髓液(註二)的循環道路較為筆直,流動則會較為順暢,速度也會較快,在這如此情況下,腦與脊髓也會受到較多腦脊髓液的滋養,也較易帶走廢物。

  因為要使腦脊髓液循環增加,首先要把腦脊髓液循環的道路拉直,則須把頸椎、胸椎儘量向上拉直,下面則是將薦骨尾端向前上方收,使馬尾的部分拉直,如此整個脊椎骨成一垂直線,就像是回復到嬰兒時期筆直的狀態(上左圖)。

  (若覺得註解部分太深奧,則請只看正文即可。)
                            

  註一:人體的脊椎骨(vertebral spine)總共約33塊(上右圖),分為頸椎(cervical spine)7塊,胸椎(thoracic spine)12塊,腰椎(lumbar spine)5塊,薦椎(sacrum)5塊,尾椎(coccyx)則是由4小塊融合為一塊。

  在胎兒時脊椎是向後彎曲(上左圖),出生後到約兩歲前脊椎骨成一垂直狀,長大後因為直立行走加以內臟器官相對地變大,使脊椎骨形成弱S狀,即胸椎、薦骨向後突出,腰椎向前突出。

  註二:腦脊髓液(cerberospinal fluid, CSF)它是一種無色無味,像水一樣清澈透明的液體,是供給腦與脊髓的營養液體,就如血液循環於身體,供給組織養分一般,它的成分大約是血漿(plasma)所含的三分之二物質,包括葡萄糖、蛋白質、電解質等等物質。腦脊髓液是由位於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與第三腦室(third ventricle)中,由微血管形成的脈絡叢(choroid plexus)裡滲透出來,先從側腦室裡分泌產生,經室間孔(foramen of Munro)流出到第三腦室,大腦導水管(Aqueduct of Sylviu),第四腦室(forth ventricle),通過正中孔(Foramen of Magendie),側邊孔(Foramen of Lusschka)流入脊髓,向下流注到馬尾處再向上回流,再經脊髓、腦,最後回到頭顱裡,由硬腦膜形成的矢狀溝(sagittal sinus)或橫狀溝(transversal sinus)中的蜘蛛膜粒(Arachnoid granulation)裡的微血管叢,再流回靜脈。但是有一小部分的腦脊髓液會經由顱神經與脊髓神經周圍的小管,進入淋巴液回到靜脈。腦脊髓液在成人的腦與脊髓中大約有150-180㏄,事實上每天有400-550㏄腦脊髓液可以從脈絡膜叢濾出,循環於腦、脊髓。

  如果神情平靜(神宜內斂),全身放鬆,血管自然擴張,血液由心臟經頸總動脈,內頸動脈,中大腦動脈,到腦室內脈絡膜叢微血管的血流量會增加,則腦脊髓液的滲出也會增加,配合腹式呼吸則更可加速腦脊髓液循環,因為腹部壓力增加時,如用手壓按腹部或咳嗽,則腦脊髓液壓力也隨之升高,如此腦脊髓液的循環也會受到影響。正常的腦脊髓液壓力為80~180㎜水柱,當腹壓升高時可以增加20~60㎜水柱,以此觀點推論若以腹部呼吸,則腹部一縮一放(氣宜鼓盪),會使腦壓隨著一高一低,有如幫浦推送,促使腦脊髓液循環增加,有關呼吸部分下面會另行說明。 

                                

  根據實驗顯示,依照一定的要領行打坐時,腦脊髓液的流量會增加,流速也會加快,功夫深厚者其腦脊髓液的循環,可以達到正常人的兩倍以上,因為腦脊髓液是供給腦與脊髓的營養液體,如此可以使腦部更容易獲得營養及排除廢物,則意識會更清新,精神更煥發,思考力更好,脊髓的傳導也會更快,這是「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的好處,所以正襟危坐不是沒道理的。

  小弟在大學時有幸參加社團邀請鄭曼青宗師的演講,只見鄭宗師在演講前正襟危坐,垂簾養氣之神情至今仍深映腦海中。

  練氣時通三關最難,尤其「越尾閭,為最難,餘較易耳」,尾閭在馬尾最底部,是腦脊髓液回流轉折點,欲將腦脊髓液能流到最底部,再自然往上加速流回,需多加時日勤練,所以練倒攆猴時,鄭宗師要求兩腳要平行,不可外八字,是因為外八字時會使臀部肌肉、脊椎兩側肌收縮,會妨礙尾閭部(即馬尾部)的腦脊髓液回流逆上循環,則氣無法貫頂。

  另外何以玉枕穴也難打通,這是因為大腦導水管、正中孔與側邊孔非常細小,如欲加速腦脊髓液的流通,須學會放鬆,使大腦導水管與這三個小孔鬆弛,腦脊髓液則容易流過。至於夾脊因為脊髓在頸部、腰部較為膨大,胸部則相對的較窄小,但是只要不駝背,拉直脊髓應較為容易打通。

  有人認為督脈是脊髓,若是如此則行小周天,在督脈來說就是促使腦脊髓液循環增加,而大周天在督脈部分,則是腦脊髓液透過脊髓神經根而流到周邊神經,當然脊髓神經也會加上電流的傳導,而有氣遍周身的感覺。神經電流的傳導有人說是氣的一部分,這在後面會再說明。

  打太極拳就像坐禪一般,頂頭懸,打直腰桿,收尾閭,一切均需放鬆,神宜內斂,呼吸靜慢細長,氣宜鼓盪,合乎太極拳要領,無非是促進腦脊髓液的循環,只是太極拳是動中求靜的動禪;若不收尾閭,「不頂頭懸,雖練三十年不得成功」,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常人所言的洗髓功,應該是指使腦脊髓液循環增加的功法。

靜極生動的智慧

http://hi.baidu.com/%CC%AB%BC%AB99/blog/item/4f7620fd6520731e09244d98.html




淺談練功中的(靜極生動)
2009-05-07 21:02
    八幾年的時候,一股氣功熱席卷全球,氣功就像雨後春筍,各種氣功接踵而來。當時大部分人練氣功幾乎和我一樣,盲目上車。氣功到底是什麼?氣功到底練什麼?糊裡糊塗,反正就知道練氣功能健康身體。我學的是《智能氣功》,剛開始練的動功是(捧起灌頂)和樁功(三心並站樁)。站樁從開始的十幾分鐘,到每天站一個半小時,然後在做動功,幾乎每天練功都在三個多小時。由於練功的投入,在站樁後,很快就出現了自發功。當時,包括教功的老師都說,這個功法沒有自發功。所以,大家都認為我練的不對。不對?為什麼不對?問他們也講不清楚。當時我認識一位環保局的局長,是一個老大學生,他也喜歡氣功,聽說還很用功。於是,我給他打了個電話,大概講了一下我練功的情況。他說“你來一趟,我這有一些氣功方面的書,你可以看一看”在他給我看的書中,其中有一個人寫的練功心得,幾乎和我練功時出現的現像是一摸一樣。他的解釋是,當人體在極度靜態的時候,身體內部會產生一種自動的體內調節,這中自動的調節在練功中叫“靜極生動”而且,在這個時候最好學學太極拳,這樣會把練氣功時的內動通過拳,把它轉移出來。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還真的走上了太極之路,可能這就是天緣吧!

   有一次,當地又來了一個氣功大師,反正當時大師也特別多。聽說這個大師當場就能治病,挺神奇的。出於好奇,就和朋友一起去了。當時是在一個小禮堂,去的人約有好幾百。我記得我自己是坐在前十排。不一會兒,一個三十幾歲的男士,“大師”站在台上,現在真還回憶不起他當時講了什麼?只記得他也不知是念了什麼咒語,一下子,禮堂裡的氣氛就變了,尤其是我身後坐的一位女士,哇!的一聲就哭起來了,緊接著,整個禮堂,有哭的 ,有笑的,有跳的,有大聲叫嚷的。我雖然沒有像他們那樣的表現,但心裡也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變化。就是心裡美,這種美是由心底而出,而且好像特別想上台去展示,但主導意識還是控制了。這種氣氛延續了十幾分鐘後,在“大師”的咒語中,會場慢慢的恢復到了初始的平靜。這次回來也沒感覺祛了什麼病,但腦海裡卻多了一個大問好?有好一段時間總在琢磨這件事。不過後來真是見怪,不怪了。這樣的大師會越來越多,似乎表現的內容也差不多。好在我後來學了太極拳,氣功對我來說只是一種培元的手段,不過這也是我的幸運。因為,我發現當時練氣功的人,一部分人是放棄了,這也是幸運,一部分人是沒練出來,也就是始終是糊裡糊塗的練,但還有一些人練壞了。我親眼目睹,練氣功,練成神經病的。

    通過這些年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總結,我慢慢的弄懂了前兩者的“自發功”的緣由。其實,氣功和太極拳是一樣的,不管你練的是陳式太極拳,還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等,等等,只要是太極拳就離不了太極十三式的框架。氣功,盡管名目繁多,它根本上練的都是一樣的。先說氣功練什麼?氣功練的是人的意識的控制力。是在靜態中培養你的意識的能力。平時不練功的人一般大腦會處在一種雜亂無章的狀態,時不時會冒出好多的想法,所以剛開始練功的人頭腦中會出現一些幻覺,這都是很正常的。通過不斷的靜功習練,慢慢的使大腦有序化,把那些無用的雜念逐漸的排除,使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意識,進而掌控自己的身體。氣功中的“靜極生動”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自己在極靜的練功狀態下,產生的自發功。一種是由自己主導意識中產生的自發功,也就是有意識的讓身體內動。另一種就是前面我提到似乎神乎其神的自發功,這一種叫“引動自發功”它是通過一種氣場來產生集體自發功。這裡要說明的就是為什麼每個人的反應會不一樣哪?那是因為通過氣場,使人很快進入一種氣功狀體,然後使自己身體的病灶在短的時間裡表現出來。之所以有哭的有笑的,就是人的病灶和人的七情是緊密相連的。就像中醫裡所講的思傷脾,恐傷腎,怒傷肝等等。所以這些表現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是很正常的,並不神奇。所以,練氣功也好,練太極拳也好,一定要在肢體鍛煉的同時,還要加強理論的學習,否則,功沒練成,反倒練出一身病。我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身邊一個個真實例的教訓。

    “靜極生動”在太極拳上也很實用。太極拳講反向思維,講化掉本力,我們在練太極拳起式的時候,不要急著馬上做動作,要站一會兒,使心靜下來,然後在用意念打開自己的百會,湧泉,勞宮穴等等,意念有和天地接通之意,慢慢的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中去做起式。這樣整套拳打下來感覺會不一樣的。如果上來就練,這就是純意識,就是主動練拳,而不是被動練拳。

    實際上,不論是練功,還是生活中做任何事要想做好,就得先弄明白。打拳打個理,做人做事都要做個理。理:是一種知識的學習,實踐的檢驗,經驗的積累,和前人的明明教誨。此,缺一不可。

周敦頤集 - 無辯證的易學解釋




------------------------------

---

參考資料 http://www.angelibrary.com/oldies/zdj.html



周敦頤集



周子全書序





孔孟而後,千有餘年,聖人之道不傳。道非不傳也,
以無傳道之人耳。漢四百年得一董子,

唐三百年得一韓子,皆不足與傳斯道。至宋周子出,而始續其統,
後世無異詞焉。顧當時知

其人、知其學者實罕,惟程大中知之,使二程受學。
而其書亦未顯也。

其後雖有刊本,往往附太極圖於通書之後,又有妄增圖說首句,作「
自無極而為太極」,或

且以太極圖出於希夷,而疑其近於老子之說。自子朱子大加是正,
其所編定,有長沙本、建

安本、南康本,最後有延平本,刪去重複,益求精審,
而後周子之書之真乃得而見。歷年久

遠,無復宋本,為可惜。

曩睹濂溪志,純雜互載,頗嫌煩蕪,而張清恪公所刻全書,
附錄雖多,發明亦半出於朱子之

作,無極太極之辨,祠堂書堂之記,自有文集可考。

是刻大抵不失朱子之舊,而附以注解。文、詩依清恪本增多數篇,
年譜、本傳皆不可少,餘

亦不敢泛引。讀者 茍專力於是書,或有以得周子精要之所在,而上承洙泗,下啟洛閩,
綿聖

傅於不墜,振道統於中興,所謂不由師傳,再辟渾淪者,
於此亦可知矣。光緒丁亥冬月,三

原賀瑞麟謹識。





【1-2】

周敦頤集卷一

太極圖 Omitted

【3】

太極圖說

朱熹解附;並附朱熹辯及注後記 ﹝1﹞

無極而太極。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實造化之樞紐,品匯之根柢也。故曰:「
無極而太極。」非太極

之外,復有無極也。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
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

立焉。

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誠者,
聖人之本,物之終始

,而命之道也。其動也,誠之通也,繼之者善,萬物之所資以始也;
其靜也,誠之復也,

成之者性,萬物各正其性命也。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
互為其根,命之所以流

行而不已也;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蓋太

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靜者,所乘之機也。太極,形而上之道也;
陰陽,形而下之器也。

是以自其著者而觀之,則動靜不同時,陰陽不同位,
而太極無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觀之,

則沖漠無朕,而【4】動靜陰陽之理,已悉具於其中矣。雖然,
推之於前,而不見其始之合

;引之於後,而不見其終之離也。故程子曰:「動靜無端,
陰陽無始。」非知道者,孰能

識之。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
然五行者,質具於地,而

氣行於天者也。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曰水、火、木、金、土,
而水、木,陽也,火、金

,陰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
陽也,金、水,陰也

。又統而言之,則氣陽而質陰也;又錯而言之,則動陽而靜陰也。
蓋五行之變,至於不可

窮,然無適而非陰陽之道。至其所以為陰陽者,
則又無適而非太極之本然也,夫豈有所虧

欠閒隔哉!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

五行具,則造化發育之具無不備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
以明其渾然一體,莫非無極之妙

;而無極之妙,亦未嘗不各具於一物之中也。蓋五行異質,
四時異氣,而皆不能外乎陰陽

;陰陽異位,動靜異時,而皆不能離乎太極。至於所以為太極者,
又初無聲臭之可言,是

性之本體然也。天下豈有性外之物哉!然五行之生,
隨其氣質而所稟不同,所謂「各一ㄤ

性」也。各一其性,則渾然太極之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
而性之無所不在,又可見

矣。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

生生,而變【5】化無窮焉。

夫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此無極、
二五所以混融而無閒者也,所謂「妙合」者也

。「真」以理言,無妄之謂也;「精」以氣言,不二之名也;「凝」
者,聚也,氣聚而成

形也。蓋性為之主,而陰陽五行為之經緯錯綜,
又各以類凝聚而成形焉。陽而健者成男,

則父之道也;陰而順者成女,則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
以氣化而生者也。氣聚成形,則

形交氣感,遂以形化,而人物生生,變化無窮矣。自男女而觀之,
則男女各一其性,而男

女一太極也;自萬物而觀之,則萬物各一其性,而萬物一太極也。
蓋合而言之,萬物統體

一太極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極也。所謂天下無性外之物,
而性無不在者,於此尤

可以見其全矣。子思子曰:「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
天下莫能破焉。」此之謂

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
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此言眾人具動靜之理,而常失之於動也。蓋人物之生,
莫不有太極之道焉。然陰陽五行,

氣質交運,而人之所稟獨得其秀,故其心為最靈,
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所謂天地之心,

而人之極也。然形生於陰,神發於陽,五常之性,感物而動,
而陽善、陰惡,又以類分,

而五性之殊,散為萬事。蓋二氣五行,化生萬物,其在人者又如此。
自非聖人全體太極有

以定之,則欲動情勝,利害相攻,人極不立,而違禽獸不遠矣。

【6】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
無慾故靜。立人極焉。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


此言聖人全動靜之德,而常本之於靜也。
蓋人稟陰陽五行之秀氣以生,而聖人之生,又得

其秀之秀者。是以其行之也中,其處之也正,其發之也仁,
其裁之也義。蓋一動一靜,莫

不有以全夫太極之道,而無所虧焉,則向之所謂欲動情勝、
利害相攻者,於此乎定矣。然

靜者誠之復,而性之真也。 茍非此心寂然無慾而靜,則又何以酬酢事物之變,而一天下之

動哉!故聖人中正仁義,動靜周流,而其動也必主乎靜。
此其所以成位乎中,而天地日月

、四時鬼神,有所不能違也。蓋必體立、而後用有以行,
若程子論乾坤動靜,而曰:「不

專一則不能直遂,不翕聚則不能發散」,亦此意爾。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

聖人太極之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仁義之極,
蓋不假修為而自然也。未至此而修

之,君子之所以吉也;不知此而悖之,小人之所以兇也。修之悖之,
亦在乎敬肆之閒而已

矣。敬則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於無,則靜虛動直,
而聖可學矣。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
曰仁與義。」又曰:「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7】陰陽成象,天道之所以立也;剛柔成質,地道之所以立也;
仁義成德,人道之所以立

也。道一而已,隨事著見,故有三才之別,
而於其中又各有體用之分焉,其實則一太極也

。陽也□剛也,仁也,物之始也;陰也,柔也,義也,物之終也。
能原其始,而知所以生,

則反其終而知所以死矣。此天地之閒,綱紀造化,流行古今,
不言之妙。聖人作易,其大

意蓋不出此,故引之以證其說。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易之□書,廣大悉備,然語其至極,則此圖盡之。其指豈不深哉!
抑嘗聞之,程子昆弟之

學於周子也,周子手是圖以授之。程子之言性與天道,多出於此。
然卒未嘗明以此圖示人

,是則必有微意焉。學者亦不可以不知也。

﹝附辯 ﹞ ﹝1﹞愚既為此說,讀者病其分裂已甚,辨詰紛然,
苦於酬應之不給也,故總而論之

。大抵難者:或謂不當以繼善成性分陰陽,
或謂不當以太極陰陽分道器,或謂不當以仁義

中正分體用,或謂不當言一物各具一太極。又有謂體用一源,
不可言體立而後用行者;又

有謂【8】仁為統體 ﹝1﹞,不可偏指為陽動者;又有謂仁義中正之分,不當反其類者。
是數

者之說,亦皆有理。然惜其於聖賢之意,皆得其一而遺其二也。
夫道體之全,渾然一致,

而精粗本末、內外賓主之分,粲然於其中,有不可以毫 釐差者。此聖賢之言,所以或離或

合,或異或同,而乃所以為道體之全也。
今徒知所謂渾然者之為大而樂言之,而不知夫所

謂粲然者之未始相離也。是以信同疑異,喜合惡離,
其論每陷於一偏,卒為無星之稱,無

寸之尺而已。豈不誤哉!

夫善之與性,不可謂有二物,明矣 ﹝2﹞!然繼之者善,自其陰陽變化而言也;成之者性,

自夫人物稟受而言也。陰陽變化,流行而未始有窮,陽之動也;
人物稟受,一定而不可易

﹝3﹞,陰之靜也。以此辨之,則亦安得無二者之分哉!然性善,
形而上者也;陰陽,形而

下者也。周子之意,亦豈直指善為陽而性為陰哉。但話其分,
則以為當屬之此耳。

陰陽太極,不可謂有二理必矣。然太極無象,而陰陽有氣,
則亦安得而無上下之殊哉!此

其所以為道器之別也。故程子曰:「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
須著如此說。然器,亦道

也,道,亦器也。」得此意而推之,則庶乎其不偏矣。

【9】仁義中正,同乎一理者也。而析為體用,誠若有未安者。
然仁者,善之長也;中者,

嘉之 會 也;義者,利之宜也;正者,貞之體也。而元亨者,誠之通也;
利貞者,誠之復也

。是則安得為無體用之分哉!萬物之生,同一太極者也。
而謂其各具,則亦有可疑者。然

一物之中,天理完具,不相假借,不相陵奪,此統之所以有宗, 會 之所以有元也。是則安

得不曰各具一太極 ﹝1﹞哉!

若夫所謂體用一源者,程子之言蓋已密矣。其曰「體用一源」者,
以至微之理言之,則沖

漠無朕,而萬象昭然已具也。其曰「顯微無閒」者,
以至著之象言之,則即事即物,而此

理無乎不在也。言理則先體而後用,蓋舉體而用之理已具,
是所以為一源也。言事則先顯

而後微,蓋即事而理之體可見,是所以為無閒也。然則所謂一源者,
是豈漫無精粗先後之

可言哉?況既曰體立而後用行,則亦不嫌於先有此而後有彼矣。

所謂仁為統體者 ﹝2﹞,則程子所謂專言之而包四者是也。然其言蓋曰四德之元,
猶五常之

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則是仁之所以包夫四者,
固未嘗離夫偏言之一事,亦未

有不識夫偏言之一事而可以驟語夫專言之統體者也 ﹝3﹞。況此圖以仁配義,而復以中正參

焉。【10】又與陰陽剛柔為類,則亦不得為專言之矣,
安得遽以夫統體者言之,而昧夫陰陽

動靜之別哉。至於中之為用,則以無過不及者言之,
而非指所謂未發之中也。仁不為體,

則亦以偏言一事者言之,而非指所謂專言之仁也。對此而言,
則正者所以為中之 榦,而義

者所以為仁之質,又可知矣。其為體用,亦豈為無說哉?

大抵周子之為是書,語意峻潔而混成,條理精密而疏暢。
讀者誠能虛心一意,反覆潛玩,

而毋以先入之說亂焉,則庶幾其有得乎周子之心,
而無疑於紛紛之說矣。

﹝注後記 ﹞ ﹝1﹞熹既為此說,嘗錄以寄廣漢張敬夫。敬夫以書來曰:「
二先生所與門人講論

問答之言,見於書者詳矣。其於西銘,蓋屢言之,至此圖,
則未嘗一言及也,謂其必有微

意,是則固然。然所謂微意者,果何謂耶?」
熹竊謂以為此圖立象盡意,剖析幽微,周子

蓋不得已而作也。觀其手授之意,蓋以為惟程子為能當之。
至程子而不言,則疑其未有能

受之者爾。夫既未能默識於言意之表,則馳心空妙,入耳出囗,
其弊必有不勝言者。近年

已覺頗有此弊矣。觀其答張閎中論易傳成書,深患無受之者,
及東見錄中論橫渠清虛一大

之說,使人向別處走,不若且只道敬,則其意亦可見矣。
若西鉻則推人以之天,即近以明

遠,於學者日用最為親切,非若此書詳於性命之原,
而略於進為之目,有不可以驟而語者

也。孔子雅言詩、書、執【11】禮,而於易則鮮及焉。
其意亦猶此耳。韓子曰:「堯舜之利

民也大,禹之慮民也深。」熹於周子、程子亦雲。既以復於敬夫,
因記其說於此。乾道癸

巳四月既望,熹謹書。





【12】

周敦頤集卷二

通書

朱熹解附

誠上第一

誠者,聖人之本。

誠者,至實而無妄之謂,天所賦、物所受之正理也。人皆有之,
而聖人之所以聖者無他焉

,以其獨能全此而已。此書與太極圖相表 。誠即所謂太極也。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

此上二句,引易以明之。乾者,純陽之卦,其義為健,
乃天德之別名也。元,始也。資,

取也。言乾道之元,萬物所取以為始者,乃實理流出,
以賦於人之本。如水之有源,即圖

之「陽動」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

此上二句亦易文。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言乾道變化,
而萬物各得受其所賦之正,則

【13】實理於是而各為一物之主矣,即圖之「陰靜」也。

純粹至善者也。

純,不雜也。粹,無疵也。此言天之所賦,物之所受,
皆實理之本然,無不善之雜也。

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此亦易文。陰陽,氣也,形而下者也。所以一陰一陽者,
形而上者也。道,即理之謂也。

繼之者,氣之方出而未有所成之謂也。
善則理之方行而未有所立之名也,陽之屬也,誠之

源也。成則物之已成,性則理之已立者也,陰之屬也,誠之立也。

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

元始,亨通,利遂,貞正,乾之四德也。通者,方出而賦於物,
善之繼也。復者,各得而

藏於己,性之成也。此於圖已為五行之性矣。

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

善的訊息可以產生美麗的水結晶

質能互換 Example, I think it is more of mind power to impact water molecules rather than "water can read Japanese":


http://www.amtfweb.org/science%20&%20buddhist%20html/science%20&%20buddhist%20-%20water.htm


善的訊息可以產生美麗的水結晶

資源出處: 照片/日本IHM研究所
日 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Masaru Emoto)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攝影技術來觀察水的結晶。他們新近發表了實驗結果《來自水的訊息》一書,證明帶有「善良、感謝、神聖」等的美好訊 息,會讓水結晶成美麗的圖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訊息,會出現離散醜陋的形狀。而且無論是文字、聲音、意念等,都帶有訊息的能量。


《水會「讀」到訊息?》

1. 讀到「真惡心討厭,我要殺了你」的水,真醜!
  這一張是讓水讀了「真惡心討厭,我要殺了你」所拍 的照片。報告指出:這是最近日本年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實驗結果發現水結晶醜陋歪扭、破碎、散亂的樣子恰似「真惡心討厭,我要殺了你」的意涵。我們是不 是也常聽到台灣的孩子們這樣說話呢?我們似乎應該趕快教導孩子們不要再傳遞這樣帶有「歪扭破碎」訊息的語言了。
真惡心討厭,我要殺了你
2.讀到「愛和感謝」的水,出現最漂亮的 水結晶!
  這張是讓水「讀」了文字「愛和感謝」後拍下的水結 晶照片。實驗者說,在當時拍攝的許多水結晶照片中,從未見到過如此漂亮的水結晶。看來這世界上沒有比「愛和感謝」更美的訊息了。我們如果常常表達「愛和感 謝」,是不是能讓我們地球上的水、和身體裡的水變得如此漂亮動人啊?
愛和感謝



《水會「聽」到訊息?》

1.聽〈田園〉交響曲的水,很愉快哦!
   這是讓水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結晶照片。實驗報告寫到:交響曲「田園」的曲調明快、爽心,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這張美麗結晶照片似乎證明良性音樂可以給水活性、愉快的感受。
聽「田園交響曲」
2.聽到「離別曲」的水,也悽然心碎?
  這是聽了蕭邦的「離別曲」的水結晶照片。圖片報告說:沒有比得到這張水結晶時更令人感到吃驚的了。攝製這張照片的顯微鏡的倍數與其他照片是一樣的,但是「離別」的曲調竟讓基本形狀的水結晶被完整地分化得更小,成為地地道道的離別模樣。
聽「離別曲」
3.聽重金屬音樂的水,似乎解體了?
   江本博士拍攝了許多讓水「聽」音樂的照片,發現讓水聽了歌詞不雅的現代重金屬音樂(樂團名稱未公布以免困擾),水呈現出解体的影像,似乎打散了原有的結晶形狀。實驗顯示,音樂與歌詞都可能帶有良善美好或醜陋不佳的訊息。
聽「重金屬音樂」



《各國「愛和感謝」的文字,都有美好動人的能量?》

讓水「看」日語、英語和德語的「愛和感謝」,竟然全部都呈現出精緻美麗的水結晶!
實驗的原水用的是同樣標準的精製水。結果,雖然使用了不同的語言,卻形成了結構相似的結晶!
實驗者猜想,「語言是由大自然的振動而產生」的,即使國家不同,語言也不同,但是,因為大自然的天理相同吧,所以同樣意思的文字,就顯示出相同的形狀了。實驗者也以「智慧」和「宇宙」等字樣實驗,結果三國的文字也都同時呈現出結構相似的美麗結晶!


《良善的意念,也讓水結晶美麗動人?》
這是在接受500個人「美好訊息」意念前後的水結晶照片。原本的水看不出形狀,但在接受美好訊息後,呈現出美麗動人的結晶!
實驗者請求全日本500名波動指導員(也就是江本博士 主辦的波動學的畢業生們)在1997年2月2日下午2點鐘,同時對放在實驗者辦公室桌上、來自東京品川的一杯水發出意念。每個人都懷著「水變乾淨了,謝 謝」的願望,從日本各地在同一時刻發出了「愛的信息」。這樣就照出了這張接受到來自全國的「愛的信息」的水結晶照片。
當然,實驗過程沒有做任何物理性的變化處理。攝制組的全體成員看到這樣漂亮的影像時,個個都被感動得淚水盈眶。
人善良美好的意念似乎有著不受距離影響的偉大能量呢!

日本東京品川自來水


接受「愛的信息」之後的水結晶照片



《良善的意念,也讓水結晶美麗動人?》

現任IHM總和研究所所長,以及IHM國際波動之友會會長的江本勝先生,因為經營「美國低週波治療器執照公司」,開始接觸最新的「水」研究技術,引發他將「水」冰凍後的水結晶照相的研究構想。自1994年開始,江本先生展開了一連串對「水結晶」的科學探索之旅。
江本勝先生將MRA(Magnetic Resonance Analyzer,共鳴磁場分析器)運用在水結晶的研究調查中,得到了許多驚人的成果,並在日本造成轟動。他表示,這些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的物質特性也會 影響水的特性,水的波動(頻率)可以解釋所有物質的特性。他的研究室也取名為「波動研究室」。
IHM綜合研究所,以高速攝影技術來觀察水結晶的形狀。實驗程序是:把實驗水分別滴在一百個試皿中,在冷藏室冷凍2個小時,通過顯微鏡將有結晶的冰用200至500倍的倍率拍照它的頂端部位。
「水」能夠分辨訊息中的正、邪、善、惡嗎?「水」也能夠接收到來自聲音、文字、音樂、意念的良善或邪惡的訊息嗎?
這是不是說明了「意念」是有物質能量的?善與惡的意念會影響著人體與大自然?
水分佔人體重量的60%-70%,地球表面積有70%被水覆蓋,這些水接收到我們人類給予他們的善念還是惡念的訊息呢?人的身體和地球生態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人類如果希望世界更美好,也許並不是追求更多的物質金錢,而是多發出「良善」的訊息,不是嗎?不需我們多說,只要看看「愛和感謝」的訊息呈現出的水結晶便知道了!
更多圖片

淨空法師於日本東京拜訪江本勝博士 (圖)來源出處: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研究人員觀察水結晶


▲ 讓水聽音樂


祈禱後的水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