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搜尋此網誌

2016年12月27日星期二

书法知识:楷书结构口诀

-------------------------------------------------------------------

书法知识:楷书结构口诀

 

http://www.yac8.com/news/9080.html

 内容摘要:书法知识:楷书结构口诀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例字:田、白、回、向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笔虽明显,立稳是主功。例字:五、古、直、质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例字:喜、吾、娄、安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

 

书法知识:楷书结构口诀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例字:田、白、回、向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笔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例字:五、古、直、质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例字:喜、吾、娄、安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例字:会、合、金、命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例字:天、父、文、支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例字:主、王、生、正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例字:易、母、力、乃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例字:丕、互、立、并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例字:页、自、因、固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例字:木、米、朱、未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例字:染、粟、架、桑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例字:乙、已、包、乞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例字:卜、了、月、土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例字:兼、煎、兴、羔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例字:冷、次、洪、海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例字:亦、赤、然、点
16、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例字:马、鸟、焉、为
17、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例字:伊、侈、使、便
18、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例字:川、升、卯、邦
19、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例字:审、官、富、宫
20、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例字:至、皇、孟、盖
21、两字并其一,左高右要低。左部占要位,右部让分厘。
例字:斯、部、红、即
22、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
例字:读、蝶、塘、峰
23、竖多分长短,不是争高低。全为字形美,参差而不齐。
例字:册、再、用、甫
24、横多宜匀布,长短有距离。重者不可多,字形美无比。
例字:三、羊、量、书
25、划少形又小,笔粗壮其力。虽小不见小,然稀不似稀。
例字:口、弓、日、夕
26、划多形又大,细笔排比例。疏密要得当,虽多不见底。
例字:震、囊、鼻、霸
27、疏者笔划小,安排要得体。笔划占其位,不见偏分厘。
例字:小、千、山、公
28、密者笔划多,下笔当仔细。布白应均匀,粗细要适宜。
例字:赢、臃、继、缠
29、横划不似横,斜上是规律。斜中可见正,正中有斜笔。
例字:毛、七、也、戈
30、云去且旦字,稍斜也合适。虽不比毛七,大体又类似。
例字:云、去、且、旦
31、同字上下排,上小下要大。虽是父与子,父在子之下。
例字:吕、昌、圭、哥
32、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正因亲兄弟,弟在兄腋下。
例字:竹、羽、朋、弱
33、巨臣佳恒字,好像无特长。形似单体字,一竖应当长。
例字:巨、臣、佳、恒
34、左右都有竖,右竖实属阳。左竖当可短,应让于右旁。
例字:作、行、刑、荆
35、合二为一字,大小不一样。左缩应紧密,右垂而可放。
例字:辞、祥、许、伟
36、两字并一字,有弱又有强。左伸占其位,右缩不得放。
例字:仁、扛、私、牡
37、有字似半身,头在上边伸。两肩应开放,下收如腰梁。
例字:丙、而、雨、南
38、有字头顶土,土下种谷粮。一竖正对中,破土见阳光。
例字:者、老、考、耆
39、上正两段字,平均论短长。共处互不犯,两字皆字康。
例字:变、斐、需、銮
40、三字合一字,占位应相当。此处属中丰,左右辅两旁。
例字:谢、桷、衔、御
41、上下三字合,有弱又有强。此字属中弱,两强隔相望。
例字:章、意、累、素
42、有字左右分,两处宜平均。各占一半地,互相为近邻。
例字:颇、雕、顾、辅
43、一字有两撇,曲直不一样。此地右应曲,弯向左撇旁。
例字:友、及、反、皮
44、有字连三撇,安排要得当。下对上中部,参差还端庄。
例字:参、修、珍、形
45、刀勾宜左斜,粗犷有力量。倘若不如此,字便走了样。
例字:刀、勾、勺、为
46、努勾不宜斜,直粗而且长。留空添内容,得体又大方。
例字:葡、萄、蜀、司
47、有字具挑勾,其锋向右上。上点相对应,织女盼牛郎。
例字:民、衣、良、辰
48、竖弯勾向上,不可左右晃。如若出差错,彼此都无光。
例字:免、光、元、先
49、横勾必向心,不可向外分。各部组一字,心心要相印。
例字:心、必、志、思
50、曲勾在一边,不可向右偏。留空他笔占,勾上理当然。
例字:鸠、辉、顽、顿
51、弯勾宜于曲,勾锋向右提。承前又启后,两部皆适宜。
例字:子、乎、于、承
52、曲勾上部曲,勾锋向左偏。如若擅自改,此字不顺眼。
例字:家、象、狂、猫
53、直捺终带勾,宜向左上看。回笔需掌握,猛力勾带尖。
例字:永、丁、水、芋
54、平划终带勾,锋向左下边。似鸟头与嘴,视胸梳羽玩。
例字:空、欠、室、虚
55、两字合一字,上平须当先。左小右要大,右长左要短。
例字:明、巧、野、码
56、两字合一字,下平记心间。右小左要大,左长右要短。
例字:朝、教、取、饭
57、有字齐其上,写错人有半。如若知规律,不可擅自变。
例字:呼、吸、峰、峻
58、有字齐其下,人多知其然。类同字更多,须知一反三。
例字:私、相、知、细
59、多字上要宽,如地上有天。地于天之下,不是冲霄汉。
例字:雷、堂、普、昔
60、此字下要大,托住上半边。如盘托仙果,盘大最保险。
例字:星、要、寓、岂
61、有字敬献敛,右缩左放宽。左部大半倍,照办不难看。
例字:敬、献、敛、刻
62、有字作字边,主体右边站。字边窄而小,主体大而宽。
例字:施、腾、课、靖
63、有字属三元,左右两强占。中弱不可改,紧缩两强间。
例字:弼、辨、衍、仰

64、该字也三元,只是上下看。上下两强比,上窄下要宽。
例字:鸾、莺、冀、鸯
65、该字亦三元,弱者在旁边。中间展强盛,谁敢争地盘。
例字:蕃、惹、街、掷
66、有字划很长,短撇划中央。终笔不是捺,用点更适当。
例字:莫、矣、美、梁
67、多字右有耳,耳大直又长。左部配字边,紧靠在耳旁。
例字:郊、那、邻、邪
68、左部有耳字,直竖不宜长。主体在右部,右部宽又广。
例字:陈、院、除、阿
69、单耳作字边,宜曲并内向。他部巧配合,不失本体状。
例字:昂、却、卸、印
71、一字只一捺,不可双捺上。主笔捺不减,次处拄换梁。
例字:食、炎、趁、林
72、复字宜减勾,一勾最适当。余勾都取消,规律不可忘。
例字:禁、比、懋、攀
73、有字似重围,竖繁划更紊。布置宜均匀,不分主与宾。
例字:爽、齿、器、嚣
74、向心力未酬,好像互抱手。彼此不分离,相处到白头。
例字:好、妙、舒、饬
75、离心力未酬,背对不见首。彼此持间距,各又不远走。
例字:乳、北、非、兆
76、有字似城墙,高垒围四方。墙壁分厚薄,主建在中央。
例字:因、囿、园、国
77、有字菱四围,形体意中美。若不知其然,实则不识规。
例字:奇、余、卒、辛
78、纵捺不得曲,直尖最适宜。蚕头来起笔,快行慢提起。
例字:叉、尺、史、又
79、横捺中部曲,承上又启下。距离不要远,均匀要适宜。
例字:道、延、建、适
80、横竖勾字多,曲折尾也拖。展外要适当,左右要配合。
例字:风、飞、气、吃
81、祭头宜于阔,下部留空间。示字填其空,二小不等闲。
例字:祭、蔡、察、瘵
82、有心又有水,宜缩不宜展。位于撇捺内,平生在人间。
例字:慕、泰、黎、恭
83、左部有示衣,横长勿要短。字边内取直,左边让右边。
例字:神、社、初、裕
84、同字三字合,两个驮一个。末后一个大,本是老大哥。
例字:品、磊、森、鑫
85、繁笔字不少,写法要记牢。布白宜均匀,粗笔要减掉。
例字:露、糜、郁、鹰


2016年12月21日星期三

卞雪松:林散之书法指要—《散老墨迹读后记》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c3df420101mrox.html

卞雪松:林散之书法指要—《散老墨迹读后记》
(2013-05-17 13:27:23)

学书之道,贵在执笔,书之工拙,尽在於此。执笔既是学书入门之根本,又是升堂入室之途径,历代书家莫不倾心尽力深究细研。

散老八岁学书,十六岁从范培开先生习安吴执笔法,安吴者,慎伯包世臣也。包先生执笔之法,在其《述书》中记载甚详。初学拨镫,十余年后,又习黄小仲先生执笔之法,而以米昂之、王良士执笔之法补其不足。其指法为[引食指加大指之上,置管於食指中节之端,以上节斜钩之,大指以指尖对中指中节拒之,则管当食指节弯,安如置床;大指之骨外突,抑管以向右,食指之骨横逼,挺管以向左,则管定;然后中指以尖钩其阳,名指以爪肉之际拒其阴,小指以上节之骨贴名指之端,五指疏布,各尽其力,则形如握卵,而笔锋始得随指环转如士卒之从旌麾矣。此古人之所谓双钩者也。]也是今人所谓之五指执笔法也。其要领在於[管直腕平][指实掌虚]。不可握之太紧,太紧则[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名指之力可与大指等者,则其书未有不工者也。]散老执笔从其消息,然而自学太极拳后,将其指法作了精当调整。指残后,用拨镫之法。

书为雕蛊,实寓大道,拳名太极,其理可知。中国的艺术虽众多,论其道理则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莫不本於太极阴阳之道。散老深明此理。而以太极之道参悟用笔之道。太极拳以[心为一身之主],书道则以[心为君]。所以太极与书道的要窍在於心法。陈式太极的大理伦家陈品三云:[视不见、听不闻][平心静气,则手法身法自然端正如人。或急切慌张,或怠慢舒缓,则手之所形莫不侧倚。]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云:[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於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虽方武不同,其道一也。欲达其境,以绝虑凝神为本,欲其气和,则身手各部分皆有要领。这些要领,太极拳谱中叙述甚详。而在书论中,历代书家论指法、腕法甚多,於其他部位,涉及则甚少,或有所缺。散老以太极拳之要领,行之用笔,挺颈敛颔,正其身骨,沉肩垂肘,拔背含胸,自然放松,气沉丹田。各部位协调是为了便於行意、行气、行力,达到[点划细如丝发,皆须全身力到之境]。因此,如何使指管合一,随心运用,实在是个中关键。散老变包慎伯之[置管於食指中节之端]为食指指端,变[五指疏布]而为五指合拢,成其四合之势,令管悬自然而直。指端执笔如粘如生,管在指中,恍若无物,管指之间浑然莫辨。此际,则无纸无笔,全在心运矣。包慎伯云:[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抛筋露骨,枯而且弱]。其实,何止是指,腕臂肘肩,皆宜放松,只一处着力,则气血即阻,而运行不畅矣。又云:[小指助名指揭笔尤宜用力也。]小指尤宜用力他指用力可知。五指齐用力,而使管不紧,腕不僵者,不亦难乎。太极之力不在指腕肘臂,而是以意领气,以气御力。散老深明其理,常自云,作书时连足跟之力也都用上,实则是以意领气,以气御笔。故而在七十二岁指残后,以三指执笔,其书之精进佳妙,尤能胜於五指之时。若以包慎伯之言验之,散老七十后便不能作书,或写不好书法了。

对於笔力,历代前贤多有描述,散老则认为笔力亦当如太极之力。太极之力,运如抽丝,行如螺旋,即所谓缠丝劲也。缠丝之力有上下、正反、左右等等,虽有种种不同,然其含虚实、阴阳之变化都是一样的。其原理本於太极图,今将陈品三先生所作太极阳直、阴直图,绘如图上:

二图并非平面无关,实乃太极也。消息盈虚,阴阳转换,太极拳之奥妙尽在图中。散老由拳力及笔力,悟透其中玄微;就一笔而言,始艮终乾,就一字而言,当笔笔断笔笔连,就一篇而言,其运力如抽丝,缠绵而不绝,裹罩於一气之中。xxx

始艮终乾,其用笔之道古人多有评说。包慎伯以为乃逆入平出,而归於锋行八面。而散老则从逆入平出,道出太极阴阳之消息。纸上无墨处谓之虚,谓之阴;点划谓之实,谓之阳。当其起笔,都是由太阴之艮(太阴中之阳也)始(也即逆锋之始),至坤(乃阴之极)。坤主藏,逆锋至此,笔锋尽藏,藏锋为了逆折,故坤在太极阴阳直图中为停,为转,使笔平出於复(阳仪之始),经震、离、兑至乾而终。震、离、兑、乾虽在阳仪,然就其卦象而言,乃一阳一阴,一阴一阳。在太极阴阳直图中,震在阳为接而在阴为击,离在阳为引而在阴为蓄,兑在阳为进而在阴为留,乾在阳为转而在阴为停。故其为力宜接宜击,宜引宜蓄,宜进宜留,宜转宜停,使努划不可直,勒划不可平,亦行亦留,亦提亦按。即一笔之中须禀阴阳之气,曲尽顿挫提按之妙。既顿之如山安,又导之如泉注。笔之运行,犹如太极之推手,如沾如粘,不顶不丢。所以散老的实笔之处不但坚实,也含虚灵;其虚处不但空灵,也见其气力。用笔之妙尽在其中。

书法之道,无非黑白,太极之道,无非阴阳,而黑白也不过是一阴阳耳。乾坤立极,阴阳相分,故书道中有[知黑守白],道其黑白相克相守之义。乾坤之外,无不阴中含阳,阳中含阴,故书道中有[计白当黑],道其黑白相辅相成之理。散老深悟其道,於黑处紧实见活力,於白处空灵见精神,湿笔求其明净,枯笔求其苍润,点划之间,掩映俯仰,顾盼生情。令萧散者,黑处尤为可贵,墨重者,白处更见精神。犹如卦象阴众阳寡,阳为主,阳众阴寡,阴为主,爻位不同,阴阳相错相综,黑白之间玄微变化尽在其中。

黑白既成,务求黑处欲见其空灵,白处宜见其气息,使虚者实之,而实者虚之,虚虚实实,欹正相生。散老常以拳喻书云:[要动中求静,静中写动,静如山连不可摇,动若江河不可遏,架势虽欹斜,而尾闾谷阝中正。]故散老草书形态欹侧而扳摇不动。犹如太极拳极尽腾挪变化,而一招一式交代清爽,招式之间,都是随留随行,随行随留,连绵一气,难别起止。
以太极之道参悟执笔之道,无疑对於深化执笔,探研书道之幽微,是一个重大的演进。极目书坛,散老实为第一人,其影响之深远实难估量。

散老读书甚丰,以老庄思想为其书法艺术之主导。他以为学书应该[欲学庖丁力解牛],由此而达到[我书意造本无法]的境界。

庖丁解牛,起初,所见无非是牛,继而目不见全牛,日积月累,以至於不以目视,直以神遇,依乎天理,游刃有余。整个过程即是[得形忘象,得意忘形]。其於书法,则各家各派,各碑名帖,即书之象也,真、草、篆、隶、行即书之形也。散老八岁学书,八十余岁犹孜孜然临池读帖不倦。散老临池读帖十分认真,各碑各帖法度森严,而求其神形兼备,其功力深厚,临帖之多,罕有匹者。然散老不为各家各派所囿,作[以字为字]的书奴,恰恰相反,熔真、隶、行、草於一炉,使千千万万之笔归於一笔,自出肝,浑然天成。

真、隶、行、草各成书体,而在形神之间却有着相辅相生的玄妙关系。书谱云:[真以点划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使转为形质,点划为性情]。其中关系点得十分透澈。真隶易於凝重而难於灵动,行草易於灵动而难於凝重。散老作书既保持各体之长,又使各体互补其不足。故其真隶使转从横,多见行草之超逸,而其行草则点划狼籍,多见真隶之厚味。故其书真非真,隶非隶,行非行,草非草,[我书意造本无法][搅翻池水便钟王]

又云:[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还觉方],乃是作草要诀。草以使转为形质,曲处求直,使草之点划朴实,增其韧劲、弹力。今人作草书多知[草以使转为形质],只识作弧书圈缠绕回环,使草书真意全亏。此语玄妙,实是诊治草书中勾瘘之疾的一剂良药。散老用笔之法,多得力於拨镫之推、拖、捻、扌然、导、送之法。善此六字,作书就能血流气转,传送精神。唐代褚、李、颜三家最擅此道。颜李之间,虽瘦腴不同,欹正各异,然行笔之妙,皆得之於褚河南。散老於颜,尤其是李得力最深,自序中不言学褚,而说其师张栗丁先生尤精於褚,其学褚不言自明。

另自序中言,六十始学草书,是为曲言。集中所三、四十岁时所作草书,已有大家风范。记得七六年谒师於南京百子亭,师云:[现在不少人,不学正楷即作草书,抓起笔来乱画,我的姆哦!不知道画的甚么,这是要不得的。]言六十者,非六十才开始学草之意,实乃对后学书者有劝戒之心。

文中所叙以太极之道参悟书道,乃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0年间,朝夕从先生习太极拳时,闲谈之言。其执笔指法乃当时从先生学书时所手授。自序及其他文中不载,实是先生不作定论的自谦之意。今殚力记述,而於其他则略带而过,实是为使先生执笔之道得以弘扬。其中不足处,还望识者鉴责。



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同源同理

第一节 以拳入书的第一人: 林散之

一、执笔法、用笔法中,历来有许多被称之为秘诀的东西,这些“秘诀”或是轻不示人或是艰涩难懂,甚至是故弄玄虚,其实这些“秘诀”的绝大部分是可以依靠同样“受道家思想影响比较明显”的太极拳(武术)进行揭秘的。



1、书法执笔法、用笔法原则的道法自然,与太极拳(武术)的完全一致。
2、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的动作及其要领、技术技巧及其标准等,与太极拳(武术)的本质接近。

二、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之间有机联系的发现者、以拳入书的第一人是林散之,发扬者是卞雪松。

1、卞雪松《林散之书法指要》、《忆林散之先生》:

以太极之道参悟执笔 之道,无疑对于深化执笔,探研书道之幽微,是一个重大的演进。极目书坛,散老实为第一人,其影响之深远实难估量。

以太极之道体悟用笔 之理,纵观书史,林老实为第一人。


2、林散之发现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有时代因素的。

(1)19世纪下半叶,太极拳(后专称为陈氏太极拳)从河南温县陈家沟传出。先是由陈长兴 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家规,传与杨福魁 ,杨传至北京,再传播至全世界,进而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太极拳热潮。
(2)20世纪上半叶,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太极拳理论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由陈鑫 写就并传世,进而形成了太极拳理论的高峰。

3、林散之以拳入书的书法理论和实践,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性质的大发现。其意义:

(1)具体化、深刻化、时代化了书法实践的道法自然。
(2)创造了一个书法的新高峰。
(3)对书法进行了一次全新的阐释。
(4)让书法执笔法、用笔法回到了原本位。
(5)再次证明了书(文)武兼修的必要性。

第二节 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同源同理

有人问:“难道王羲之也是太极拳高手(武术家)?”(这也是笔者数十年来遇到最多的质问)



一、古代不一定有太极拳,但一定是有武术的,而且很早。


1、中国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五禽戏可以追溯到南朝陶弘景 的《养性延命录》,甚至可以追溯到东汉的华佗,还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汉刘安 的《淮南子》 。(还有更早的,陕西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的诸多造型很是符合太极拳等现代武术的动作标准。识者明察)

2、清代王宗岳 《太极拳释名》考太极拳源自“太极十三势”,现代武术史学家唐豪 考陈氏太极拳是由明末清初的陈王廷 创编并最早传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太极拳”这个武术术语应该就出现在明末清初。

二、书法家不一定要会太极拳(武术)的套路,但书法家是一定要掌握太极拳(武术)的原理的。可以换个说法,书法家在精通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之时,实际上就已然掌握了太极拳(武术) 的原理了(至于是自觉地掌握还是非自觉地掌握则是另一回事)


1、书法和太极拳(武术)同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比较明显”、都是以道法自然为原则。二者历来就是互相借鉴、互为促进并共同发展的(古代武论的一些思想、理论实出古代书论,如王羲之的“心意者将军也”、虞世南的“心为君”等早已被古代武论引入、引用了)。因此,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的诸多方法需要、也应该共有、共同。

2、书法以特有的、也是专用的毛笔、墨汁、宣纸为工具、材料。这些工具、材料只适应以道法自然为原则的(即正确的)执笔法、用笔法。可以反过来说,只有以道法自然为原则的(即正确的)执笔法、用笔法才能够使这些工具、材料的功能、效果充分地、完美地发挥、表现出来。



三、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同源同理的史实方面证据:

1、卫铄《笔阵图》

下笔点画波 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

力圆则润……


【浅评】
(1)卫铄的“皆须尽一身之力”的“力”、王羲之的“力圆则润”的“力”,其实都是相当于太极拳(武术)的气沉丹田之后的气力、缠丝劲,绝不是蛮力。
(2)卫铄的“皆须尽一身之力”、王羲之的“力圆”,足以反映了卫铄、王羲之师徒二人已经掌握了相当于太极拳(武术)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高层次的原理了。

2、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素曰:“……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浅评】
“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与太极拳(武术)的虚灵顶劲大有关联。(五禽戏的鸟戏本来就是模仿鸟儿的动作的)

、包世臣 《艺舟双楫》的《答熙载 九问》 、《记两棒师语》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

故两棒师说武事,乃深合书道,故附录于此,使来者 知触类 而长 ,求有余师 也。


【浅评】
第一次“明确”了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与武术之间的联系。
这是一个发现。其意义:对林散之的以拳入书理应有所启发。〔林散之书法早年师从范培开 ,范以安吴法相授〕

卞雪松《林散之书法指要》、《忆林散之先生》:

书为雕虫,实寓大道,拳名太极,其理可知。中国的艺术虽众多,论其道理则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莫不本于太极阴阳之道。散老深明此理,而以太极之道参悟用笔之道。……散老以太极拳之要领,行之用笔,挺颈敛颔,正其身骨,沉肩垂肘,拔背含胸,自然放松,气沉丹田。各部位协调是为了便于行意、行气、行力……其实,何止是指,腕臂肘肩,皆宜放松,只一处着力,则气血即阻,而运行不畅矣。……太极之力不在指腕肘臂,而是以意领气,以气御力。散老深明其理,常自云,作书时连足跟之力也都用上,实则是以意领气,以气御笔。

(时在1967年的夏天。林散之云)“……就像打太极,一处僵紧,气力便不通。执笔,打太极拳,本是一个道理呀!”

……他常说:“执笔如推手,要不顶不丢,如粘如生。运笔当须缠丝劲,螺旋而行,绵绵不断。一招一式当含阴阳,藏虚实。要静若山岳不可摇,动若江河不可遏……学书,练拳,要互体互悟,今日想不通,明日再想,今年不行,明年接着干,此心在斯,终能悟透。”

(时在1975年的春天。林散之)而后叫我打了一趟太极拳,点点头说:“字、拳都有进步。要使文武二者相得益彰。”



【浅评】
第一次明确了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之间的有机联系。

四、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同源同理的其他方面证据:



1、中国书画在明末清初出现了一个高潮,其中最重要的几位人物都与武术存在着联系:傅山 著有《傅山拳法》(“傅拳”又称“子午太极拳”),傅是太极拳高手(武术家)毋庸置疑;王铎 是河南孟津人,河南自古以来就是武术之乡;八大 是明皇后裔,从马背上得天下的皇族从来就是尚武的;担当 、渐江 、石蹊 、石涛 都是出家人,他们是否练武虽然不能确定,但出家人总是要打坐(坐禅)的,而打坐本来就是武术的一种形式(动作)。总之,明末清初的这么多重要的书画家都与武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就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孤立的、偶然的现象了。

2、以以气御笔为执笔法、用缠丝劲为用笔法临书、作书,可得真谛,否则,只得皮相。


3、“钢琴之王”阿瑟•鲁宾斯坦 说:要用臂的力量弹琴,不会累,而且音质好。歌唱家廖昌永说:不只是用嗓子唱歌,而是用身体的全部去唱歌。……

五、王羲之不一定就不是“太极拳高手”(“武术家”)。

1、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的“力圆则润”的“力”,其实就是相当于太极拳(武术)的气沉丹田之后的气力、缠丝劲。只是时代不同说法不同而已。这个“力圆则润”,完全可以作为王羲之懂得,甚至精通相当于太极拳(武术)原理的证据。

2、古人一直是强调文武兼修的(六艺的礼、乐讲修德,射、御讲修武,书、数讲修文)。王羲之官至右将军,按理说他至少是懂得剑术一类的武术的,但史料上没有这样的记载,这里面应该是有原因的:

(1)历史记载中有重文轻武的倾向,这就可能造成了王羲之等的书(文)名“盖”了武名,进而使王羲之的武名慢慢地就被历史湮没了。

1985年傅山的《傅拳谱》手抄本被发现,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认定傅山是太极拳高手(武术家),但如果《傅拳谱》永远不被发现,傅山太极拳高手(武术家)的身份就可能永远地被湮没了。

②林散之、卞雪松都是太极拳高手(武术家),他俩是现代人,人证物证俱全、直接证据昭然,现在很容易考证,但是,即便如此,目前研究林散之、卞雪松的所有文献(笔者的除外),几乎看不到任何记载他俩在太极拳(武术)方面的事件,也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他俩书法、国画成就与太极拳(武术)造诣之间关系的研究。如果再依然不对这些进行记载、研究,林散之、卞雪松太极拳高手(武术家)的身份也可能永远地被湮没了。


(历史与现实阻隔,总是令人遗憾的,或许这也是“作而不述,述而不作”吧)
(2)传承载体的问题,文的方面的传承载体主要是语言文字,而武的方面的传承载体主要是“人体”,可“人体”一代一代往下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断代。(我们现在有了录音机等声音的载体,后人就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了,但古人的声音,我们、我们的后人都永远无法听到了)
3、以以气御笔为执笔法、以用缠丝劲为用笔法临王羲之书,可得真谛,否则,很难进入。


2016年10月19日星期三

保養人體真陽的三個要領

-------------------------------------------------------------------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yangli/YA2.htm

保養人體真陽的三個要領

 
作者:楊力
陽氣對於生命而言是這麼的至關重要,但是陰氣的到來也是不可抗拒的。對於生命的盛衰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嗎?有什麼辦法可以保養真陽,對抗陰毒,延緩衰老呢?
我們有三個要領。第一個要領就是說,我們要和天時相應,從冬天到春天,陽氣就開始生發,從春天到夏天,陽氣是最多的時候,這叫做陽長陰消,相對應的,我們春夏就應該養陽。養陽要和這個四時陰陽消長規律相結合,從根本上就是說要借助天之陽氣,養我們人之陽氣,如此便可以對人的健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麼,怎樣養這個天之陽氣呢?最重要的就是曬太陽。我們人體的陽氣,和天上的陽氣是息息相通的,太陽是自然界陽氣的來源。曬太陽,這應該說是不花一分錢的,是最簡單的道理了。這正是用《易經》最深奧的道理,轉化成了我們最簡單的養生方法。
我們要曬太陽,但是要會曬太陽,那麼怎麼樣曬太陽才是正確的呢?
當一輪金色的太陽,正在東方徐徐升起的時候,我們就出來,抬起胳膊,用兩個手的勞宮穴面對著太陽,做深呼吸,這樣可以養我們的心和肺。
第二個時間就是在中午,尤其是冬天的中午,這時是曬太陽最寶貴的時間。在曬太陽的時候,我們要把帽子脫掉,這樣我們沐浴陽光的時候,頭頂的百會穴就把陽氣吸進去了,這樣可以養腦。我們還可以轉過身,低頭,讓太陽從風池穴進來,可以直接進入我們的人體,陽氣可以貫通我們的督脈。
傍晚,我們吃過晚飯後,也可以出去外面,讓晚霞的餘暉再照耀我們一次。這時,我們一邊曬太陽,一邊用我們的手,手握半拳,扣擊我們的腎。肚臍眼正對著後背的地方,是命門,它是生命的火種儲藏的地方。我們先天的陽氣就藏在這裡面,在它兩旁差不多一拳,就是我們的腎樞。我們扣擊命門再加上兩個腎樞,再加上曬太陽,那麼可以在腎經值班的時候(傍晚5~7點),把太陽的最後一點陽氣吸收到我們的腎裡面。我們借助上天的陽光,來補充我們日漸減少的陽氣,這是保養陽氣的第一條方法。
《易經》告訴我們一天內有陰陽消長之說,這也可以引人我們的養生之中。合理順應大自然陰陽的消長,為我們人體所用,可以說是事半功倍。我們怎麼運用這陰陽消長理論養生呢?
一天之中,早上的時候,太陽出來了。當太陽在上午逐漸升高的時候,自然界的陰陽是陽長陰消的,是陽氣逐漸增多的時候。那我們在這個時候就要以動養為主,多運動。為什麼呢?《易經》講「動則生陽」,特別是陽氣虛的人,在這個時候養陽,要比其他時間的效果倍增很多。同樣,下午到傍晚這個時間,太陽慢慢下降,此時自然界的陰氣是逐漸增加,陽氣逐漸減少,那麼我們就應該利用天時,進行。「靜則生陰」,特別是陰虛的人,此時養陰是最佳時刻。這就說,凡是我們的養生方法,如果能夠順應大自然,那麼就會事半功倍。
西醫告訴我們上午劇烈運動會造成心腦血管病,其實按照中醫來講,心腦血管病是中午才容易發作。現在有很多人說中醫養生不合理,不科學,其實恰恰相反,她的內涵很科學,很寶貴。她是和大自然的規律相結合的,通過大自然的陰陽來調整我們身體的陰陽。
保養陽氣還要求我們學會吃,怎麼樣吃保養陽氣的食物,怎麼樣調整寒熱,這部分的具體的內容我會在飲食養生中進行詳細地講解。
保養陽氣還有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調整我們的心態。人的心態分為七情:喜、怒、憂、思、悲丶驚、恐,分別對應著我們的心、肝、脾、肺、腎。七情也分陰陽,因為喜是屬於陽,悲是屬於陰的,所以我們每天要是快樂、高興,快快樂樂地生活,我們陽氣就充分。因為喜是屬於陽的,我們歡喜了,七情就給我們生陽;悲是屬於陰的,我們悲傷、抑鬱,它就會損傷我們的陽。所以,我們每天要快樂地生活,心態要快樂,它就會給我們從七情裡面沾染陽氣。

站長補充:
  • 本篇文章出自楊力醫師的《易經養生法》。

2016年9月18日星期日

金蘭觀陰符經註解

-------------------------------------------------------------------

以下是卜壇主所註陰符經註解,文字比較深

http://www.kamlankoon.hk/align_true.htm


關主席寫的陰符經解,是再進一步註解

http://www.kamlankoon.hk/2005/Medit2005/M2005L03.htm

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

五步逼出體內濕氣

-------------------------------------------------------------------

https://m.lnka.tw/detail.aspx?articleId=19358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面板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人體對于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體內水分調控失衡,濕留體內,影響身體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那么,怎樣去除體內的濕氣呢?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 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癥。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 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 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 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2.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 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吹干頭發。
  4.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開啟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第4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 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 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里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里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后,病癥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于淋雨后預防感冒。

2016年5月8日星期日

藥到病除:勿胡亂搽藥膏治香港腳

-------------------------------------------------------------------
春天來到,潮濕加不夠睡,就容易有香港腳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405/00176_083.html#

長期塗類固醇皮膚變薄

香港腳是足癬的俗稱,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香港腳常出現於腳趾尾與第四隻腳趾之間,腳趾間的皮膚初時會痕癢破裂,嚴重時會發炎和出現細菌感染。香港腳和其他皮膚病如濕疹的徵狀十分相似,但醫治不同皮膚病的藥膏各有不同。醫治香港腳的常用藥膏有克霉唑(Clotrimazole) 、聯苯苄唑(Bifonazole)和特比萘芬(Terbinafine),能透過影響真菌結構而將其消滅。而用於濕疹的類固醇藥膏只能消炎,並不能消滅真菌。長期使用大量類固醇藥膏更可能使皮膚變薄。因此,醫治香港腳必需對症下藥,市民購買和使用香港腳藥膏前應諮詢藥劑師,切勿自行用藥。
另外,足部護理對醫治和防止香港腳亦十分重要。香港腳患者應保持足部清潔和乾爽;穿着由透氣物料,例如棉製的襪,及透氣度高和大小適中的鞋。夏天時,汗水和炎熱潮濕環境更有利真菌生長,患者可穿涼鞋,在許可時應赤腳保持足部乾爽。
最後,若腳趾甲或身體其他皮膚出現上述感染徵狀,應即求醫,患者有可能需要加用或轉用口服抗真菌藥。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2016年3月20日星期日

春天養陽氣

-------------------------------------------------------------------

倒立
背撞牆
按摩頭頂
曬背
吃畺

2016年3月12日星期六

Garmin 235 練跑, "10 Daily Exercise" 練肌肉

-------------------------------------------------------------------

先是 Garmin 235 手錶表有比較多心跳資料,再用 Android App "10 Daily Exercise" 練習整體肌力,一星期跑步和練身體交替,以達到健身較效果

garmin 235的圖片搜尋結果


   10 Daily Exercises- screenshot

2016年1月1日星期五

知進退,知先後。欲修身,先格物,物格而知至,意誠,心正,身修。

-------------------------------------------------------------------

知進退,知先後。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欲修身,先格物,物格而知至,意誠,心正,身修。

 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6f21572924b4443b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

【注释】

(1)大学 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