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練以聖賢為榜樣
不要立志當術士
要立志當聖賢
網頁
搜尋此網誌
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
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
覺林普薩偈 -- 一切唯心造
-------------------------------------------------------------------
http://www.bddc.hk/guestbook_detail.asp?ID=156
覺林菩薩偈放於地藏經之前。是要解釋所謂地獄,乃產自心中。一切唯心造。若一日心中平靜,一切地獄皆虛幻,自不會墮地獄
《覺林菩薩偈》的實意
(經文)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解釋)
此覺林菩薩偈,是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中,由覺林菩薩誦偈讚佛的內容。讚佛菩薩能於寂定的宇宙法體,不生不滅的靈明本覺,恆順虛空一切幻化景像,以一一的元素展現無窮的身形,廣度一切執幻作實的眾生。如工畫師一樣,分布種種色彩,示現一一如幻身形,這工畫師所用的一類各樣顏料,顏料本身沒有各種畫像圖案,而各種畫像圖案亦不會展示各類顏色原料,但事實上亦不能離開顏料原料而可以畫出種種畫像圖案。
(經文)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解釋)
這亦好像工畫師的心裏沒有彩畫,而彩畫中亦沒有呈現工畫師的心,但亦不能離開工畫師的心,而可以畫出彩畫一樣。諸佛菩薩永遠不住於一切色像,以不可思議的方便力,示現一切色身,恆順廣度無量眾生,而因為祂們隨順不同的因緣,各自度引不同的眾生,因此彼此互不相知。
(經文)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解釋)
譬如工畫師.不會執自心,但卻由心意去畫出一一畫像圖案。一切法門現象出現的特性也是一樣,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就像工畫師一樣,能畫出種種世間現象,生起一一的五蘊反應,生起無盡的法門。
(經文)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解釋)
這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能現出覺悟的佛境,一切眾生亦本自具足如來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故知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與一切如來清淨的體相和幻現的應化,皆是無盡,若能恆順此常寂幻化的心意去救度一切眾生,皆能改變創造一一世界。這人亦即是見到如來四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的真實面貌,了達如來怎樣常覺不迷,而能永恆救度虛空一切眾生的道理意義。
(經文)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解釋)
清淨本覺智,無染一切如幻應化身相,但無窮如幻應化的身相,亦不住無為解脫之心,只是恆順如幻世間的種種因緣,作幻起幻滅的佛事應化。這種無染幻境,於永恆展現救度一切眾生的空花佛事當中,而能清淨自在解脫,超越一切世出世間,所未曾有!
(經文)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解釋)
若人欲清晰了解知曉,三世一切如來的真實面貌,智慧及能力,應知宇宙裏的一切眾生變化,皆是由這永恆常存,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所化現的!
《覺林菩薩偈》放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這裡的緣故
纂靈記云。文明元年(唐睿宗年號)。京兆人。姓王。名明幹。本無戒行。曾不修善。因患致死。被二人引至地獄。地獄門前。見一僧。云是地藏菩薩。乃教王氏誦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 (此晉經偈)。菩薩授經已。謂之曰。誦得此偈。得排地獄苦。其人誦已。遂入見王。王問此人有何功德。答云。惟受持一四句偈。具如上說。王遂放免。當誦偈時。聲所至處。受苦之人。皆得解脫。王氏後三日方蘇。憶持此偈。向諸道俗說之。參驗偈文。方知是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說。即覺林菩薩偈也。今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大意是同。意明地獄心造。了心造佛。地獄自空耳。概一偈之功。能破地獄。何況一卷一品一部之玄微。
(解釋)
相傳過去有王明幹不曾修善,死墮地獄,見一僧人(謂地藏菩薩化現)教誦佛偈,王明幹誦已,閰王遂把他放免。當誦偈時,聲所至處,受苦之人,皆得解脫。王明幹三日蘇醒,參驗偈文。方知是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大意是同。因此後人便在度亡諷誦地藏經前加誦這覺林菩薩偈,目的是令亡者離三惡道報。
http://www.bddc.hk/guestbook_detail.asp?ID=156
覺林菩薩偈放於地藏經之前。是要解釋所謂地獄,乃產自心中。一切唯心造。若一日心中平靜,一切地獄皆虛幻,自不會墮地獄
《覺林菩薩偈》的實意
(經文)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解釋)
此覺林菩薩偈,是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中,由覺林菩薩誦偈讚佛的內容。讚佛菩薩能於寂定的宇宙法體,不生不滅的靈明本覺,恆順虛空一切幻化景像,以一一的元素展現無窮的身形,廣度一切執幻作實的眾生。如工畫師一樣,分布種種色彩,示現一一如幻身形,這工畫師所用的一類各樣顏料,顏料本身沒有各種畫像圖案,而各種畫像圖案亦不會展示各類顏色原料,但事實上亦不能離開顏料原料而可以畫出種種畫像圖案。
(經文)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解釋)
這亦好像工畫師的心裏沒有彩畫,而彩畫中亦沒有呈現工畫師的心,但亦不能離開工畫師的心,而可以畫出彩畫一樣。諸佛菩薩永遠不住於一切色像,以不可思議的方便力,示現一切色身,恆順廣度無量眾生,而因為祂們隨順不同的因緣,各自度引不同的眾生,因此彼此互不相知。
(經文)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解釋)
譬如工畫師.不會執自心,但卻由心意去畫出一一畫像圖案。一切法門現象出現的特性也是一樣,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就像工畫師一樣,能畫出種種世間現象,生起一一的五蘊反應,生起無盡的法門。
(經文)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解釋)
這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能現出覺悟的佛境,一切眾生亦本自具足如來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故知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與一切如來清淨的體相和幻現的應化,皆是無盡,若能恆順此常寂幻化的心意去救度一切眾生,皆能改變創造一一世界。這人亦即是見到如來四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的真實面貌,了達如來怎樣常覺不迷,而能永恆救度虛空一切眾生的道理意義。
(經文)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解釋)
清淨本覺智,無染一切如幻應化身相,但無窮如幻應化的身相,亦不住無為解脫之心,只是恆順如幻世間的種種因緣,作幻起幻滅的佛事應化。這種無染幻境,於永恆展現救度一切眾生的空花佛事當中,而能清淨自在解脫,超越一切世出世間,所未曾有!
(經文)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解釋)
若人欲清晰了解知曉,三世一切如來的真實面貌,智慧及能力,應知宇宙裏的一切眾生變化,皆是由這永恆常存,靈明覺知的本覺心意所化現的!
《覺林菩薩偈》放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這裡的緣故
纂靈記云。文明元年(唐睿宗年號)。京兆人。姓王。名明幹。本無戒行。曾不修善。因患致死。被二人引至地獄。地獄門前。見一僧。云是地藏菩薩。乃教王氏誦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 (此晉經偈)。菩薩授經已。謂之曰。誦得此偈。得排地獄苦。其人誦已。遂入見王。王問此人有何功德。答云。惟受持一四句偈。具如上說。王遂放免。當誦偈時。聲所至處。受苦之人。皆得解脫。王氏後三日方蘇。憶持此偈。向諸道俗說之。參驗偈文。方知是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說。即覺林菩薩偈也。今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大意是同。意明地獄心造。了心造佛。地獄自空耳。概一偈之功。能破地獄。何況一卷一品一部之玄微。
(解釋)
相傳過去有王明幹不曾修善,死墮地獄,見一僧人(謂地藏菩薩化現)教誦佛偈,王明幹誦已,閰王遂把他放免。當誦偈時,聲所至處,受苦之人,皆得解脫。王明幹三日蘇醒,參驗偈文。方知是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大意是同。因此後人便在度亡諷誦地藏經前加誦這覺林菩薩偈,目的是令亡者離三惡道報。
2017年1月30日星期一
原來這才是: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壁坼路)
-------------------------------------------------------------------
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3ea8.html
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3ea8.html
錐畫沙、印印泥:唐禇遂良雲:"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唐蔡希綜雲:"仆嘗聞禇河南(褚遂良)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後因閱江島平沙細地,令人慾書,復偶一利鋒,便取書之,險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
在平坦的細沙地上(以海邊濕潤的沙灘最佳),用尖銳的錐子划動寫字,自然出現道道細深的劃痕,而沙子在劃痕的兩側隆起,形容善用中鋒,筆毫雖軟卻能運使如錐,筆畫瘦勁爽利,如用錐子畫沙。印印泥就是古人寄送東西時,在包裝盒封口上糊上一種特製的泥,再在泥上蓋上章,起到封條作用,印蓋下去,自然把泥壓下去一定深度,
呈現勻凈鮮明的印痕線。毛筆寫在紙上, 若筆法精到,
則筆畫細瘦而遒勁沉實,富有張力,線條勻凈如印痕,爽利如刀切,且發筆轉折處鋒棱顯豁。或以「骨法」、「鐵畫」喻之可也。錐畫沙、印印泥是高層次中鋒筆法,必須具備以下要素:中鋒;主要以筆毫前端觸紙;疾、澀二法純熟。其實,自秦漢經魏晉而至初唐,不論篆隸楷行草,其正統筆法(主流筆法)即為「錐畫沙」,其間名流大家莫不如此,王羲之不過登峰造極而已。及至中唐,書風一變,崇尚肥滿,代表人物顏真卿,自此筆法狼藉,江河日下。嚴格說,習書者若昧此筆法,不論所習何體,皆未入門。
東漢【禮器碑】
鍾繇【賀捷表】
王羲之【十七帖】
王獻之【思戀帖】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折釵股:姜夔【續書譜】云:「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釵是古代婦女用的首飾,多用金銀所制,呈圓柱形,用兩股簪子合成,很有韌性不易折斷,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其彎折處呈圓弧狀,由於力的作用,彎折內角處較金屬的其它部分變得扁薄。折釵股喻筆畫在轉折處呈圓弧狀,線條圓實,遒勁爽利,表現出很強的力感美。推而廣之,所有遒勁爽利的圓轉圓折筆畫皆可稱為折釵股,這其實是錐畫沙的局部表現而已。折釵股在行、草書中的表現尤為豐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3ea8.html
ADVERTISEMENT
秦 李斯【嶧山銘】東漢【禮器碑】
鍾繇【賀捷表】
王羲之【十七帖】
ADVERTISEMENT
【懷仁集王字聖教序】鮮明地展現了錐畫沙。王獻之【思戀帖】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折釵股:姜夔【續書譜】云:「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釵是古代婦女用的首飾,多用金銀所制,呈圓柱形,用兩股簪子合成,很有韌性不易折斷,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其彎折處呈圓弧狀,由於力的作用,彎折內角處較金屬的其它部分變得扁薄。折釵股喻筆畫在轉折處呈圓弧狀,線條圓實,遒勁爽利,表現出很強的力感美。推而廣之,所有遒勁爽利的圓轉圓折筆畫皆可稱為折釵股,這其實是錐畫沙的局部表現而已。折釵股在行、草書中的表現尤為豐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3ea8.html
錐畫沙、印印泥:唐禇遂良雲:"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唐蔡希綜雲:"仆嘗聞禇河南(褚遂良)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後因閱江島平沙細地,令人慾書,復偶一利鋒,便取書之,險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
在平坦的細沙地上(以海邊濕潤的沙灘最佳),用尖銳的錐子划動寫字,自然出現道道細深的劃痕,而沙子在劃痕的兩側隆起,形容善用中鋒,筆毫雖軟卻能運使如錐,筆畫瘦勁爽利,如用錐子畫沙。印印泥就是古人寄送東西時,在包裝盒封口上糊上一種特製的泥,再在泥上蓋上章,起到封條作用,印蓋下去,自然把泥壓下去一定深度,
呈現勻凈鮮明的印痕線。毛筆寫在紙上, 若筆法精到,
則筆畫細瘦而遒勁沉實,富有張力,線條勻凈如印痕,爽利如刀切,且發筆轉折處鋒棱顯豁。或以「骨法」、「鐵畫」喻之可也。錐畫沙、印印泥是高層次中鋒筆法,必須具備以下要素:中鋒;主要以筆毫前端觸紙;疾、澀二法純熟。其實,自秦漢經魏晉而至初唐,不論篆隸楷行草,其正統筆法(主流筆法)即為「錐畫沙」,其間名流大家莫不如此,王羲之不過登峰造極而已。及至中唐,書風一變,崇尚肥滿,代表人物顏真卿,自此筆法狼藉,江河日下。嚴格說,習書者若昧此筆法,不論所習何體,皆未入門。
東漢【禮器碑】
鍾繇【賀捷表】
王羲之【十七帖】
王獻之【思戀帖】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折釵股:姜夔【續書譜】云:「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釵是古代婦女用的首飾,多用金銀所制,呈圓柱形,用兩股簪子合成,很有韌性不易折斷,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其彎折處呈圓弧狀,由於力的作用,彎折內角處較金屬的其它部分變得扁薄。折釵股喻筆畫在轉折處呈圓弧狀,線條圓實,遒勁爽利,表現出很強的力感美。推而廣之,所有遒勁爽利的圓轉圓折筆畫皆可稱為折釵股,這其實是錐畫沙的局部表現而已。折釵股在行、草書中的表現尤為豐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3ea8.html
ADVERTISEMENT
秦 李斯【嶧山銘】東漢【禮器碑】
鍾繇【賀捷表】
王羲之【十七帖】
ADVERTISEMENT
【懷仁集王字聖教序】鮮明地展現了錐畫沙。王獻之【思戀帖】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折釵股:姜夔【續書譜】云:「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釵是古代婦女用的首飾,多用金銀所制,呈圓柱形,用兩股簪子合成,很有韌性不易折斷,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其彎折處呈圓弧狀,由於力的作用,彎折內角處較金屬的其它部分變得扁薄。折釵股喻筆畫在轉折處呈圓弧狀,線條圓實,遒勁爽利,表現出很強的力感美。推而廣之,所有遒勁爽利的圓轉圓折筆畫皆可稱為折釵股,這其實是錐畫沙的局部表現而已。折釵股在行、草書中的表現尤為豐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3ea8.html
錐畫沙、印印泥:唐禇遂良雲:"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唐蔡希綜雲:"仆嘗聞禇河南(褚遂良)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後因閱江島平沙細地,令人慾書,復偶一利鋒,便取書之,險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
在平坦的細沙地上(以海邊濕潤的沙灘最佳),用尖銳的錐子划動寫字,自然出現道道細深的劃痕,而沙子在劃痕的兩側隆起,形容善用中鋒,筆毫雖軟卻能運使如錐,筆畫瘦勁爽利,如用錐子畫沙。印印泥就是古人寄送東西時,在包裝盒封口上糊上一種特製的泥,再在泥上蓋上章,起到封條作用,印蓋下去,自然把泥壓下去一定深度,
呈現勻凈鮮明的印痕線。毛筆寫在紙上, 若筆法精到,
則筆畫細瘦而遒勁沉實,富有張力,線條勻凈如印痕,爽利如刀切,且發筆轉折處鋒棱顯豁。或以「骨法」、「鐵畫」喻之可也。錐畫沙、印印泥是高層次中鋒筆法,必須具備以下要素:中鋒;主要以筆毫前端觸紙;疾、澀二法純熟。其實,自秦漢經魏晉而至初唐,不論篆隸楷行草,其正統筆法(主流筆法)即為「錐畫沙」,其間名流大家莫不如此,王羲之不過登峰造極而已。及至中唐,書風一變,崇尚肥滿,代表人物顏真卿,自此筆法狼藉,江河日下。嚴格說,習書者若昧此筆法,不論所習何體,皆未入門。
東漢【禮器碑】
鍾繇【賀捷表】
王羲之【十七帖】
王獻之【思戀帖】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折釵股:姜夔【續書譜】云:「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釵是古代婦女用的首飾,多用金銀所制,呈圓柱形,用兩股簪子合成,很有韌性不易折斷,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其彎折處呈圓弧狀,由於力的作用,彎折內角處較金屬的其它部分變得扁薄。折釵股喻筆畫在轉折處呈圓弧狀,線條圓實,遒勁爽利,表現出很強的力感美。推而廣之,所有遒勁爽利的圓轉圓折筆畫皆可稱為折釵股,這其實是錐畫沙的局部表現而已。折釵股在行、草書中的表現尤為豐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3ea8.html
ADVERTISEMENT
秦 李斯【嶧山銘】東漢【禮器碑】
鍾繇【賀捷表】
王羲之【十七帖】
ADVERTISEMENT
【懷仁集王字聖教序】鮮明地展現了錐畫沙。王獻之【思戀帖】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折釵股:姜夔【續書譜】云:「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釵是古代婦女用的首飾,多用金銀所制,呈圓柱形,用兩股簪子合成,很有韌性不易折斷,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其彎折處呈圓弧狀,由於力的作用,彎折內角處較金屬的其它部分變得扁薄。折釵股喻筆畫在轉折處呈圓弧狀,線條圓實,遒勁爽利,表現出很強的力感美。推而廣之,所有遒勁爽利的圓轉圓折筆畫皆可稱為折釵股,這其實是錐畫沙的局部表現而已。折釵股在行、草書中的表現尤為豐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culture/g3ea8.html
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
硯的使用與保養
-------------------------------------------------------------------
硯 的
使 用
與 保
養
硯 在
使 用
時 的
特 殊
用 語
, 對
一 個
初 研
究 硯
的 人
, 均
必 須
先 加
以 熟
記 ,
如 此
才 會
對 有
些 有
必 要
的 文
字 敘
述 ,
易 於
瞭 解
。
硯 池
─ 是
貯 墨
汁 的
凹 下
部 份
。 又
名 硯
海 、
硯 泓
、 硯
沼 、
或 墨
窩 。
墨 堂
─ 是
磨 墨
的 部
份 。
又 名
硯 岡
、 墨
道 。
硯 緣
─ 是
硯 周
圍 的
邊 緣
。 又
名 硯
唇 。
硯 面
─ 是
硯 的
表 面
。 又
名 硯
表 。
硯 背
─ 指
硯 的
後 背
。 又
名 硯
下 ,
硯 陰
。
硯 側
─ 指
硯 的
四 方
側 面
。 又
名 硯
旁 。
養 硯
─ 古
人 對
硯 的
保 養
, 要
「 以
清 水
養 石
」 ,
即 在
硯 池
中 經
常 放
入 清
水 ,
使 水
由 石
中 的
毛 細
孔 細
細 滲
至 全
硯 ,
硯 堂
受 墨
處 也
因 而
不 會
乾 燥
、 保
寺 濕
潤 ,
用 時
才 容
易 上
墨 與
發 墨
, 這
叫 「
養 硯
」 。
洗 硯
─ 硯 分 兩 用 , 一 為 實 際 使 用 、 一 為 觀 賞 品 鑑 。 如 果 藏 硯 者 , 目 的 在 鑑 賞 , 就 可 以 不 洗 , 如 澄 泥 硯 、 古 硯 、 銘 硯 、 瓦 硯 之 類 。 也 有 必 須 要 洗 的 , 如 各 種 有 花 紋 或 色 澤 的 石 硯 ; 不 過 這 種 觀 賞 硯 的 洗 法 為 「 浸 洗 」 , 因 為 它 沒 有 著 墨 , 不 是 洗 去 墨 污 , 而 是 浸 入 清 水 中 。 由 水 對 光 線 的 折 射 , 可 更 清 觀 察 到 乾 硯 所 表 現 不 出 來 的 優 點 ; 如 硯 石 的 色 澤 、 紋 理 、 石 眼 、 蕉 葉 、 斑 紋 等 等 , 經 水 濕 潤 與 完 全 乾 燥 的 硯 石 , 所 呈 現 的 有 截 然 不 同 的 情 貌 。 這 種 洗 硯 , 乃 是 藉 水 洗 而 達 到 另 一 層 的 品 賞 。
用 硯
─ 墨
在 硯
上 研
磨 時
, 可
打 圈
迴 轉
, 亦
可 如
接 鋸
狀 前
後 研
磨 (
日 本
人 多
用 此
, 中
國 人
則 否
) ,
要 注
意 的
是 ,
墨 要
筆 直
立 壓
在 硯
上 ,
手 要
重 按
輕 轉
、 緩
慢 移
動 ,
古 人
以 十
二 、
三 歲
的 女
孩 磨
硯 最
佳 ,
柔 而
不 疾
, 發
墨 生
光 。
藏 硯
─ 優
良 古
硯 ,
不 可
隨 便
用 報
紙 包
, 宜
用 褪
光 漆
木 匣
貯 藏
, 木
材 宜
用 紫
檀 或
花 梨
, 因
為 紙
燥 、
吸 水
, 不
能 保
持 石
硯 的
滋 潤
, 漆
匣 加
蓋 ,
護 硯
防 塵
, 使
用 暫
貯 均
便 。
訂閱:
文章 (Atom)